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文章作者 | 光輝國際:Yannick Binvel, Michael Franzino, Jean-Marc Laouchez,Werner Penk,慎思行節選

世界各地的組織機構和整個經濟體,正陷入一個重大商業危機。預計到 2030 年,技能型勞動力將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現象,全球將面臨 8,520 萬人以上的人才缺口。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在未來兩年內人才市場將出現人才短缺的情況。在捷克共和國、 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失業率低且製造業蓬勃發展的國家,勞動力短缺加速了其自動化進程。機器人的普遍應用並非取代人類,而是因為勞動力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用工需求所致。

如不重視,到 2030 年人才短缺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可能會導致全球年收入損失每年高達8.452萬億美元,相當於德國和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總和。僅美國就可能會因勞動力短缺損失1.748萬億美元,約佔其整體經濟的 6%。為保證公司的可持續增長,領導者們在技術上進行了大量投入。我們在2016 年的一項調研發現,67% 的首席執行官認為技術將廣泛應用於未來的工作中,但不能低估人力資本的價值。即使是機器人普遍應用的的公司也表示,對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例如,可以把勞動力從車間調遣到研究實驗室,讓機器人承擔車間的重複性工作。

然而,自動化、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技術飛速進步,而勞動力駕馭這些先進工具所需的技能和經驗相對滯後,兩者的失調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嚴峻問題。如果缺乏掌握必備技能的勞動力,即使有技術支鄉掌,也無法實現預期的生產率增長目標。這為全球人才危機裡下了隱患。

本報告中提到的人才危機,是指在 2020 年、2025 年和2030年三個關鍵時間節點人才供需之間的差距。研究試圖通過評估人才短缺的規模、影響力和時間狀況,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領導者的影響, 來幫助組織的管理者成功設計並實施他們的戰略。 我們評估了20個發達及發展中經濟體的人才供應差距,範圍覆蓋美洲(巴西、墨西哥、美國)、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法國、德國、荷蘭、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阿聯酋和英國)以及亞太地區(澳大利亞、中國、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研究發現,受全球經濟增長、人口趨勢、勞動力技能欠缺和移民政策收緊的影響,即使技術進步促成了生產力的突飛猛進,也不足以化解人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我們調研了 20 個經濟體在三大知識密集型行業——金融和商業服務行業(包括保險和房地產);數字新媒體行業(科技、媒體和通信);製造業以及不同技能水平的人才供求情況,這三種技能水平說明如下:

1. 高級勞動力(A 級):完成了包括學院(或大學)在內的高等教育,或獲得了同等資質。

2.中級勞動力(B 級):完成了高中及以上學歷,或獲得了同等資質。

3. 基礎勞動力(C 級):擁有高中以下學歷。

我們的研究發現,各時間節點技術型人才短缺的規模,以及失去創造價值的機會所造成的損失。舉例來說,人才短缺導致的經濟萎縮對美國金融服務業的打擊最為嚴重,預計經濟產值損失將高達 4,357 億美元,幾乎相當於該國整個經濟的 1.5%。在至關重要的技術行業,我們發現到 2030 年,全球技術型勞動力缺口將達到 426 萬人,相當於谷歌母公司Alphabet集團員工總數的59倍。但研究結果也顯示出積極的一面:預計到 2030 年,印度的技術型勞動力剩餘將達到約 2.45 億人,是唯一一個預測會出現人才過剩的國家。

主要原因在於印度存在大量的適齡勞動人口,並且政府採取了多種計劃提升工人技能。

幸運的是,我們還有時間去應對危機。政府和組織必領將人才戰略作為重中之重,立即著手採取措施,不斷培訓與發展現有勞動力並提升他們的技能。

我們的研究發現各時間節點技術型人才短缺的規模,以及失去創造價值的機會所造成的損失。舉例來說,人才短缺導致的經濟萎縮對美國金融服務業的打擊最為嚴重,預計經濟產值損失將高達 4,357 億美元,幾乎相當於該國整個經濟的 1.5%。在至關重要的技術行業,我們發現到 2030 年,全球技術型勞動力缺口將達到 426 萬人,相當於谷歌母公司Alphabet集團員工急數的59倍。但研究結果也顯示出積極的一面:預計到 2030 年,印度的技術型勞動力剩餘將達到約 2.45 億人,是唯一一個預測會出現人才過剩的國家,主要原因在於印度存在大量的適齡勞動人口,並且政府採取了多種計劃提升工人技能。

幸運的是,我們還有時間去應對危機。政府和組織必領將人才戰略作為重中之重,立即著手採取措施,不斷培訓與發展現有勞動力並提升他們的技能。這份報告可以幫助企業領導者瞭解人才短缺對其所在行業和地區產生的影響,便於他們——在經濟滯後發展以及遭受損失前第一時間應對人才危機。時間已經所剩無幾......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全球視角下的人才緊缺

我們預計到 2030 年,報告中所列經濟體將面臨8,520 萬的人才缺口,超過了德國目前的人口總數。 在我們的研究中,A級高級技能人才的缺口相當於所有 20 個國家高級技能勞動力人數的 21%。 印度是所分析國家中唯——個預計將會出現人才過剩的國家,這得益於其蓬勃發展的適齡勞動人口。到 2030 年,全球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可能導致 8.5 萬億美元的年收入損失,相當於德國和日本 GDP 的總和。

人才短缺的影響重大,導致行業強國的持續優勢受到衝擊,從全球金融服務中心的英國,到高科技主導的美國,再到以製造業為基礎的中國,無—例外。

因此,這可能導致企業必領將其總部和運營中心,遷移到人才供應更充足的地方。所以政府就需要加大投資, 提高國民普遍技能,避免企業撤離,從而保護國家的收入和經濟地位。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金融和商業服務業勞動力缺口

人才短缺是否會威脅到金融服務業? 2030 年:技能型人才缺口為 1,070 萬人,未實現產值 1.313 萬億美元。金融和商業服務業是世界上對 GDP 貢獻最大的行業之一,同時也是受人才嚴重短缺威脅最大的行業。我們的研究預測,到 2030 年缺口將達到 1,070 萬人,相當於匯豐銀行全球員工人數的 45 倍以上。

金融和商業服務業由於人才技能短缺,到 2030 年可能會錯失1.313萬億美元的收入。五大金融中心美國、中國、英國、德國和法國,到 2030 年可能會錯失 8,704.7 億美元的收入,其中美國將佔到這個數字的一半(預計相當於 2030 年美國整體經濟的 1.5%)。歐洲的金融中心,比如英國和德國,可能會因技能型人才的緊缺而難以保持自身的全球地位。到 2030 年,英國面臨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將相當於金融服務行業勞動力的五分之一。日本作為世界第六大金融中心,到 2030 年可能會錯失 1136.2 億美元的收入,相當於 2030 年金融服務行業潛在估值的 18% 以上。到 2030 年,印度是唯——個預計將會出現金融和商業服務業高級技能勞動力過剩的國家。

重要行業人才顯著短缺

以金融和商業服務業為主的知識經濟,是發達和發展中市場的關鍵經濟推動因素。在美國和英國,該行業當前約佔整個經濟的三分之一,德國佔到將近四分之一,阿聯酋佔到 23%。到 2030 年,中國金融和商業服務業將佔到整個經濟的 17%。

但是,快速的發展造成了現有員工與空缺職位之間的失調,金融和商業服務業的人才已經頗為緊張。該行業的勞動力短缺最為嚴重,阻礙了經濟增長。我們的研究表明,到 2030年,人才短缺的影響導致其佔到未實現收益總額的 16% 以上。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金融中心舉步維艱

在短期內(2020 年),預計包括中國、俄羅斯和英國在內的少數國家的A級技能型人才(高級技能人才)會出現少量剩餘,但接下來幾年這種情況將發生變化。根據光輝國際的研究,英國、美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這幾個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所在地,到 2030年將面臨急計 260 萬的 A 級技能型人才短缺。全球主要經濟體金融服務業的人才短缺可能錯失高達1.3萬億美元的收入。

預計美國的金融服務業將遭受巨大損失。據研究結果顯示,預計損失將達到4,356.9億美 元,佔全球金融服務行業總額 的三分之一, 相當於整個美國經濟的1.5%。從全球視角來分析,很容易發現美國等地的技能型勞動力短缺對行業急收入產生如此巨大影響的原因。到 2030 年,在本次研究的 20 個經濟體中,美國、中國和德國三個經濟體金融和商業服務業 A 級人才缺口約佔急缺口的 40%。

實際上,在 2020 年至 2030 年期間,印度是唯一一個A級勞動力供過於求的國家, 預計到 2030年將出現110萬勞動力剩餘。光輝國際的研究顯示,印度日前是第八大金融和商業服務業市場,不僅憑藉其高級技能勞動力資源,其發展有望超越人才供應枯竭的其他市場。

“全球金融服務業從業者正在遭受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影響,並且在未來十年註定將面臨比其他任何行業領域更嚴重的人才缺口。金融服務業領導者們現在需要行動起來, 減少行業人才短缺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否則將錯失大量的增長機會。”

——光輝國際全球金融服務行業總裁 Michael Franzino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小體量經濟體的掙扎

人才危機對於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小體量經濟體來說,將更具破壞性。到 2030 年,香港地區金融服務業因技能瀕缺將導致的收入損失,相當於其經濟總量的 12%,而新加坡的收入損失將相當於其經濟的 6%。

全球金融服務行業聰裁 Michael Franzino 表示:對於小體量經濟體而言,最重要的資源在於其人才,而增長機會與人才技能密切相關。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這樣的小體量經濟體擴張的機會有限, 因此提升現有勞動力的技能至關重要。人力資源開發對於促進經濟發展和幫助當地人口發揮自身潛能、 減少不平等而言至關重要。

科技、媒體和通信(數字新媒體行業)的人才缺口

人才短缺是否會導致數字化革命放緩? 2030 年:技能型人才缺口為 430 萬人,未實現產值 4,497 億美元。技術支撐著全球經濟的所有行業,但技術進步可能會因嚴重的人才問題而陷入停滯。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經非常明顯,光輝國際的研究預測,到 2030 年,技能型勞動力缺口將達到 430 萬人。這相當於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員工人數的 59 倍。雖然數字化革命往往似乎勢不可擋,但其可能很快就要碰壁。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隨著高科技行業的不斷擴展,人才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

科技、媒體和通信(數字新媒體行業)蓬勃發展,已經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亞馬遜、 谷歌和蘋果公司成為了位列股市指數榜首的行業巨頭。預計到 2030 年,數字新媒體行業將佔美國經濟總量的近 10%,全球市場都將出現迅速增長。

當然,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技術的發展已經深入影響到各個行業。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方面的創新推動了自動化的發展,人與技術的合作將很有可能提升各個行業的生產力。光輝國際通過 2016年進行的一項獨立研究發現,傳統組織儘管需要數字化人才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並向更為數字化的運營模式轉變,但這樣的人才已經很難覓得。

科技巨頭面臨人才緊縮的困境

美國目前是全球技術的領導者,但如果其數字新媒體行業人才缺口問題得不到解決,美國很可能成為本研究中損失最大的國家。

到 2030 年,未實現產值數額將達到 1,622.5 億美元,超過報告中所有國家未實現產值的三分之一。光輝國際全球科技行業總裁Werner Penk 表示:美國有大量的高科技職位需要技能型人才, 但是迄今為止下一弋的新技能培養問題依然未能解決。一個高科技企業總裁說道,與許多經濟體一樣,美國的企業也要承擔培訓員工、支持政府人才再教育計劃的重任,以建立行業需要的人才輸送通道。

日本的數字新媒體行業技術短缺狀況將在未來十年急劇惡化,進一步削弱其科技型國家的領先地位,而技術對該國其他行業的支配力可能也會減弱。日本正在利用技術解決巨大的因人口問題而造成的勞動力短缺現象,如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機器人在製造業中的廣泛應用。然而,到 2030 年,新媒體行業勞動力缺口將超過 50 萬人,這可能使這一問題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故性。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與此同時,到 2030 年,印度的數字新媒體行業二A級過剩勞動力將達到130 萬人,為國家提供更多的機會。“印度硅谷“班加羅爾和周邊地區在最新的全球創業生態系統排名中位列第 15 名,其中前十名均為美國城市。在這項研究中,光輝國際按照數字新媒體行業的增值額對國家進行了排名,其中印度排在第 7位,美國位列第一。但到2020年美國將會出現 A 級勞動力短缺,到2030年這意味著美國數字新媒體行業勞動力缺口可能會超過 62.5萬人,而班加羅爾由於技能型勞動力充足,可能會後來居上,超越美國科技中心的地位。而在2030年未到來之前,印度就很有可能對美國的地位形成挑戰。

精英技術人才的缺乏受到了政策制定者、政界人士、商界領袖和媒體的高度關注。但是,對於技能欠佳的數字新媒體行業勞動力,情況則完全不同。儘管大多數國家將很難找到他們急需的 A 級人才,但我們預計到 2025 年,全球會出現 B 級‘中級技能型人才過剩,且 C 級 ‘基礎技能型人才也會一直處於過剩狀態。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會出現人才過剩,但是一旦經濟體出現人才供過於求現象,可能是由於組織發現削減低技能、勞動密集型崗位是實現成本削減和自動化的最佳做法。

同時,技術更有可能補充而不是取代高級技能人才的角色。

其商業影響顯而易見:政府和組織需要認真考慮如何教育、培訓現有勞動力並提升他們的技能。屆時,全球將不乏勞動力供應,但不一定能夠滿足行業需求。政府和官員可能有充裕的時間來解決教育資金、渠道和移民等難題,但企業必須儘快回應市場和股東的要求。企業現在必須採取行動化解人才短缺的隱患,使人才招聘、發展和薪酬等環節看成是支持持續增長魚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製造業勞動力缺口

人才短缺是否會限制新興市場的增長?2030 年技能型勞動力缺口為 790 萬人,未實現產值 6,071.4 億美元。要滿足國內產品需求,產生出口收入,併為其他行業蓬勃發展提供所需的設備和工具,就需要穩固的製造業。製造業對於發展中市場尤為重要,就中國而言,該行業佔經濟的 35% 左右。但製造業正在走向危機。到 2030 年,全球製造業將面臨 790 萬人的勞動力缺口,相當於福特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 39 倍。

在 2020 年之前,中國和俄羅斯豐富的製造業人才儲備將會推動全球製造業出現高級技能勞動力過剩現象。

但到 2030 年,就該行業而言,除印度以外的所有國家都將面臨高級技能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擁有強大製造業中心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逐漸陷入人才短缺的嚴重困境:到 2030 年,巴西的製造業勞動力缺口可能會達到 170 萬人,而印度尼西亞可能會達到 160 萬人。

美國作為最重要的製造業經濟體,已經面臨高級技能製造業的人才短缺。到 2030 年,預工健做口在未來十年將達到 383,000 人,相當於高級技能勞動力隊伍的 10% 以上。光輝國際的研究顯示,日本作為排名第三的製造業國家,到 2030 年將會因勞動力短缺而錯失1,946.1億美元的財政收入,相當於該國整個經濟的 3%,這是本報告所列國家中損失數額最高的一個。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短期人才過剩支撐下的製造業

雖然全球經濟正在經歷快速變革, 但製造業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驅動因素。中國製造業佔其經濟的三分之一,德國製造業佔其經濟的五分之一,由此不難看出,該行業不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專家們堅持認為,強健的製造業對經濟體的長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它能夠保障重要的出口收入, 成為創新的源泉,實現自動化等技術的發展。許多企業,特別是發達國家的企業,正在努力發展製造業。

然而,在我們的研究中,製造業是唯一一個預計到 2020 年全球 A級高級技能人才過剩的產業。其中中國將有 13 萬 A 級剩餘員工,俄羅斯將有 50 萬的剩餘A級員工。這些過剩人才可以彌補美國、日本和德國巨大的行業人才缺口。

短期來看,這可能會鞏固中國作為一個領先的製造業國家的地位。然而,從中期來看,這成許會阻礙中國的技術發展:因為中國暫時不會像其他國家一樣壓力重重地尋求提高生產力的方法。

自動化可以確保企業獲得足夠的產能,而且,技術可以替代一部分B級和 C級的勞動力, 但是企業的發展對人所能帶來的創新、創造、營理以及新的發展,也就是典型的A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將快速增長。工作不會消失,但是會升級。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人才危機將是一個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每個個體都應該獲得平等的學習和發展的機會,而個體是否選擇接受它取決於他自己。

——光輝國際全球工業行業總裁Yannick Binvel

製造業中心也將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

然而,中國和俄羅斯的勞動力過剩現象不會持續存在。到 2030 年,兩國將面臨A級人才勞動力短缺。光輝國際的研究顯示,日本作為排名第三的製造業國家, 其製造業行業佔其當前經濟的四分之一,應為極為嚴峻的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做好準備。日本面臨著嚴重的A級和 B 級勞動力短缺,因而可能難以維持其在製造行業世界頂尖的地位。到 2030 年,日本將會因勞動力短缺而錯失 1,946.1 億美元的財政收入,相當於該國整個經濟的3%。日本的低出生率和極為嚴格的移民政策正在導致其人才儲備庫規模不斷縮減。在未來十年,其人口和勞動力參與水平都可能會下降。

繼日本之後,德國將成為受勞動力短缺影響第二大的國家。 其原因是日益嚴重的 A 級和 B 級勞動力短缺,以及製造業勞動力的短缺,將導致產生鉅額的未實現產值。儘管德國目前是領先的製造業中心,但是到 2030 年,由於勞動力短缺而無法實現的財政收入可能達到779.3億美元。

不過,在所研究的 20 個經濟體的製造業中,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將遭受最嚴重的打擊。到 2030 年,香港地區的 A 級人才短缺將相當於該行業全體勞動力的 80%。新加坡 A 級人才的短缺將相當於該行業全體勞動力的 61% 以上。而印度將依舊是唯一一個高級技能勞動力供過於求的國家, 預計到2030年其將有244萬多名A級過剩人才。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亞太地區人才緊缺現狀

2030 年亞太地區技能型勞動力缺口為 4,700 萬人,未實現產值 4.238 萬億美元。人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在亞太地區最為突出。雖然該地區的一些經濟體正面臨著人口迅速老齡化問題, 但其他經濟體的適齡勞動人口卻在不斷增加。例如,中國香港和日本面臨著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相比之下,印度在我們的研究中脫穎而出,是唯一可能出現人才過剩的國家,預計到 2030 年其勞動力數量達2.45億人。

人口結構變化導致區域性轉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亞太地區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 預計在 2018 年達到 5%。預計到 2030 年,印度是研究中唯一一個技能型勞動力可能過剩的國家,在未來六年內,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到 2030 年,印度的年齡中位數將稍稍超過 31 歲,意味著它將擁有巨大的適齡勞動人群。 印度政府也宣佈了其提高勞動力技能的計劃。

對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來說,情況卻大不相同:人才缺口可能導致到2030年亞太地區錯失4.238萬億美元的收益。其中中國1.434 萬億美元,和日本1.387 萬億美元的高額未實現產值將佔據很大一部分。

中國受金融服務業人才缺口的影響最大, 而日本的勞動力缺口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儘管中國政府致力於經濟持續發展規劃,但是人才缺口可能會影響中國進一步推進經濟的發展。隨著中國有大量人口達到退休年齡,並且獨生子女政策進一步對人口數量產生緊縮影響,在我們所研究的時間段(2015 至 2030 年)內,中國勞動力人數預計縮減 2,050 萬人。雖然中國有大量的流動勞動力,但大部分流動勞動力的技能水平較低。我們的研究顯示,到 2030 年,中國的 B 級和 C 級勞動力的盈餘數將接近 5,000 萬人,但是 A 級勞動力人才缺口巨大。

人才缺口同樣會陰礙印度尼西亞的發展,其製造業會遭受重創。印尼雖然是世界上人口第四大國,但其所有行業都將出現巨大的勞動力缺口。到 2030 年,總缺口人數將接近 1,800 萬人。A 級勞動力缺口問題迫在眉睫,2025 年印尼 B 級和 C 級勞動力短缺情況可能會到加嚴峻。印度尼西亞的青年失業率持續居高不下 。該國年輕人正在技能與行業需求不匹配中掙扎,其 2016 年的青年失業率為 19。印尼政府已經公佈了一項“國家實習藍圖”, 試圖彌補學校和職場之間的差距,但這些努力需要加緊步伐。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金融中心遭受重創

亞太地區的主要金融中心也將因人才缺口而動搖。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金融中心,其A級勞動力缺口將分別相當於其行業二勞動力的80% 和 61%。如果將人才短缺的影響作為經濟的一部分進行衡量,香港地區人才危機的影響將會更為顯著,因為勞動力缺口造成的未實現產值相當於其整個經濟的 39%。

事實上,在我們所研究的市場中,人才危機佔經濟中比重最大的五個市場都集中在亞太地區,包括中國香港、澳洲、 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由於技能型勞動力短缺,澳大利亞的未實現產值將達 5,875.6 億美元,相當於其整個經濟的四分之一。其A級和B級勞動力都將出現缺口,只有 C 級勞動力會出現少量剩餘,這揭示了澳大利亞的人才困境。最近澳大利亞進一步強化了已經非常嚴格的移民法規,這可能會惡化其已經非常嚴峻的勞動力市場。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結論

嚴峻的全球人才短缺已成為各經濟體所面臨的緊迫威脅,而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技能型人才缺乏而非人口缺乏而導致的。改善人才危機現狀需要對政府、組織和個人之間的社會契約進行根本性的重新定義。未來的工作不僅需要各種技能,而月還需要全新的工作方式。

研究發現,成功的組織會從家長制模式轉變為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更成熟、更靈活的人事關係。更具流動性的勞動力市場也將出現,在這種市場中,員工將以項目為基礎引進。因此勞動力本身就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注重培養相應技能,強調個體責任。各國政府因此就需要考慮其公民在全球人才市場的就業能力。政府和企業要集中精力建設和維護高級技能人才庫並不斷提供正規培訓和在職學習機會。

在新的網絡化經濟中,組織將越來越依賴人才生態系統,而不是大量的永久性勞動力。組織將通過人才、技術和合作夥伴的有效整合以不同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戰略,有效地管理人員流動將變得和管理忠誠度一樣重要。只有得到政府和組織的支持,這種流動性才有可能實現。

政府要鼓勵更為靈活的勞動制度,從而減少入職、辭職的複雜性和可能產生的摩擦。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勞動力規劃和對人才供應鏈的全面瞭解是至關重要的。領導者需要對人才市場經濟學有深刻的理解,把正確的規劃和核心命題落到實位,以確保員工擁有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

技術的革新將重塑未來的工作,但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組織也無法僅依靠技術發揮最大價值。只有建立人才與技術的夥伴關係,才能充分實現二者的潛能。為了確保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組織必須馬上採取行動,尋找解決人才短缺的方法。

諮詢公司需要一個戰略

諮詢公司不能輸的人才爭奪戰

愛無止:投身管理諮詢的十個原因

諮詢公司不能輸的人才爭奪戰

如何在諮詢公司的Offer中做出選擇?

諮詢新人,如何開始你的第一個項目?

諮詢為何在你眼中不“高大上”了?

全球人才危機的逼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