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周末,长江和记开启后李嘉诚时代

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HK:00001)、长实集团(HK:01113)、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06)同时发布业绩。

长和系旗下四家公司同时发布业绩,这在多年来尚属首次,也正是因此,业内外颇为关注长和系现任“掌门”李嘉诚是否会选择在业绩会上宣布退休。距离发布会正式开始还有将近一个小时,长江集团中心早已排起了长队,众人都在等待着李嘉诚亲自给出解答。对于广受关注的退休问题,李嘉诚在业绩会上正式宣布退休,这意味着,“超人”的时代过去了。

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周末,长江和记开启后李嘉诚时代

从商七十余年构建李氏商业王国

生于1928年7月的李嘉诚被誉为“香港”超人,他以70多年的从商经历书写了一段商业史上的传奇。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 1939年6月,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中。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因劳累贫困成疾,郁郁而终。一家的重担从此落到了李嘉诚身上,不足15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独立谋生。

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周末,长江和记开启后李嘉诚时代

他在茶楼当过跑堂,甚至曾经因为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客人身上,险些被炒鱿鱼,他在舅父的公司当过端茶递水的小学徒,寄人篱下;他还在五金厂做过推销员,做过“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不过,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并不安于现状,他很快又辞去了推销员的工作,跳槽去了塑胶公司,18岁便当上了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长江”的厂名取自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这无疑显示了年轻李嘉诚心中的宏图大志。

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周末,长江和记开启后李嘉诚时代

办厂初期,李嘉诚也遇到过各种麻烦,但因为其勤奋努力与超越常人的商业才能,都一一化解。1957年,李嘉诚偶然看到了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的消息。他很快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在香港率先推出了塑胶花,并立即成为了热销产品,并由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1958年,“塑胶花大王”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先后在香港北角、柴湾建工业大厦。1967年,香港一度发生暴动,地价一落千丈,李嘉诚就是在此轮地产低潮中成功抄底,大量低价购地,从此奠定了其商业王国的基础。

1971年,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成立,1972年,李嘉诚又趁着香港股市一片大好之际,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骑牛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

1978年,长实与汇丰银行合作,重建华人行,他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的事业也随之步入高,而和黄一役,也使李嘉诚获得了“超人”的美誉。

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周末,长江和记开启后李嘉诚时代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1986,长实已名列香港十大财阀之首。

同样在八十年代,李嘉诚开始进军海外,1986年购入以加拿大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并通过一连串动作最终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然后将其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这一交易,也被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众所周知的是,李嘉诚也是最早把握住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内地投资商机的香港企业家。他一度将长和系旗下几乎所有的业务悉数引入内地,内地也一度成为长和系除了中国香港之外投资比重最大的地区,并同样为长和系带来了巨大的商业红利。

不过,近年来,随着内地和香港地价房价的持续增长,李嘉诚的投资方向开始由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转为欧洲市场,试图在欧洲抄底。至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甚至被英国媒体评价为“买下了英国”。

坚持铸就的辉煌人生

李嘉诚先生从创业至今,都保持着两个习惯:

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

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

,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周末,长江和记开启后李嘉诚时代

这两件“小事”,李嘉诚先生自1950年以来,从未间断。正因坚持,在同一代香港华人商业领袖中,李嘉诚不但是拥有更好英文能力的人,而且也是对资本市场,尤其是对国际资本市场拥有更多了解,并且因此拥有更广阔经济和经营视野的人。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得以在实业和资本之间建立起更好的沟通桥梁,进而率先找到以资本运作实业的成功密码,进而成为香港华人入主外资集团的第一人,且以资本运作和国际化为策略,从同一代香港华人商业领袖中不断超越传统边界,构建起无域的商业帝国。

审时度势,抓住机会成就“李超人”

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周末,长江和记开启后李嘉诚时代

袁庚曾回忆蛇口工业区开垦时的一个细节。受邓小平的邀请,一群香港大佬集体考察蛇口,李嘉诚走在霍英东、包玉刚等人中间,是最年轻,也是最活跃的一位。他向袁庚大胆提出,能否让港商入股参与蛇口的建设,军事参谋出身的袁庚哈哈一笑,搪塞而过。

这个细节泄露了改革开放初期,大陆开放者的微妙心态。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港商大佬们对大陆的投资大多小心翼翼地聚集于公益,霍英东建宾馆,邵逸夫造教学楼,李嘉诚办大学,包玉刚修游泳馆。

行走在蛇口荒地上的李嘉诚,刚刚开始自己的传奇,他坐上香港首富的宝座,那是整整二十年后的事情。也正是在后来的那些年里,他渐渐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李超人”。

从1970年代末开始,受回归预期的影响,英资集团开始部署撤离,李先生被他们选中为“接盘侠”,1979年9月,汇丰银行将总市值28.6亿港元的和记洋行以6.39亿港元出售予李嘉诚,使之一跃而入港商超级俱乐部。1984年中英谈判,李嘉诚积极向中方靠拢,高调入资荣毅仁的中信信托。此后三十年,他成为北京最信任和依靠的首席商人领袖,长袖善舞间,硬生生地让香港成为了“李家城”。

李先生对大陆的勇猛进击,则是90年代之后的事情,1992年底,北京召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新战略,李嘉诚扮演了一个热烈响应的重要角色。

就是在1993年,和记黄埔获准入股盐田港,持有70%的股份,共同投入60亿元建设集装箱码头,这是当年度最大的外资引进项目。

同期,李嘉诚与北京宣武区签署大型城建工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东方广场。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李嘉诚配合港府狙击索罗斯,在股市、不动产、船坞专营及公共服务事业等领域大有斩获,于次年如愿登顶香港首富。

回望这段风云诡谲的大历史,可以看到的是,李嘉诚是所有港澳商人中最为激进的第一人。在一些至为重要的时刻,他以资本投入的方式力挺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与此同时,他在香港及内地两个市场上都获得了令人瞠目咋舌的商业成功。

李嘉诚无疑是东亚资本主义模式的标本性人物,他的商业智慧中呈现出冷静的政治决断能力,其独到的眼光,对经济大局的判断都独树一帜。每每通过与上升期的政治力量结盟,以对后者诉求的满足与迎合,而获得个人的巨大利益,这是转型期财富积累的基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他可谓是中国经济大崛起中获益最丰的“转型期首富”。

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中国房价持续暴涨,李嘉诚借机大举出售内地地产项目,转投英国电力、天然气等公用事业,被外媒封为“买下半个英国的男人”,一直持续到现在,频频甩卖中国资产,转身海外买买买,也让“别让李嘉诚跑了”成为前几年的流行语。

现阶段,就香港来说无论是到百佳买东西,到银行存钱,到交通出行,到处都是李嘉诚的产业,也难怪有人称香港为“李家城”。

虽然近年来,李嘉诚的首富位置被王健林、马化腾等后起之秀的内地富豪超越,但是盘踞华人首富十多年的李嘉诚早已成为“华人首富”代言人。

纵观李嘉诚的从商经历,“商者无域,相融共生”这八个字可概括,而李嘉诚也用“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八个字自评。至于“李嘉诚时代”及“后李嘉诚时代”究竟对社会、对经济等有何影响,小编觉得是非自有公论,留给历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