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出手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美好正在降临!

2018年8月6日下午的一则消息,预示着实体经济的好日子要来了!

重磅!国家出手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美好正在降临!

新闻截图

根据财联社报道,由财政部持股45.39%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已正式成立,该公司的成立可以说酝酿已久,早在今年三月李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当时的主题围绕的是“减轻市场主体税负”、推动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融资难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就决定了通过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方式来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1

为什么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的成立,对“实体经济”来说是一重大利好?

做实体经济的人估计都有切身体会,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融资难,这些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规模小,现金流容易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经营不稳定、信用不足、资产欠缺(无法做担保)等因素也成为银行不愿意贷钱给他们的重要原因。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小型企业,他们又实打实的组成了我们现在的“民营经济”,在过去,中小企业的贷款,很大程度上是由着互联网借贷公司承担,但是近两年大家也知道,无论是各大媒体还是公号,要不了多长时间就有P2P暴雷的消息报道出来,行业信心不断受到“考验”。

互联网借贷公司最开始的初衷其实是很好,有钱的人出借资金还能赚到利息,需要资金的“实体行业”拿着钱去发展企业,企业得到了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个良性循环。

但“互金”公司有一个天生短板,它不像银行、政府机构一样有天生信用体系,所以一旦发生“信用”风险,特别容易发生挤兑效应,这是其一。另一点就是互金公司对老赖的处理方式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前些年还能够看到整个村子撸网贷羊毛的新闻,但是如果把网贷公司换成了银行、政府机构你试试?

如果单纯只是行业发展的局限性,笔者觉得不会凑巧在2018年马上成立融资担保基金公司,大家回想一下今年发生的一连串“暗流涌动”,或许就明白了:

P2P平台的连环爆雷、房价高烧不退、股市跌跌不休、贸易冲突的不断升级、去杠杆下民营经济的信用违约……

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时发表的话来讲就是“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债务违约、资金断链、就算放水钱也没流不到实体企业,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的设立就给到了最好的答案。至此,一个为中小企业谋福音的一个“大统筹”机构就诞生了。

2

从工商信息查询官网可以查得,这个公司最大的股东是财政部,出资了300亿元持股45.39%,然后还拉上了一大把银行来做“陪衬”,可以看出,“出钱的”和“出权的”两个“大老板”总算给汇聚齐了。

图一:

重磅!国家出手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美好正在降临!

图二:

重磅!国家出手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美好正在降临!

在经营范围栏,公司排在第一的业务就是“再担保”业务,这个业务是干嘛的?举个例子吧,中小企业平常为啥向银行贷不到钱?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小企业没啥资产,也没有什么可以做抵押的东西,银行都不愿意去承担这些风险。

中小型企业需要钱去发展实体经济、银行怕承担风险、P2P追债是明显短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再短保”业务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中小企业没有东西(资产)做担保没事,担保基金在不要求抵押和反担保的前提下,主要实行信用担保,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主,担保公司在收取一定“担保费率”的前提下,即可获得贷款。

这套体系过往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是行不通、或者说太难行得通了(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根本就不受理这项业务),现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的诞生,就相当于“机制”得到完善,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可以用各自的方法借到钱,这也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运行效率。

至于风险的事,相比于之前的互金公司,一方面“国家基金融资担保公司”的权威性要高得多,毕竟是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占大头,明面上写上了一个“官”字。而且就算不说权威性,运行机制也是要成熟得多,出了风险时,担保基金承担大头(承担70%左右),商业银行占小头(承担30%左右),可以说是将“出权的”和“出钱的”实现了风险共担和利益捆绑。

3

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上层展开的一系列举措,比如“货币大放水”、“对中小企业施定向降准”,比如“冻楼市”,比如刺激“大基建”,再到现在财政部牵头银行组局在一起成立的“国家融资担保公司”,种种表现无不呈现出一种有条不紊的迹象。

此次国家层面的机构来牵头成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在笔者看来,起码能够给到我们以下启发:

1、用官话来讲,现在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经济运行情况也没有过往乐观,但是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发现更多问题,并一个个解决问题,就拿这些年民间担保机构的发展情况来讲:

在过往经济较好的时候,行业整体风险比较低,担保机构还可以搭银行便车,收取一些担保费。但是在经济下行周期,担保机构要作为第二还款人,一旦贷款发生不良,由于其收取的担保费很低,发生代偿之后,其损失比银行还要惨重。但如果担保机构收取高额的担保费,又背离了用担保企业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的初衷,就不会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到中小型企业的作用。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政府支持和主导的国融资担保体制就这样诞生了,这无疑对中国经济是一大利好,对中小企业是一大利好,甚至是对每一个平民都是一大利好!

2、在前面也讲到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是一个大的“统筹机构”,不面向具体的企业,面向企业的一定是地方上类似的机构,可以预见,未来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直辖市都会有可能出现其子机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着力缓解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至此,大型企业可以通过资产抵押、“债转股”等方式融资,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再担保”业务获得资金需求。除了前面提到的几项政策外,在下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会开始显现,比如7月初已经明确的个税改革方案,减税力度超预期,比如下半年的一万亿的专项地方债,能很好弥补地方政府的融资缺,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3、当一项政策开始实行时,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项政策对自己好像并没有什么直观影响,从短期来看确实是这样,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必定绝大多数人都将会是受益人。

其中,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步骤,刺激经济什么的就不说了,就说一点,当政府在主导强调信用体系时,重信用的价值观就会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那些不讲信用的老赖,未来可能会寸步难行。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亦或者大到国家,都只有在一套成熟、完整的体系之类发展,才会走得更加长久也更具韧性,而值得庆幸的是,在最近的一系列“风声”中,中国的体系变得了更加成熟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