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摘帽」暖民心!我縣醫療扶貧扶出健康人生

「决战脱贫摘帽」暖民心!我县医疗扶贫扶出健康人生

「决战脱贫摘帽」暖民心!我县医疗扶贫扶出健康人生

【背景】

目前,全縣12004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3674人,佔比30.61%。為讓貧困群眾能夠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壽寧縣堅持把醫療扶貧、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一個主攻方向,出臺《壽寧縣健康扶貧實施方案》,擴大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報銷範圍,提高醫療報銷比例,在全市率先推行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戶住院患者“先診療、後付費”工作,減輕農村貧困患者墊資壓力和費用負擔,最大程度地減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現象發生。

【做法】

1.先診療,後付費。出臺《2017年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和低保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工作方案》,縣域內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含低保戶和五保戶)患者在看病住院時由醫院為住院病人先行墊付醫療費,病人只需提供有效身份證、社會保障卡、建檔立卡貧困戶證明或民政部門出具的低保、農村特困人員證明等有效證件,使用證件“誠信抵押”,不需繳納住院押金,先行治療,出院時支付醫保報銷後個人自付費用。結合雙月幹部幫扶入戶扶貧日,進戶宣傳《先診療後付費宣傳冊》,讓貧困戶瞭解“先診療、後付費”的基本做法,通過縣內新聞媒體、互聯網、電視等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政策,提高群眾知曉率,讓貧困戶患者更好地享受“綠色通道”。貧困患者出院時,縣公立醫療機構即時結報新農合補償部分,補償後個人應承擔的費用由患者結清,患者結清個人應承擔的費用後,醫療機構及時歸還患者提交的相關證件。一年來運行情況良好,享受這一政策的貧困戶患者累計達380人,醫院共墊付住院押金100多萬元。

2.引進來,留得住。為切實扭轉全縣醫療人才流失的困境,壽寧縣引導民間力量成立全省首家民間衛生髮展基金會——壽寧縣健民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醫院和衛生院建設、培養醫療專業人才、獎勵長期紮根壽寧的優秀醫務人員等。配套出臺系列獎補政策,給予鄉鎮衛生院編制內臨時衛計人員每人每年1.5萬元補助,給予邊遠鄉鎮工作有處方權的醫生每人每月430至1000元的生活補助,給予到村衛生所“空白點”工作的執業人員每人每年2.5萬元補助,出資培養10名定向農村衛生所的本縣籍人員,鼓勵醫療衛生人才到鄉鎮服務,進一步促進鄉村衛生事業發展。目前,基金會已受捐1458.2萬元,先後獎勵15家先進醫療單位,援助3所醫院、5所名醫工作室建設,慰問、獎勵965人次的優秀醫務工作者,引進實用型人才及資助培養定向生29名,有力支持了壽寧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3.醫得好,信得過。壽寧縣醫院分別與省立醫院、閩東醫院兩家三甲醫院簽訂幫扶、託管協議,首創省、市、縣三級醫院聯手醫改模式。省級醫院每年派下鄉醫療隊到壽寧醫院駐點幫扶,市級醫院選派有經驗的管理人員擔任壽寧醫院負責人,並派出業務骨幹充實其隊伍。依託兩家三甲醫院成熟的管理經驗和醫療技術,壽寧醫院與它們實現了區域內醫療資源共享,全面“嫁接”來自三甲醫院的制度、管理、人才、技術優勢,採取“大手牽小手”“強院帶弱院”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優秀衛技人員下沉到鄉村一線,提升了全縣醫療整體水平,贏得群眾的信賴。僅壽寧縣醫院,對比結對幫扶初期,醫療收入增長160.33%,從負債經營到現在每年實現業務結餘;藥佔比從51%降至30%,低於許多同級別醫院水平;住院病人從8613人次增至15039人次,增長74.61%,手術檯次從1358臺增至2764臺,實現翻一番。

【點評】

先診療治人病,後付費暖人心。壽寧縣堅持把醫療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一個主攻方向,充分利用與省立醫院對口幫扶、閩東醫院合作共建的雙重“高位嫁接”契機,成立全省首家民間衛生髮展基金會,在全市率先推行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戶住院患者“先診療、後付費”工作,不斷提升全縣醫療技術水平,確保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醫療扶貧系列舉措,減去的是農村貧困患者醫療的費用和壓力,增加的是貧困患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後續:

2018年6月壽寧縣出臺《壽寧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扶貧補助實施方案》,作為《壽寧縣健康扶貧實施方案》的有力補充,統籌380萬元對在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住院及門診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疊加保險和補充保險後,個人負擔部分進行二次扶貧補助及對居家康復治療的貧困戶進行適當補助,最大限度減少困病返貧發生。

「决战脱贫摘帽」暖民心!我县医疗扶贫扶出健康人生

(縣衛計局供稿)

主編 | 範建桃 編輯 | 蔡夢菲 校對 | 林春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