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幣、傳銷幣,劣幣驅逐良幣,區塊鏈產業何去何從?

空氣幣、傳銷幣,劣幣驅逐良幣,區塊鏈產業何去何從?

區塊鏈脫胎於比特幣,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之所以火,和數字貨幣密切相關。今年,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縮水嚴重。大資金出逃痕跡明顯,大量新幣破發,主流幣下跌趨勢明顯,空氣幣和傳銷幣肆虐,韭菜顯然已經不夠用了。騙子們的騙術,也是與時俱進、手法繁多,讓人防不勝防。

數字貨幣之殤

區塊部落得到一份數據顯示,有 1400 多種代幣在全球範圍內的交易所進行交易,有 1050 種 Token 的日交易量不足 10 萬美元,有 800 多種 Token 的日交易量不足 1 萬美元,有 300 多種 Token 的日交易量不足 100 美元。

“從基本面來看,第一批即將歸零的幣應該是毫無價值的分岔幣;從市場面來看,另一批即將歸零的幣應該是沒有成交量的幣”一位進入幣圈已有4年的投資者告訴區塊部落,目前一些山寨幣每天成交量不超過100萬,幾十萬都賣不出去。未來90%幣中最先會歸零的兩種,大概是此類無疑了。

據Dead Coins 網站的數據顯示,目前數字加密貨幣行業內列了大約 800 個已經失去活力的代幣,而 Coinopsy 網站則直接預計最終會死掉項目將超過 1000 個。

現階段,雖然9.4過後國內明令禁止1CO行為,但一擁而上的數千家區塊鏈創業公司,在國外兜了一圈又回到國內。以私募,眾籌,股權、預售等層出不斷的模式變相 1CO 來進行融資。為了拿到融資,故意誇大項目、移花接木、團隊造假等什麼事都能幹出來,不是第一,就是唯一,不是最好,就是最大,總之將項目吹得天花亂墜。

然而市場用戶存量有限,即使他們私募到了一筆資金。但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不足以支撐前期的投資回報要求,因而就出現早期投資人追討投資款等現象。致使這些項目要麼跑路,要麼就是因資金鍊中斷而以失敗收場。

區塊部落目前已經接觸到許多項目破發後的投資人維權群,但散戶基本是無處維權,只能通過媒體曝光或者報案,而媒體很容易就被公關,本來1CO又在灰色地帶,因此涉及金額人群不夠大,並且合同套路多,警方也很難去立案追蹤。之後區塊部落也將一一為讀者們報道投資者維權的幣種,或許寫著寫著就成了一個專題。

項目融資後繼乏力

根據 CB Insight 在去年 10 月份的報告,2013—2014 年接受了種子輪或者天使輪融資的 103 家區塊鏈公司中,只有 28% 的公司拿到了下一輪融資。相比之下,在 2008—2010 年之間,1098 家科技創業公司中有 46% 家公司拿到下一輪融資,還有 14% 的公司走進了第四輪融資,而區塊鏈創業公司只有 2% 的公司能夠獲得第四輪融資。

某維權群內投資者表示,“現在的幣圈已經徹頭徹尾淪為一場泡沫騙局。哪怕是發幣的項目號稱自己融了多少億,但是這個數字只是以幣的形式存在,而交易所的服務器也在海外,想要變現,首先得有莊家大幅拉昇幣價,吸引跟風投資的人,然後才能慢慢出貨”。

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款殺手級的區塊鏈應用,應用落地還需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區塊鏈項目的用戶到最後,都變成了交易員和投機分子。

Token經濟的意義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Token(通證)被很多人玩壞了,ICO真的來錢太快,能讓人在很短的時間裡暴富,因此,Token經濟也成為他們忽悠韭菜們的一種噱頭,Token成了某些人賺錢的一種工具。

可以斷定地講,如果一個項目沒有一點作為,要靠發幣去實現生態建設,那必是空氣幣無疑。至於已經發了幣的項目,在生態建設方面長久以來沒有什麼實質性推進的,那也是很危險的。

區塊部落之前發過一篇關於token價值的文章《瞭解完token背後的意義,就能一眼看穿空氣幣》。說到底,區塊鏈還是一個技術主導的行業,資金只是催化劑。只有當區塊鏈整個行業真正有落地性的項目出來的時候,牛市才能隨之而來。

一門有趣的生意,代幣回收

市場總有你想象不到的商機,以前創業失敗潮那會兒我知道有人做起了回收辦公電腦的生意,這會兒已經有人開始回收市值低於 5 萬美金的項目。

據媒體報道,一家叫CoinJanitor的公司正在將死亡的代幣從市場上接手過來。其想法是每回收一個項目,就獲得了更多的粉絲,營銷的效果也會很棒。對於他們回收的那些代幣,會進行銷燬,然後關掉整個區塊鏈。

我覺得這想法確實挺嘲諷幣圈的,高大上的區塊鏈項目突然就變成了廢品回收站的破銅爛鐵,而這些粉絲能用來做什麼呢,難道等著長起來接著二次割韭菜嗎?

很多媒體在採訪幣圈大佬都會問,普通投資者如何在區塊鏈行業中分一杯羹。其實我認為,區塊鏈以及加密數字貨幣的投資,至少在現階段絕不是大眾應該參與的一個市場。要成為專業人士或者具備相當的知和工具以及使用能力是很難的,與其天天苦心專研什麼時候抄底,不如多休息,等待出現能讓傻子都掙錢的時候再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