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父親默默無名,倆兒子卻大名鼎鼎,一個東北王一個中共創始人

人的一生成就,往往跟年輕時的遭遇有很大的關聯。

翻開近代歷史,有兩位風雲人物,一個是東北王張作霖,一個是中共創始人陳獨秀,雖然走的道路完全相反,但二人在年輕時卻存在著交集,他倆是義兄弟關係。

這事兒還得從清朝的一位官員說起,他的名字叫陳衍庶

這位父親默默無名,倆兒子卻大名鼎鼎,一個東北王一箇中共創始人

▲陳衍庶

陳衍庶(1851-1913)出生於安徽安慶書香門第,父親名叫陳章旭(1819-1889),學識淵博,寫得一手好文章。陳衍庶早年的時候跟隨哥哥陳衍中(1848-1881)一起讀書,1875年(光緒元年)中舉,後來在東北任職長達20多年。陳衍中就是陳獨秀(1879-1942)的親生父親,因此陳衍庶是陳獨秀的親叔父,陳章旭是陳獨秀的祖父。

不幸的是,在陳獨秀2歲時,父親陳衍中在蘇州教書的時候因染上瘟疫去世,從此陳獨秀跟著祖父陳章旭生活,據陳獨秀後來回憶,祖父對自己管教很嚴,在他10歲的時候,祖父也去世了。

陳衍庶在東北歷任吉林懷德、柳河縣知縣,後來調任奉天省(今遼寧省)遼陽、新民,授道員,正四品官員(道員也叫道臺,是省派生出來的職位,高於知府,負責省裡的軍糧、河道、海關、茶馬等),與新民府知府(相當於市長)增韞是結拜兄弟,知府為從四品,因此陳衍庶的官職比增韞高。

陳家雖然是書香世家,但還不屬於特別富裕人家,後來在日俄戰爭(1904-1905)時期,中國商人趁機販運馬匹以獲暴利,經過陳衍庶管轄地時,要抽取牲口稅,當時兵荒馬亂的,陳衍庶收取的錢落入自己口袋裡,很快就腰纏萬貫,成為安慶的大戶。

這位父親默默無名,倆兒子卻大名鼎鼎,一個東北王一箇中共創始人

▲陳獨秀

陳衍庶雖然在官場上步步高昇,但直到他娶了第三房,都沒能生下個一兒半女。1896年,陳獨秀17歲時在老家安慶參加府試,一舉考中秀才第一名,陳衍庶看侄兒是一塊讀書的料,料想將來一定前程遠大,於是跟家裡商量,把陳獨秀過繼給自己為嗣子。

隨後不久,陳衍庶便把陳獨秀帶到身邊,親自教他讀書識禮,順帶讓他做些文書工作,對他寄予很大的希望。早年祖父和叔父(嗣父)的教導,對陳獨秀一生的影響很大,他後來成為北大文科學長,創辦《新青年》,發動五四運動,乃至成為中共創始人,都與這些經歷有關。

那麼東北王張作霖是怎樣跟陳衍庶扯上關係的呢?

我們知道,張作霖(1875-1928)的出身比陳獨秀要差很多,他出生於奉天海城縣(今海城市)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貧苦農民家,從小就沒讀過幾天書,大字不認識幾個,但他的經歷跟陳獨秀比較類似,13歲時父親張有財因賭博被其他賭徒打死,張作霖跟二哥去報仇,因槍走火誤傷人命,被迫跟著母親逃到外祖母家鎮安縣趙家廟村避難。

在外婆家,他當過木工學徒,賣過雜貨,學過獸醫,也學他老子一樣喜好賭博,當過土匪,還幹過清兵,總之一事無成。

張作霖雖然混跡於江湖,但他袋瓜子很靈,無論當土匪還是做清兵都喜歡跟人結交,因此他有很多的拜把子兄弟,無論紅道白道都很吃得開,最後成了遼西100多個土匪中的佼佼者,像馬龍潭(大哥)、吳俊升(二哥)、馮德麟(三哥)、湯玉麟(四哥)、張景惠(五哥)、孫烈臣(六哥)這些早年義結金蘭的土匪或清兵兄弟(張作霖佔老七),後來都成了奉軍首領。

這位父親默默無名,倆兒子卻大名鼎鼎,一個東北王一箇中共創始人

▲張作霖在巡防營門前與馬隊合影

除了結拜兄弟,張作霖還認了40多個乾爹乾媽,其中就包括奉天將軍增祺,以及新民府道員陳衍庶、增韞等人,結拜兄弟和拜乾爹乾媽是他後來能官運亨通的秘訣。

1900年左右,25歲的張作霖已是東北土匪中的霸主,他跟幾個好兄弟商量,認為當土匪總幹不大,於是決定接受朝廷招安。在奉天將軍增祺及其夫人幫助下,張作霖成了新民府的馬隊管帶(相當於現在的營長),負責新民府的安保工作。而此時的新民府知府是增韞,增韞與陳衍庶又是結拜兄弟,張作霖因此也認識了陳衍庶,成為了他的貼身保鏢。

追隨陳衍庶之後,由於張作霖一直當土匪,而陳衍庶是清朝舉人,又有淵博知識,還善長詩文書畫,土匪出生又沒讀過幾天書的張作霖,對陳衍庶由衷敬佩!

一次,張作霖跟隨陳衍庶出行後回到府裡,見陳大人進書房親自教授陳獨秀讀書,他看在眼裡,羨慕在心裡,不禁身不由己,向陳衍庶面前一跪,連磕3個響頭道:“陳大人開恩,小人幼年喪父,沒有讀什麼書,請大人收小人為義子,教小人讀書識禮!”

陳衍庶趕緊扶起張作霖,因為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為人十分機靈,又是自己信賴的貼身保鏢,平時就很喜歡他,於是就認了張作霖為義子。從此,陳衍庶對陳獨秀和張作霖嚴加管教,親自教他們讀書,陳獨秀和張作霖也成了義兄弟關係。

張作霖十分珍惜這樣難得的機會,讀書發奮刻苦,幾個月下來,大有長進。後來當上東北王,文武兼備,都說張大帥有北人南相,都因為背後有陳衍庶名師指點。

1909年左右,陳衍庶名利雙收,加上年紀也大了,當時正處於動盪年代,於是決定告老還鄉,向朝廷打了個報告哦,就回安慶安享晚年去了。

這位父親默默無名,倆兒子卻大名鼎鼎,一個東北王一箇中共創始人

▲陳獨秀與張作霖

張作霖與陳獨秀有短暫的同窗師兄弟加義兄弟關係,後來兩人分道揚鑣。

陳獨秀於1901年東渡日本求學,回國後在上海協助李大釗主編《國民日報》,後於1907年又到日本學習,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1911年辛亥革命後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書長。1915年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倡導科學與民主思想,掀起了新文化新思想風潮。1916年受蔡元培邀請,加入北大任文科學長(相當於文學院院長),1919年五四運動總司令,1920年赴上海與李漢俊、李達、陳望道等人創立中國共產黨,隨後在中共一大(1921年)、二大、三大、四大、五大連續五屆被選為中央總書記,直到1927年八七會議後離開中央,1942年在四川江津去世。

張作霖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受到袁世凱重用,從關外練兵大臣、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最後於1916年驅趕段芝貴離奉,張作霖任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正式成為東北王,隨後在1924年直奉戰爭中獲勝,1927年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也是北洋政府最後一任首領。1928年,蔣介石等北伐軍打敗奉軍,張作霖撤回東北途中被日本關東軍暗殺。

張作霖和陳獨秀是近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一個是東北王(後來是北洋政府首腦),一個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他們都創下了驚天動地的偉業,這都離不開陳衍庶的影響,和年少時的那段鮮為人知的特殊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