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事件:一家創業公司如何撬動市值上千億美金的「龐然大物」?

騰訊雲事件:一家創業公司如何撬動市值上千億美金的“龐然大物”?

一家創業型公司如何撬動一個市值上千億美金的"龐然大物"?

8月5日,一場"中國式維權"在一家名為"前沿數控"的創業公司和騰訊雲之間展開。

此次對弈的雙方,一邊是成立不足3年的創業公司,一邊是背後站著國內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的騰訊雲,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無重量級"的較量。

"前沿數控"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從微信公眾號起家的創業公司,定位於數控、模具、機械行業,後轉型為一站式平臺,開發了網站、H5、小程序產品等。

騰訊雲是目前國內公有云三巨頭之一,在公有云市場份額僅次於阿里雲,據IDC最新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40億美元,而騰訊雲的市場份額超過10%,穩居行業第二位。

"數據"失蹤 "前沿數控"展開網絡維權

8月5日,"前沿數控"在新浪官微發表《騰訊雲給一家創業公司帶來的災難!》的聲明,聲明詳細介紹了整個事件進展。

7月20日 "前沿數控"發現公司網站、小程序和H5出現無法訪問的情況。隨後,騰訊雲告知:北京三區部分雲硬盤出現故障,正在緊急恢復中。

7月22日 騰訊雲高小姐告知"前沿數控"由於騰訊云云硬盤發生的故障導致數據丟失,並且數據無法找回。

7月23日 騰訊雲告知數據100%無法回覆。在數據無法恢復的情況下,雙方開始謀求賠償方案。

7月30日 "前沿數控"與騰訊雲代表面談討論賠償事宜。

8月2日 騰訊雲給出補償方案:補償責任總額不超過騰訊雲公司就違約服務收取的服務費用總額,另外贈送一個騰訊雲價值十萬元的套餐包,後將賠償方案中的10萬套餐包改為13.29萬元現金。在8月5號的聲明中, "前沿數控"對於騰訊雲給出的13.29萬元現金補償方案表示難以接受,並認為數據的丟失對公司的損失是毀滅性的。"前沿數控"認為此次事故不僅導致兩年多積累用戶、品牌大量流失,並且還要面臨客戶退款賠償及老客戶丟失,公司融資計劃中止等損失,整體損失達到千萬級。

對於騰訊雲"不走心"的賠償方案,"前沿數控"則表示氣憤,並表示將通過法律維權,就算是雞蛋碰石頭也要去碰…

騰訊雲事件:一家創業公司如何撬動市值上千億美金的“龐然大物”?

事件升級 雙方分歧聚焦"賠償方案"

8月6日,騰訊雲針對此次數據丟失事件發表聲明。

在聲明中,騰訊雲分析了事故的原因:前沿數控"平臺的操作系統雲盤因受所在物理硬盤固件版本bug導致的靜默錯誤(寫入數據和讀取出來的不一致)影響,文件系統元數據損壞。

對於事故的責任,在雙方的聲明中都是比較清晰地指明屬於騰訊雲一方。騰訊雲在自己的聲明中也承認了這一點。

導致事件的進一步升級的原因,主要是雙方對於賠償方案的異議。騰訊雲表示制定了"賠償+補償"方案,賠付總金額為136469元,是"前沿數控"消費金額的37倍。同時,騰訊雲表示"前沿數控"的索賠金額為11016000元,並附帶了投資、引流等條件,這是騰訊雲無法接受的。

在騰訊雲發表聲明三小時後,"前沿數控"發表《對騰訊雲官方回應"前沿數控平臺數據丟失"事件的嚴重不滿及聲明》,並通過五點對騰訊雲的聲明進行駁斥。

"前沿數控"認為騰訊雲在聲明中避重就輕,沒有對99.9999999%的數據可靠性和三副本存儲策略給出回應;認為騰訊雲並沒有做到聲明中的第一時間相應,對於事件的處理過於程式化,嚴重拖延了事故的處理時間;對於騰訊雲聲明中所提到的11016000元補償金,"前沿數控"否認了執意索賠一千萬,而是要騰訊雲給出一個合理的補償方案;對於騰訊雲所謂的附加條件,"前沿數控"予以否認,表示乃騰訊雲在溝通中主動提出;騰訊雲在發表聲明後就基本保持沉默與不搭理,不存在所謂的保持建設性溝通的說法。

騰訊雲事件:一家創業公司如何撬動市值上千億美金的“龐然大物”?

截至目前,騰訊雲沒有再次發表聲明進行回應。

卑微與傲慢 "中國式維權"必定雙輸

"中國式維權"對於維權者來說是一場花費大量精力、時間和成本,但又不一定有結果的遊戲。

正如"前沿數控"的回應中所說的,如果選擇"打官司",律師費起碼交5萬,訴訟費也是好幾萬,作為一家已陷入災難的創業公司,哪有足夠的實力去打得起官司?

如果,再加上訴訟、取證、判決、上訴等環節,一場官司可能要拖上好幾年,可能官司還沒有打完,公司都已經不存在了。

這正是"前沿數控"當前所面臨的 "硬"不起也"拖"不起的窘境,所以"前沿數控"才希望通過網絡獲得更多的關注,以尋求更多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可能,這是一箇中國式維權者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而對於騰訊雲來說,不論這個事件最後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即使最後雙方達成一致,用戶的心中自然會有一杆秤。從騰訊雲聲明的評論區就可以感受到網友對於騰訊雲看似負責,實則對於用戶的損失漠不關心、傲慢態度的憤慨。

而在前不久斷網事件後騰訊雲曾向用戶承諾:“讓我們的每一個用戶都能在雲上更加安心地專注於自身的業務發展。”現在看來,騰訊雲食言了。

對於騰訊雲來說,建立信任可能要花費數年,甚至上億元廣告費,但是毀掉它,只需要一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