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北頻道

編者:農村要美,就是要加快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和生活方式,使基礎設施明顯改觀,使村莊建設水平顯著提高,使人居環境有大的改善,使生態環境得到較好修復,努力打造保持田園風光、融入現代生活的美麗鄉村。

農村變美,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涉及到千千萬萬的農戶,涉及數以億計的農民,矛盾多,阻力大。去年,河北省廊坊市啟動了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設定明確目標,建立靈活機制,激發農民積極性。一年多過去了,效果如何?炎炎夏日,記者走進冀中大地。

灰瓦、青磚地,獨具特色的民俗壁畫與街道上鑲嵌的古樂符號相互輝映,綠樹掩映下的音樂會堂、亭榭長廊散發著古樸的韻味……站在街口向裡張望,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這裡是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屈家營村改造一新的村莊面貌。

如果一年前來到這裡,屈家營村可能不會在你的記憶裡留下太多痕跡,狹窄的鄉村土路,簡陋的村房無序排列,和大多數北方傳統農村相比並無特色可言。改變的不只是屈家營,如今廊坊市廣大農村或多或少都在發生著變化。

“我們心裡盼著改造,盼望著街道變得乾淨、漂亮。”——規劃很重要

今年61歲的何澤香在屈家營村的老街生活了30年,提起村裡的變化,她說:“我們心裡盼著改造,盼望著街道變得乾淨、漂亮。”何澤香回憶,沒有改造前的土路又窄又髒,村民們私建的豬圈、廁所散落在村間,一下雨車都進不來。“現在村裡的環境和以前大不一樣了,給兒子娶媳婦都比以前容易多了。”

經過多年的發展,廊坊市廣大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有著更高的要求。回應農民的呼聲,適應農民需求,去年,廊坊市啟動了歷時3年的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

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千頭萬緒,從哪裡入手?廊坊提出規劃先行。

胡慶軍是屈家營村黨支部書記,他感到農村面貌的改造不是簡單追求形式上的美觀,不能忽略農民的承受能力,也不能盲目改變原有的鄉村田園風光。“說到底,這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要尊重農民的意願,做好規劃,我們才能打造獨具魅力的屈家營村。”

農村面貌的改造提升需要因地制宜,在尊重農民的基礎上考慮村莊的長期發展,真正的美麗鄉村既要保持田園風光,又要增加現代設施,同時傳承優秀文化。做到這些並不容易,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規劃。為此,廊坊市委書記王曉東提出,在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中,要堅持規劃先行,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施工。目前,全市428個省級重點村已全部完成規劃文本製作和規劃評審。

“我們根據村街發展實際,選擇了分層次、按類型有力有序推進的戰略。”廊坊市委農村工作部部長馬江水說,按照規劃,廊坊市將所有行政村的改造分為了重點村、精品村、達標村三個類型,分別按標準推進。

“村裡對改變村容村貌的熱情很高,但普遍的問題是村集體經濟實力不強。”——要創新機制

廊坊全市有超過3000個行政村,打贏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攻堅戰的任務艱鉅。

“村裡對改變村容村貌的熱情很高,但普遍的問題是村集體經濟實力不強。”永清縣韓村鎮人大主席於建波說。囊中羞澀是很多村街“改頭換面”的現實困難。

錢從哪裡來?馬江水介紹,一方面,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今年廊坊市級財政拿出2.2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這是廊坊歷史上對農村單項行動投入最大、最集中的一次。另一方面,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截至4月底,17個市直相關部門已整合落實涉農項目資金24項,總額達1.9億元。“今年年底,我們要評出20個市級精品村和15個先進鄉鎮,分別給予100萬元獎勵。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槓桿作用。”

然而,農村面貌的改造,僅靠財政投入還不夠。“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但並不意味著政府包辦,而應該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廊坊市市長馮韶慧表示。為此,廊坊市不斷鼓勵引導社會投入,注重市場化運作,嘗試村企合作籌集資金等方式,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支持改造提升行動的工作合力。

面對現實困難,各地也在探索各自的推進模式。

在永清縣韓村鎮九興區漂亮的街心花園,記者見到了正在乘涼的劉德明老人。“我原來是張常沈村村民,家裡有5間平房。現在搬進了九興區的新房子,樓上樓下200平方米。建設新房子一分錢沒花,舊房子折價後,還剩下了幾千元。”為了更好地推進新農村建設,改變農村舊環境,韓村鎮實施了“並村聯建”的方式,把分佈相鄰、規模較小的8個村統一規劃搬遷,集中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九興區”。8個村農民在新社區建新房子的錢來自老房子的折價等。

“九興區”建成後,村莊佔地由原來的2292畝減少到949畝,節約土地1343畝,有效解決了“城鎮建設沒有地,農村改造沒有錢”的問題。

“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做強合作社,另一方面,我們要繼續改變村莊環境。”——靠產業支撐

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但要真正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還要發展農村經濟,培育優勢產業,以業為根,增加農民收入,這也是強化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內在動力和經濟基礎。

安次區楊稅務鄉孟村是遠近聞名的瓜果種植特色村。經過20多年的努力,現在全村在2400畝耕地上建起了2000畝大棚。“村民富了,改變生活環境的願望也就強烈了。”孟村黨支部書記朱靜平說。

2011年,孟村投資130萬元完成了全村所有田間路的硬化,投資60萬元對村內自來水管網進行了改造升級,達到了全天候供水;去年,村裡又陸續對村內各條道路進行了硬化,修建了沿街花牆等設施。

“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做強合作社,帶著村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我們要繼續改變村莊環境,讓村民住得舒心。內外齊發力,才能帶領大家過上真正富裕幸福的日子。”朱靜平說。

對於面貌一新的九興區,現在韓村鎮考慮最多的是它的後續發展問題。“我們根據全鎮產業發展規劃,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了綠野仙莊、大千世界森林溫泉度假村等16個旅遊服務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後可提供就業崗位4580個。”於建波說,韓村鎮還將深挖現有的農產品資源、獨特的文化資源,發展農業觀光、農家接待等鄉村旅遊產業,使工資收入、自主經營收入、農業旅遊收入等成為農民收入的主渠道。

調查顯示,通過在133個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重點村和530個新民居建設示範村率先實踐,引導扶持,廊坊市已啟動實施一產項目28個、二產項目445個、三產項目321個,總投資157億元,帶動了2.1萬農戶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