人工智慧成爲國際競爭新焦點 發展速度超想像

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推進速度超想象

7月10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18(第十七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

在當天下午的舉行的人工智能移動安全高峰論壇上,來自百度、阿里、小米、360、長虹等企業的行業專家對AI算法安全、AI時代的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交流過程中,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資深總監陸全提到,人工智能需要像孩子一樣被呵護對待。百度首席安全科學家韋韜則提到,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推進速度早已超過大家想象,同時強調了開放開源和構建生態的重要性,提出“得生態者得天下”。

比如:廣州地鐵在多個地鐵站點設置了人工智能安檢門。廣州地鐵將率先試點人臉識別技術,也就成為全國首例試點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軌道交通快速安檢項目。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提出建設“智慧法院”與“智慧檢務”,一些法院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法律工具,如北京法院的“睿法官”智能研判系統、上海法院的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蘇州法院還形成了以“電子卷宗+庭審語音+智能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智慧審判蘇州模式”。

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新焦點 發展速度超想象

中國正變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智能+產業實驗室

人工智能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後,對中國產業進化影響最為深遠的底層技術。從北上廣深到三四五線城市,中國正變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智能+產業實驗室。人工智能就像水電煤一樣,潛移默化地改變、塑造著所有產業。隨著人工智能與產業結合的深入,人工智能將在更廣泛場景下,深刻地影響產業轉型升級。

人工智能不是一個產業,而是一次全產業的技術革命,從房產到交通、零售、教育、醫療、物流、能源等,人工智能在不斷拓寬它的疆界。

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新焦點 發展速度超想象

多所高校聯合建議:儘快設置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7月8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首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26所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負責人參會,並在會議上形成了《關於設置人工智能專業建議書》(以下簡稱《建議書》)。

《建議書》中表示,隨著人類社會從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智能應用正在深入到各行各業,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具有持續性、長期性,需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應該儘快設置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積極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實現與行業的對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針對人工智能普適性、滲透性、應用性強的特點,建議科學設置人工智能的專業類,強調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條件與優勢,制定有特色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國務院於2017年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要求,“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佈局,設立人工智能專業”。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要求“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雖然有“智能”相關的專業,但目前還沒有人工智能本科專業。雖然近年來部分高校等開設了人工智能實驗班,但仍然必須藉助計算機、自動化、電子信息等專業授予學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李波曾對27所一流大學進行調研分析,其中有25所大學今年計劃新申報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待教育部審批通過後,將成為首批真正招收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學校。西安交通大學今年在錢學森學院正式創辦人工智能試驗班,並於今年起開始招生。南京大學則於今年3月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學院基於“夯實基礎、深化專業、複合知識、加強實踐”的培養思路,已於今年開始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方向)”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新焦點 發展速度超想象

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新焦點——軍事強國紛紛搶灘部署

從世界局勢來看,世界各國尤其是軍事強國都在搶先佈局人工智能,美、俄等國家政府部門均發佈了人工智能相關戰略或規劃,彰顯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視。

資料顯示,俄羅斯始於2008年的“新面貌改革”將人工智能作為重點投資領域。此外,俄羅斯還發布《2025年前發展軍事科學綜合體構想》,強調人工智能系統將成為決定未來戰爭成敗的關鍵要素。歐盟在2013年提出為期10年的“人腦計劃”,擬斥資12億歐元進行人類大腦研究。2016年10月,美國白宮發佈《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規劃》,構建美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框架。

近年來,美國曾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大量運用無人機和後勤作業機器人。

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新焦點 發展速度超想象

人工智能運用於國防領域是大勢所趨——國防運用需求前景廣闊

從歷史發展趨勢和未來戰爭需求看,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為推動新一輪軍事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未來戰爭需求也越來越呼喚人工智能的軍事應用。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格雷戈裡·艾倫在其主筆的一份題為《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的報告中強調:“人工智能對國家安全領域帶來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而不僅僅是與眾不同的。世界各國政府將會考慮制定非凡的政策,可能會像核武器剛出現時一樣徹底。”

縱觀歷史,世界歷次軍事變革經歷了從冷兵器時代、熱兵器時代、機械化時代到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歷程,從冶煉技術到火藥技術、機械化技術、原子能技術,再到信息技術,四次軍事革命的發生都貫穿著技術革命的核心作用。人工智能逐步走向戰場,勢必會引起武器裝備、作戰樣式、部隊體制編制和戰鬥力生成模式顯著更新,進而引發一場深刻的軍事革命。

人工智能的發展,為作戰理論變革、武器裝備智能化發展帶來重大機遇,成為當前國防科技競爭中最前沿的領域。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應用最早是從軍事領域開始。當新科技顯著提升軍事作戰能力時,便促成新軍事變革的發生。隨著大數據、雲計算與腦類芯片等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經歷了弈棋、遺傳工程、資源勘探等初級應用階段後,正加速向軍事領域挺進。有人甚至預言,繼火藥和核武器之後,人工智能將引領軍事技術領域的第三次革命。

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為推進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驅動力,不斷提升國防領域的信息處理能力、指揮控制效率、精確打擊能力和精準管理保障能力。

當前人工智能發力的5個主要賽道,包括公共安全、交通、教育、金融、醫療等5個行業,已開始進入全面的大規模應用。2017年,可謂是人工智能進入場景化應用的元年,也是相關實體業績表現的分水嶺。

未來已來,當時代的鐘聲緩緩敲響,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是最難掌控但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我們必須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大變革中、在國際合作與競爭的征程中加速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