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楼市开始崩盘,房地产拐点到了吗?

厦门楼市在最近几天频上热搜:"地价腰斩"、"房价跌上万元",与此同时,一些"厦门楼市开始崩盘"的言论也开始流传,不过,这些文章和言论真实性却遭到不少业内外人士的质疑。

厦门楼市开始崩盘,房地产拐点到了吗?

按照公开信息所示,2018年7月2日,厦门出让五幅商住地块(其中位于翔安新城有两幅地块),起拍价降至1.7万元/平方米至1.8万元/平方米,而一个月前,海沧马銮湾新城的两块地还在2.5万元/平方米创出新低,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地价又降了30%。而与2016年厦门翔安地块融侨铂樾府地块38345元/平方米等相比,无异于"腰斩"。

对此,厦门克而瑞机构分析师胡慧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我们长期的跟踪监测来看,近两年厦门土地楼面价确实直线下滑,2018年最新的全市平均楼面价为21879元/平方米,相比2017年下降近两成,与2016年的顶峰时期相比,则下降约三成。"

厦门楼市开始崩盘,房地产拐点到了吗?

胡慧荣表示,值得注意的是,7月2日拍卖的翔安南部新城2幅地块区位优势不如2016年融侨地块,且2016年地块容积率较低,体量较大可分批出售,并在楼市乐观预期下。对比之下7月2日出让地块不仅体量小,需一次性对外出售,且受"限价"制约。

行业内一般用"地楼比"来分析城市地产投资价值,地楼比越小,则意味着未来可能的利润空间越大,土地投资价值越高。2016年是厦门一级市场高峰,地楼比高达134%,即"面粉比面包贵",但地价与房价的倒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市场规律,一旦房价的增速跟不上地价的涨幅,市场的风险就会暴露。尽管2017、2018年的地楼比逐渐回落,但仍高达81%、61%,也处于较高水平。从这角度来看,耸人听闻的楼面价"腰斩"的背后,"其实是地价的合理回归,是市场在政府的政策调控下回归正常和稳定,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市场有序和健康发展

厦门楼市开始崩盘,房地产拐点到了吗?

.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这些年热点城市的房价已经陷入一个个死循环,成为一个无人能解的怪圈。

死循环一:越限购人们感觉稀缺性越高,导致投资投机的热情越高,比如今年年后热点城市的楼市行情,在去年国庆政策全面收紧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涨幅速度更快,当然目前出台的限售就是想跳出该循环的根本原因之一。

死循环二:通过涨价去库存和通过增加供应量降房价的循环,这种循环方式已经在过去20年全面陷入走火入魔的阶段,于是此次通过涨价去库存之后要求严格控制供给防止再次进入逻辑怪圈。

死循环三:地价、房价以及拆迁的逻辑怪圈,我们知道地价越高,房价也会水涨船高,在全面货币化安置之后房价高导致拆迁成本飙升,拆迁成本高就会助推地价更高,陷入了拆迁、房价以及地价的循环上扬逻辑陷阱。

死循环四:人们对货币贬值的普遍觉醒,从历史观察只有不动产尤其是住宅类的物业是普通人能看懂保值升值的唯一投资品。屡次调控的逻辑暗示大家,调控不可能坚持,调控只是让房价慢点涨,所以本次才有最强调控、用最有力的行政手段和金融手段完成对价格的控制……

政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可控;如果出现一点失控的情况,政府最担心的就是引发恐慌性的抛盘,出现类似2015年股市断崖式下跌的情景发生,最终不仅占地方政府收入的近1/3收入受到威胁,也导致开发商和银行的债务被集体引爆,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为了防止这种多输结果的出现,厦门作为实验点首先开始实施限售,紧接着全国热点城市全面开启限售政策,防止集体抛盘,资产价格失控。

无疑,2018年是楼市经历过1998年以及2008年之后最危险的一年,也到了资产之间、不同物业之间投资转换的时候。继续闭眼狂奔,只能成为追涨杀跌的牺牲品。

厦门楼市开始崩盘,房地产拐点到了吗?

个人认为楼市跌价那只是个传说,楼市经历了这么多年来的政策性的调控,市场的干预之后,虽有小幅度的跌价,但纵观整个楼市无疑,还是在增长中,所以想着跌价的朋友们,你还在等待,还在观望,还在期许什么,早早洗洗工作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