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58年爲數十萬人免費把脈看病 只開便宜藥 手寫藥方用正楷


圖中的白鬍子老人叫何秀奎,已經年過八旬,但卻精神矍鑠。他正氣定神閒地為眼前的來訪者診脈,揮動毛筆,工整地寫下藥方。這場景,讓人恍若回到上世紀。

何秀奎是天津市西青區西北斜村人。從24歲開始,他就利用業餘時間,為周圍的人免費看病。到退休之後,何老先生更是以此作為自己的“主業”。58年來,他為數十萬人次把過脈,看過病,卻從來是分文不取,也不收受禮品。如今,何秀奎拿著村裡的退休金,雖不富裕,卻也不愁吃穿。他說:“我一個老頭子,也算是個‘廢人’了,我想用我這剩下的一點光和熱,爭取為大夥多服務幾年吧。”

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何秀奎都會給患者開“賤藥”,也就是便宜的藥。他經常說:“幾十塊錢能治好的病,為嘛要花幾百上千呢?不值當的。”而周圍十里八鄉的中藥店,也都認得老人藥方上的字了。


直到如今,老人仍然堅持用毛筆寫藥方,寫的是方正的楷體字,讓患者容易辨認。何秀奎手頭的“辦公用品”,大多是自己造的:毛筆是用羊毛做的,藥方紙是用廢紙裁的,連銅製筆帽都是自己焊的。

隨著口口相傳,何秀奎的諮詢室也越來越忙碌。除了周邊鄉里人,如今他越來越多地接待了天津其他區縣乃至全國各地的患者。有的患者從江西千里迢迢慕名而來,只因為從網上看到老人的新聞;而有的則是在四處求醫未果,由醫院大夫推薦過來的。這一天,一位來自河北霸州的姑娘冒雨找到何秀奎,希望他能為自己十年的頭疼開點藥。

休息的時候,何秀奎不願意待在家裡,而是出來在小區裡遛彎。“坐了大半天了,再坐下去我可就廢嘍。”儘管已80多歲高齡,老人舞起刀來還有模有樣。而家裡那把重達數公斤的長劍,他已經舞不動了。


身高不足一米七的何秀奎,有著與身體不太成比例的長手臂和大手掌。老人反覆唸叨這是“窮大手”,大手發不了財。“所以他們問我,為什麼不收費,我就說,我這人不能靠這個發財啊。”老人覺得,來他這裡看病的,都是家中有困難的,倘若再找人家收費,豈不是讓他們雪上加霜?

這是一張“請假條”,早在一個月前,何秀奎就將其貼在窗玻璃上了。老人說,因為自己沒有電話,所以只能以這種方式向患者“請假”,“就怕他們大老遠跑來一看,沒開門,那就崴了。”因此“請假”要提前通知,倘若有人請他兩三天後去吃喜面,他都乾脆拒絕了。

何秀奎的醫術,來自祖父和父親的傳授,從八歲開始,他就開始在祖父的指導下接觸中醫。直到今天,他仍保留著近百年前祖父所抄的古籍藥方,並借鑑藥方開藥。這些藥方根據不同的專科,分成了好幾本冊子,光是治頭疼,就有數十種不同的藥方。數十年的從醫經歷,何秀奎對這些藥方都已倒背如流。


在一個新建的菜市場裡,我們找到了何秀奎的諮詢室。窗外秋雨蕭瑟,屋內仍暖意融融。這位花白鬍子的老人,氣定神閒地為眼前的來訪者診脈,揮動毛筆,工整地寫下藥方。這場景,讓人恍若回到上世紀。

在不大的“診室”裡,掛著兩幅錦旗,何秀奎說,這還是去年他剛搬到這裡的時候,患者送來的。“送錦旗又費錢又沒什麼用,但他們非要送。”於是老人想了個辦法,他在屋裡的幾面牆上,都貼上自己手寫的字帖,再有人想送錦旗的時候,他就說:“你看這牆上都貼著字,沒地方掛旗子了。”

到下午一點半以後,何秀奎的“工作”才告一段落。天氣不好,侄子就來接他回家。老人沒有兒女,老伴也在9年前去世了。如今,他與侄子生活在一起。

早些年,何秀奎在自己家裡給人看病,後來病人實在太多,一年前,村裡決定在新建的菜市場留出一間辦公室當做“患者諮詢室”,供何大爺使用。每天早晨八點,同村的老紀都會到屋裡義務做衛生。他告訴何大爺:“您看病看多久,我就給您做衛生做多久。”

自然也不乏老熟人。同村的一位阿姨介紹說,她在何大爺這兒看了二十多年病,從自己還是個小孩開始就已經認識了。如今,她也會帶自己孩子來找何大爺看病。“大爺看得很準,也很負責。他看病,我們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