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立秋

暑去涼來,秋天到。今天是8月7日立秋。立秋分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從這時候起天氣就由熱轉涼,由涼轉寒了。

立秋後一些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一葉知秋”這樣的成語,說起一葉知秋,在《淮南子·說山訓》裡有“見一葉落而知歲之江暮。”同樣《天行九歌》中也有一集是“一葉知秋”。

這裡到底說了什麼呢?

秦始皇偶爾讀到了韓非的《孤憤》和《五蠹》二文,對文章“法”的思想十分欣賞,所以想親自面見一下韓非,於是讓蓋聶安排並一同隨行。

秦始皇見韓非心想,書中講述的都是教導君王如何得天下、治天下,想必韓非也精通帝王之術,故前去請教。

《史記》中也記載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恨不死矣!

同樣《天行九歌》中秦始皇也說“我很好奇,在這樣破敗的庭院中,如何寫出謀劃天下的文章”。

這裡的破敗,小編認為,並不是庭院的破敗,而是暗指韓國的沒落。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但是韓非先生卻對秦始皇說:

“有些人沒有見過汪洋,以為江河最為壯美,而有些人通過一片落葉,卻能看到整個秋天。”

“行萬里路,才能見天地之遼闊,我曾經流浪。為了尋找一個答案。”

“我遇到了一位老師。我問他,天地間真的有一種超越凡人的力量,在冥冥中掌控著命運嗎?”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老師也就是荀子說“有”,這種超越凡人的力量雖然先生並未正面回答,也未說出他的老師當時給他的是怎樣的答案。

但是他對秦始皇說:“心,如果在深井中,眼中的天空就會變小。高山變成峽谷,滄海化為桑田。夏冬的榮枯,國家的興衰,人的生死,真的是神秘莫測。十年可見春去秋來,百年可證生老病死,千年可嘆王朝更替,萬年可見斗轉星移。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視野去窺探百萬年的天地,是否如同井底之蛙?”

此番話讓秦始皇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一葉知秋意”。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他雖然說出了歲月會見證人的生老病死,國家興衰,王朝更替,同時寡人也知道了這種超越凡人的力量應該說的就是時間或自然規律,從事物的某些細微跡象就預料到事物的發展趨向和變化。“一葉知秋”並不是什麼特殊才能,重要的是我們要對身邊的事物擁有敏銳的感知和觀察力,通過觀察到的外在細節,經過周密的分析,從而判斷整體的發展態勢。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同樣在後面幾集,韓非先生也囑咐秦始皇“回秦路上一定要珍重”,“如今權利的野獸已經張開獠牙,即便尚公子回到秦國,處境恐怕會更加兇險。”可見,他一樣預見了秦始皇的曲折。

但是秦始皇仍然想知道“聽說先生曾經說過,七國的天下,要九十九?不知先生之法,是一國之法,還是天下之法?”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諸子百家本無誰強誰弱,誰好誰壞一說,不過是各家遵循的準則不同,在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竭力救蒼生於離亂之中罷了。

“這天下分分合合,最終受苦的總是芸芸眾生。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分離已久,該到了再次合併的時刻了。”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我心中的九十九,應該是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秦始皇和韓非先生雖然身份不同,處境不同,卻難得的對天下,對兩家學說有著一樣的見解——這是我們的共鳴所在。所以始皇問韓非先生是否願意與他一同攜手,共創一個九十九的天下。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可是先生拒絕了,秦始皇想必是理解先生的,知道他即是看過了自己的死亡,知道自己的結局,他還是甘願留在自己的國家和朋友一起清楚積弊,努力去改變現狀與命運對抗,無怨無悔。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秦始皇讀韓非先生所著的書驚歎不已,而先生在自己的國家也遇不到一個始皇一樣可以理解他的“法”的君主,他倆的相遇不可謂不驚喜,但是驚喜歸驚喜,兩人終究只能走上殊途。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一葉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間掌控命運的答案原來是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