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理智地給小朋友報培訓班

暑假臨近,隨著各大教育培訓機構打起了哄搶生源的拉鋸戰,家長的錢包也不得不開始瘦身。現在很多人抨擊家長不顧及孩子感受,扼殺他們的童年和天性,早早將他們送上“雞娃”不歸路。這樣的評價其實只看到了家長“急功近利”的一面,這鍋還真不能全讓家長背。

以上海為例,競爭最激烈的階段並非高考,而是中考。每年進入高中的孩子只佔到50%-60%,剩下一半的孩子初中畢業只能讀職校或中專。也就是說只有一半的孩子能參加高考,進入大學。

談談如何理智地給小朋友報培訓班

其實跟過去相比,現在的家長並不像父輩一樣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出人頭地。相反,他們非常在意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願意跟他們做朋友,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可是每當想到自己的孩子有可能在讀大學的年齡早早地開始上班,他們怎麼可能做到不焦慮,保持淡定呢?

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我們這一代人揹負了太多來自時代、社會和家庭的包袱。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出生時,恨不得他們能好好地活出個自己的模樣來。我第一次讀紀伯倫的《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居然感動得一塌糊塗,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父母之道嗎?“接納”、“欣賞”、“陪伴”成了我們這一代年輕父母區別於上一輩人的教育口頭禪。

談談如何理智地給小朋友報培訓班

可是,當你看到周圍同齡小朋友已經能用英文講述小豬佩奇、托馬斯小火車的故事,能做20以內的加減法,而自己的孩子連26個字母,10個數字都認不齊時,之前一直秉承的“快樂教育”突然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打擊,恨不得一夜之間把欠下的教育債全還清。

‍你為什麼給孩子報培訓班?‍

給孩子報培訓班之前,有想過為什麼要報嗎?因為孩子喜歡?還是讓他學到更多知識?我猜大部分家長是因為別人報了,所以不得不報吧?我第一次報班時由於沒有經驗,被銷售直擊要害,第二天便支付了每節課(45分鐘,10個小朋友)兩百多元的學費,全年學費共兩萬出頭。在孩子所在的幼兒園小班,這個費用已經是墊底了。最誇張的一個小朋友每年培訓費高達10萬加。

作為普娃家庭,如何進行理性報班?‍

在城市裡,教育開銷是除了房子以外的最大開銷。作為大多數普娃家庭,怎樣才能不以沉重的經濟壓力為代價,用合適的成本換來不錯的“回報率”呢?

談談如何理智地給小朋友報培訓班

1. 不要讓別人報的培訓班成為你心裡過不去的坎

前面講了,當週圍同齡小朋友都報了很多培訓班時,家長很難淡定下來,繼續任由孩子只會玩槍玩沙子。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態度由認知、情感和行為組成。先有認知、再有情感,最後是行為。可是在孩子養育層面,多數人是直接跳過了理性認知,直接由情感操控了決策。

所以我們在報班時,必須學會讓理性認知說了算。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從去年9月孩子剛進小班到現在大半年時間裡,大多同齡人(3-4歲年齡段)都報了英語、數學、繪本、美術、跆拳道、樂高等課程,如果是女孩子,一般還得報舞蹈課或形體課。我曾經也心癢,恨不得一口氣把別人報過的課程通通都報了。

後來,我仔細觀察了孩子的特點,因為他是8月末出生的小月齡孩子,比班上最大的孩子足足小了接近一歲,所以在心智發展層面,顯得“很不成熟”。他最愛玩的就是家旁邊公園裡的沙子,或是自編自演超級飛俠裡的橋段。如果每天放學後還讓他乖乖坐在教室裡學東西,我想他未必樂意。

但不報培訓班並不意味著讓他放棄學習。例如三四歲的小朋友學英文基本靠記憶,比較難在“理解”的層面上有所突破,所以我一般都會在孩子玩的時候,放一些原版的英文音頻給他“磨耳朵”。這樣等大一點再學英文就不會有陌生感,聽力考試也不會有恐懼感。說到底,語言拼到最後,拼的不是誰多背了幾個單詞,幾篇文章,而是誰的語感最好,感知能力最強。

談談如何理智地給小朋友報培訓班

2. 家長能教的,就不要假手培訓機構了

培訓機構固然有專業的一面,但並不代表家長的經驗和水平就等於零。前面提到的我幫孩子報的一年兩萬的課程,整個課程體驗並沒有之前銷售說得那麼好,那麼專業,我們甚至可以花幾百塊錢在網上買一些書(如邏輯思維、找不同等)引導孩子獨立完成。可能效果不如培訓機構那樣立竿見影,但誰又能保證孩子在今後的教育道路上接收的都是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呢?我們與其拼了老命讓孩子去最好的培訓機構,不如讓孩子學會如何利用當下的環境學到最多的東西吧(Make the best of what happened)!

當然,每個家長都不會為了故意省錢而放棄給孩子報班。在我看來,家長更應該引導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學會如何通過自己和借力他人(包括老師、培訓機構等)來解決問題。但有兩樣東西,是培訓機構無論如何都不能替代家長完成的。

第一是培養運動鍛鍊的好習慣。不是說你給孩子報了跆拳道、游泳就算培養了他的運動習慣。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堅持自我身體管理。我每天晚上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跳繩100次,並讓孩子做我的監督人。有一次我忘記跳繩,直接去餐桌吃飯。孩子拉著我的手說,媽媽你還沒跳繩呢,為了不讓你忘記,我以後每天晚上都會投籃球100次。以身作則的教育比說教式教育管用太多。

談談如何理智地給小朋友報培訓班

第二是學會如何休息和放鬆。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在有限時間學到更多的東西,往往壓縮了他們的自由活動時間。其實有效的休息才能讓學習更加高效。要知道一個舉重高手能承受常人不可及的重量,並不是因為他們一直託舉重物,而是在託舉後進行適當的放鬆,那麼下次託舉時便會產生更強的爆發力。李嘉誠工作到90歲才退休,也是同樣的道理。

談談如何理智地給小朋友報培訓班

記住,在大多數人認為的“拼爹”“拼媽”時代,作為普娃的爹媽,我們可以給予孩子的,並不比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少。你們認為呢?歡迎補充!本文為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