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后宫嫔妃的品级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张明扬不说话


清朝宫斗剧里有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级和制度,了解一些的话,无论对阅读历史,还是看宫斗剧都有不少帮助。

在清朝,后妃分为八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宫女没有品级,但理论上也可以陪皇帝过夜,一般侍寝后都可以升级。

按照清朝宫廷的制度,除了皇后只能有1人之外,其他品级的人数并没有固定的人数限制。宫斗剧最喜欢的一个历史设计是,清朝这些后妃等级是可升可降的,而升降也没有非常透明,除了生孩子特别是生皇子肯定会得到升级之外,其他都是视皇帝的喜好而定吧。

可以说,没有这套升降级制度,后宫戏也就没有什么好看的了。拿慈禧为例,她17岁刚选秀进宫时仅被封为第六等级的“兰贵人”;19岁被封为懿嫔;21岁生下咸丰唯一的皇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后,被晋封为懿妃;22岁时,被封为懿贵妃。

按照清朝的制度,在先帝去世后,慈禧作为皇帝的生母,可以被尊称为皇太后,但生母皇太后的地位没有嫡母皇太后(也就是先帝的皇后)高。在慈禧时代,慈安皇太后的地位就更高。

有意思的是,慈禧生前虽然没有做过皇后,离皇后还差一个“皇贵妃”呢,但作为皇帝生母,她去世后的谥号依例仍然可以被称作“皇后”。

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甄嬛传》甄嬛的原型)也是如此,她在雍正生前最高也只做到熹贵妃,但当乾隆即位后,她也顺利成章的成为皇太后,但和慈禧时代不一样的是,由于雍正的皇后在雍正驾崩前已去世,乾隆朝没有嫡母皇太后,因此崇庆皇太后也成为了大清朝当时唯一的皇太后。崇庆皇太后去世后,只做到贵妃的她也被谥为“皇后”。

整个大清朝,一共有27个皇后,但真正生前戴过皇后桂冠的16人。在其他11个人中,还有一个人连皇帝生母都不是,只做过皇帝的养母,那就是咸丰帝的养母,成为大清以至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既不是皇帝正宫皇后,也不是皇帝生母的皇太后和皇后。

一般来说,尽管其他人的品级升升降降,但皇后的位置是最稳定的,在整个大清朝,一共只废掉两个皇后。一位是顺治帝的皇后孟古青被降为静妃,一位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最近在《延禧攻略》由佘诗曼扮演的她大出风头)。

最后想说一下,大清朝并不是总有皇后的,前任皇后去世后,皇帝未必就会立后。比如乾隆在废掉第二任皇后之后,就再也没有立后,后宫品级最高的就是嘉庆帝的生母,被封为皇贵妃的魏佳氏,也就是《延禧攻略》的女主角。当然,嘉庆即位后,已经去世的她也被追封为皇后。


张明扬不说话


清朝后宫妃嫔分成八个等级:

正宫皇后——1人

皇贵妃——1人

贵妃——2人

妃——4人

嫔——6人

贵人——没有限制

常在——没有限制

答应——没有限制

除此之外,能够有资格服侍皇帝过夜的宫女被封做“官女子”。但官女子并不是主子,仍旧还是要干活的。


清朝后妃制度的演变

最开始在女真时代,努尔哈赤的后妃统称为福晋或者格格,并没有严格的后妃等级划分。皇太极时代,设立五大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直到康熙年间,真正的后妃等级制度才建立起来,后妃分住在东西六宫。

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

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长春宫、储秀宫、启祥宫、咸福宫。

清朝后妃的特殊性

首先,清朝虽然也设立皇贵妃,但是一般用作追封,皇后在世的时候很少册立皇贵妃,整个清朝也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当时还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在位;第二次就是同治帝皇贵妃富察氏,当时还有皇后阿鲁特氏在位。皇贵妃的设立让皇后处境非常尴尬。

其次,清朝的后妃只能是旗人,通过选秀产生,从全国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中产生,所谓的“满汉不婚”并不限制旗人汉人进入宫廷。


澹奕


看过清宫戏的朋友们都有体会,后宫妃嫔的名号可谓是五花八门,看得人烟花缭乱。不过,只要仔细观察和梳理一下不难发现,清朝的后宫妃嫔是有着严格的品级划分的。

清朝前期的后妃制度不太完善,努尔哈赤的后宫之主称为大妃,到皇太极称帝之后才立有皇后及各宫妃嫔,最有名的就是关雎宫辰妃也就是海兰珠永福宫庄妃也就是日后的孝庄太后。清朝建立起完善的后宫制度是在康熙时期,后宫规定设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嫔以下分贵人、常在、答应不做定数,答应再往下是被称为“官女子”的侍寝宫女。不同的后妃品级享受不同的待遇,妃位以上可以居住东西六宫的主殿,而妃位以下只能住在偏殿之中。此外,不同位份的后妃在起居饮食、服饰搭配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那么后妃是根据什么来定品级名号的呢?

家世背景

清朝皇帝三年一次的选秀,在满、蒙、汉八旗子女中遴选适龄女子补入后宫,刚选入宫的女子通常封为答应,也有部分很受皇帝喜爱的,可以直接封贵人,著名的慈禧太后入宫之后便被封为兰贵人。选秀过程中,秀女的家世背景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秀女的封号。大家还记得《甄嬛传》中的安陵容因为父亲安比槐只是个县令,所以被封为答应。而甄嬛做为大理寺少卿甄远道之女便可以封为常在。沈眉庄因为是济州都督沈自山的女儿,直接封为了贵人,由此可见家世背景对秀女的重要性了。

后天努力

家世背景不够雄厚就一筹莫展了吗?NO,家世背景只是秀女入宫前的遴选,真正发挥实力的还是在入宫以后。如果秀女长相娇艳,善解人意的话还是有很大的机率可以出人头第,成为一宫之主或者贵妃、妃嫔。比如顺治皇帝最宠爱的董鄂妃,入宫当年就升为贤妃,一个多月后晋封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生下子女

秀女在努力得到圣心眷顾之后,如果肚子争气,替皇帝生下几个活泼可爱的皇子,那么成为皇贵妃甚至皇后都是有可能的。还是以慈禧太后为例,她就是凭借着替咸丰皇帝生下唯一的皇子而子凭母贵,成为太后的。

一般来说,秀女从入宫时的常在,答应开始,不出大差错的情况下,一旦诞育皇子皇女,很快都会得到提升,或贵人、嫔、妃,如果皇子皇子长大成人,那么妃嫔们也就有了依靠,所以后宫妃嫔们无所不用其极的讨好皇帝,渴望他的宠幸,主要原因还是想怀上龙子凤孙,为自己的晚年找到一方依靠。后宫妃嫔们看起来风光无限,锦衣玉食,实际上却生活在一座暗无天日的巨大牢笼之中,这也难怪古代少女多以选入宫中作为人生噩梦。《甄嬛传》中的女主甄嬛正是如此,本想逃避入宫,却阴差阳错被选中,从而上演了一出比《监狱风云》更加残酷的宫斗大戏。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