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坑人,不应讨价还价,废除是唯一选择

最近,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一同发文《“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将公摊面积的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文中追问:既然国际上基本都是按套内面积计算房价,为何我国计算房价、物业费等都要包括占比颇高的公摊面积?职能部门治理房地产行业乱象之时,能否回应公众关于公摊面积乱象的关切?

公摊面积坑人,不应讨价还价,废除是唯一选择


有过买房经历的人一定都被“公摊面积”坑过,明明合同上写着清楚的住房面积,然而到手后确是个缩水货。买的是100平方米的房子最后只得70平方米。在中国房价与收入不相匹配的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于被开发商“坑”面积,并认为公摊面积没什么不妥的时候,却不成想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国大陆和香港正使用和曾使用公摊面积来计算房屋面积。

很多人担心取消公摊面积房价是不要涨?公摊面积如今成了中国特有。新华社评论称,公摊面积问题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长期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值得注意的是,公摊面积缺少标准、管理混乱,不仅会让消费者在购房时需支付更多房款,更使之在未来要支出物业费、取暖费等更多成本。

取消公摊面积后,短期内房价会上涨。但是从长期发展的眼光来看,会降低业主在未来的负担。

总之,公摊面积是对业主的一种隐形压榨,应该明确给予废除。

还有股市制度:高管不仅在股市融资,还在股市减持使自己成为超级富翁,非常矛盾。


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