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战十四年——杨靖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个叫马尚德的年轻人受党中央委派来到哈尔滨,化名张贯一开展抗日救国运动。马尚德有1米九的身高,胆大心细。1932年11月,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变化,马尚德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的身份被派往南满,也就是现在的吉林省磐石、通化一带开展抗日活动,当时在南满一带开展活动着几十支抗日游击队,义勇军和山林队,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战,这些抗日队伍在与日伪军的战斗中损失较大,马尚德首先面临的任务就是建立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那里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化名——杨靖宇。

东北抗战十四年——杨靖宇

几场硬仗下来,杨靖宇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各路抗日义勇军对他非常钦佩,纷纷加入了他的队伍,在南满杨靖宇很快就建立起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独立师,这支部队逐渐壮大,后来又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的部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即使是冬天,部队到百姓家借宿时也只睡在地上。这样一支专门打鬼子,对百姓像亲人一样的队伍,换来的是百姓对抗联队伍的支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队伍送去急需的粮食,盐和过冬衣物。

东北抗战十四年——杨靖宇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东北作为征服中国的战略基地。东北抗联的存在,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动摇了日伪反动统治。从1938年起,6万日伪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开始了对杨靖宇部队的围追堵截。在军事讨伐的同时,日伪当局采取收买汉奸、组建叛徒武装等方式,对抗联进行分化瓦解,特别是一师师长程斌的叛变,使得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极端艰难的时期。

东北抗战十四年——杨靖宇

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生存条件,让抗联队伍的人数锐减,战斗两年后,到1940年2月,抗联队伍到了最艰难的时期,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杨靖宇只带了几个人在身边引诱敌人追击。日伪资料《阵中日志》记载,“他(杨靖宇)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两手摆动得越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跑的那样。”他“完全像巨人那样跑着,最后终于逃进密林之中。”到了1940年2月22号晚上,农历正月十五,杨靖宇的身边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了,他孤身一人躲在濛江边三道崴子山中的一个窝棚里,度过了人生最后一个夜晚。1940年2月23号下午四点 几天没有进食的杨靖宇被“讨伐队”包围,他最后靠在一棵大树后面还击。

东北抗战十四年——杨靖宇

杨靖宇顽强地抵抗了20多分钟后,不幸中弹,英雄倒在了血泊中,这位身高1米90的巨人倒下了,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将军虽然倒下了,但是却给抗联第一路军留下了有生力量,在他牺牲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仍然战斗在白山黑水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军歌仍然回荡在东北的每一村土地上。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的缴械声,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二)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

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三)

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

中朝人民共同团结紧,

夺回来所失的我祖国,

结束牛马亡国奴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啦,

打出去日本,推翻“满洲国”,

这一民族的革命战争,

完成了弱小民族解放运动。

东北抗战十四年——杨靖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