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郭德纲从来不敢跟于谦闹矛盾?

点灬小点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题主这个“敢”字用的不好,建议去掉,应该问“郭德纲为什么从来不跟于谦闹矛盾”。那为什么呢?第一,郭德纲于谦不存在利益冲突。第二,郭德纲于谦不存在创作分歧。第三,郭德纲于谦惺惺相惜,于谦低调朴实,谦逊和蔼,与世无争。



先说说第一点,于谦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的说,“我没有德云社股份,就是员工,拿演出份儿钱,仅此而已”。不拿股份,不参与德云社的经营,不是德云社管理层。这是于谦的高明之处,作为普普通通员工,作为郭德纲的演出搭档,郭德纲于谦二人演出费五五分成,公平合理。在利益方面,于谦从来不争,而郭德纲从来不少给。而且每次郭德纲多给的时候,于谦从来都会说一句,“这合适吗?”所以说郭德纲于谦没有利益方面的冲突,那么二人自然而然就没有矛盾。

接下来说说第二点,于谦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除此之外,于谦爱玩也是出了名的,养马,文玩,唱摇滚,拍电影,样样精通。而郭德纲不同,别看台上的郭德纲油嘴滑舌,极尽嬉笑打骂之能事,但是生活中的郭德纲,只有创作相声一个爱好,不演出就把自己关家里,研究相声,写相声。由此一来,二人形成了,相声作品都是郭德纲创作,都是郭德纲说了算的局面,于谦只管演。这样一来,二人又没有了创作上的分歧,闹矛盾的几率就更低了。



最后说说第三点,众所周知,郭德纲在于谦合作前,曾经有过好几任搭档,但平心而论,不管是舞台效果还是演出效果,均不如同于谦合作时令人满意。郭德纲清楚于谦是不可多得的好捧哏。于谦的台风儒雅沉稳,自然从容,与郭德纲嬉闹灵动,充强扮愣的喜剧风格相得益彰,而且于谦的捧哏功力极佳,郭德纲的很多包袱都靠他的“捧”而爆响全场,观众普遍反映“只有于谦才能捧住郭德纲”,“于谦真正展现了相声三分逗、七分捧的特点”。


郭德纲于谦二人真正做到了惺惺相惜。于谦知道郭德纲是一个什么脾气的人,所以在郭德纲大嘴巴得罪人的时候,郭德纲与徒弟互撕的时候,只是风轻云淡的说了一句“只要郭德纲不说话,永远不离开德云社。” 其实郭德纲自己也庆幸,有这么一位好搭档,能容忍自己的脾气,能包容对待所有人,能跟他同舟共济把这一摊子事做下去。所以怎么可能闹矛盾呢?


靖逸轩主


一个是“一声令下,徒弟全部退出央视节目的相声界半壁江山”;一个是“主业玩儿,副业相声的北京顽主”。交集是相声。

两人加起来的力量振聋发聩,如雷鸣,敲响了“德云社”的名号。不过更加“雷人”的,是“半壁江山”疯起来自己人都打的杀伤力。前一秒的情深义重,下一秒就硬化成枪林弹雨。

最新“战绩”,是与昔日入室弟子曹云金的一场微博交锋。新徒表忠心,旧恨忙落井。再看“顽主”?事不关己高挂起的模样一如既往。世界一大未解之谜:于谦用何神功免疫于郭德纲?

9月5日,曹云金微博撕郭德纲,岳云鹏苗阜等人皆发声,而郭德纲老搭档于谦依旧“置身事外”。

于谦,北京人,踩着年代末的尾巴成了60后,之后似乎总在踩尾巴。年轻力壮的父母跟着油田开采队跑,出生四天的于谦被甩在身后。于是成为姥姥家的常驻嘉宾,无心学习,姥姥做主,腾出半个厨房给他养鸽子。同龄人做的事与竞技相关:学习上智力的角逐,或者游戏中体力的冲撞。于谦却追逐排在末端的爱好:二三年级的小孩,兴趣和老大爷一样,提着鸟笼到处浪。

许多年后回首往事,念念不忘的还是那派安逸景象:夏日傍晚,槐花铺满地的胡同口,一伙人坐在小马扎上,喝酸梅汤,等扇子把天扇凉了,回屋睡觉。

三岁看老,这就是于谦的人生基调——好玩儿至上,和气热闹。

于谦父母。

他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6岁拜师石富宽。“我也没什么期待,只要有吃、有喝、有玩儿就可以了。”但还是走不上人生巅峰——

从少年跨越到参加工作的青年阶段,于谦这次选了个江河日下的“尾巴”行业。

于谦年轻时候。

九十年代起,相声渐入冰河期。一些参与小品和影视创作的人缺人想到他:“于谦,来演吧。”都是些边缘小角,不成气候。不过一年能挣几万块钱,够生活了。

从性格上说,他连小富即安都谈不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满足现状、随遇而安。”

与这些相伴随的,是相声事业的搁置。时间爬过了皮肤,心里挥不去的还是寂寞:“我对相声的感情一直很深,只不过不能赖以生存。要说最喜欢的,还是相声。”

能做的不好玩儿,想玩儿的顾不上做。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2005年,36岁的于谦,淡出相声舞台近20年的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

郭德纲在相声《愚人节好》里说:“自从有了北京德云社,主流相声界有了婴儿般的睡眠,睡着睡着就哭醒了。”

这对搭档也和德云社的轨迹一样:大器晚成,厚积薄发。但掌声大多是他们的,于谦分得的很少。不可否认,在多数报导中,他是郭德纲的“尾巴”。捧哏这个角色,生而低调。当初学相声,于谦逗哏捧哏都学了,临从业师傅让他选,他选了捧哏。

因为“好玩儿”。“逗哏负责装包袱,于情理之中埋笑料;捧哏负责抖包袱,意料之外一句话,引爆满堂笑声。有人嫌捧哏是配角,但我真是乐在其中。”

他就是喜欢抖那一下的销魂感。

郭德纲、于谦相声片段。

其实,捧哏也只是相声职业的一种,没那么多群众想象的在逗哏光环下永无出头日的凄楚。于谦下台等于下班,自己该干嘛还干嘛。

“抽烟喝酒烫头”,郭德纲的一句调侃如今已朗朗上口,成了观众眼里于谦生活的所有诉求。

上《鲁豫有约》,主持人让郭德纲说于谦的特点,答案只四个字:

大智若愚。

什么都不掺和,什么都不管,也不争名也不夺利。虽没力气把老郭拿住,但也不至于被他压着。回望那些跟郭德纲闹得满城风雨的,来来往往也就为“名利”二字,到了于谦这里,火焰没有燃烧的材料。

于谦何等聪明啊,受访提及郭德纲,回答全是上下级关系。“下了台他是德云社领导,我是德云社演员,把这看透了就什么事都没有。”

正确定位估值自己,是多少人究其一生也没学会的道理。

郭德纲说于谦是他“亲生的朋友”,于谦讲这交往方式是互相尊重、平常交往。“台上水乳交融,台下互敬互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也是这道理。德云社十周年,郭德纲对于谦抒情:“我很希望我们白头到老。”

于谦微博

有记者采访,见他打扮新潮,回来还感叹:85后的自己在时尚方面被60后的于谦甩在了身后。

和气热闹,满是人情味儿。


7号网


娱乐圈有许多最后分道扬镳的搭档,总结起来,无外乎有两个原因:性格不和、理念相左。导致在名利上无法释然,一拍两散、不可否认,郭德纲和于谦是一对非常和谐的搭档,就像当年的陈佩斯与朱时茂,风雨多年,依旧惺惺相惜,相互欣赏

。10多年能够保持这样融洽的关系,说明两人在相声艺术和性格上面是相互契合的。

1. 两个人性格互补。

郭德纲比较张扬,做事鲁莽,快意恩仇,难免跟人多有摩擦,但是早年郭德纲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日子,最终能够一手将德云社创办得红红火火,实属不易,因而很懂得珍惜。

于谦老师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比较谦逊,低调,有北京人的随和,重情重义,情商也高,这样的人是比较好相处的,也容易包容郭德纲的性格。

另外,于谦老师喜欢参加饭局,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爱做朋友,是个性格开朗社交广泛的人,这有助于德云社的发展。最后,于谦兴趣广泛,生活里不只有相声,加上原本家底儿就殷实,因而在利上看的比较淡然,也就很少参合德云社的其他业务,纷争自然就比较少。

2.两个人在事业上相互成就。

零几年的时候,相声颓势已浓浓,于谦在加入德云社之前的一段时间,已经开始从事影视行业了,直到郭德纲邀请其加入德云社,于老师才再次重操喜爱的相声;于谦老师是个很棒的捧哏演员,他博闻强识,反应敏捷,能够完美接住郭德纲的每一次包袱,包括现场“现挂”,现场表演形容流水,这个很难得。他的从容自然与郭德纲的嬉笑活泼相得益彰,是郭德纲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拍档。

于谦曾经这样评价他和郭德纲“我们对各方面的理解和处世态度都一样,彼此的默契也不是从小到大培养的,而是半路合作中彼此的感觉非常好。按照传统的相声教育,只要郭德纲成功了,我就成功了,但郭德纲愿意发挥捧哏的作用,愿意让捧哏的也出亮点,而且不觉得这是捧哏的在抢风头,我们是一个整体”。

这大概是他们这么多年保持愉快合作的原因,期待他们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熊汗语. 新媒介环境中相声艺术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7.

本报记者 王学良. 于谦:以玩儿的心态,事儿往往能干好[N]. 新华每日电讯,2013-10-18(016).

杨康. 探究郭德纲相声中重复引发的幽默效果[D].浙江大学,2012.

团队特邀嘉宾:飓风娱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郭德纲和于谦相识实在98年,虽然认识很早但是俩人也仅限于认识而已关系远没有现在这个好,一次北京市曲艺团演出中郭德纲被叫来替演,和于谦临时组成搭档。而这一次的临时组合让俩人都感觉很舒服,之后俩人有合作了几次,直到有一天郭德纲主动邀请于谦“入伙”,于是04年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到了05年郭德纲以前的搭档张文顺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所以开始正式和郭德纲搭档。成就了这一对黄金搭档。



于谦是地道的北京人,热爱相声,82年开始学习,85年正式拜师石富宽。无奈的时当时相声颓势已显,小品等喜剧形式大行其道,于谦为了生活不得不向影视界发展,同时也在各个电视台的一些节目中担任编导和主持人。和郭德纲的那一次偶然的合作,使双方都对对方产生了强烈的欣赏之情,而郭德纲对相声的理解也让于谦那颗热爱相声的心又一次活跃了起来,所以当郭德纲邀请他进入德云社时,于谦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于谦也曾经这样评价他和郭德纲“我们对各方面的理解和处世态度都一样,彼此的默契也不是从小到大培养的,而是半路合作中彼此的感觉非常好。按照传统的相声教育,只要郭德纲成功了,我就成功了,但郭德纲愿意发挥捧哏的作用,愿意让捧哏的也出亮点,而且不觉得这是捧哏的在抢风头,我们是一个整体”。于谦爱玩并且说相声也是为了玩,但是玩出了境界,他的台风从容自然、反应敏捷与郭德纲那种充强扮愣、嬉笑灵动的风格相得益彰,是郭德纲可遇而不可求的捧哏奇人,而说到相声界找搭档,于谦认为那是比找媳妇还难。



听过郭德纲相声的都知道郭德纲的相声中“现挂”特别多,别看俩人演出表演时一段相声的时间最短也有半个多小时,但是每次在上台前对词时只有一张纸,基本上就把今天我在台上要说的主题或大纲列一下,剩下的很多就是临场的发挥了。而无论是现场的还是看视频的,基本上察觉不出来,而且郭德纲每段相声每一次说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逗哏对捧哏的要求很高,而于谦就有这种功力,不管郭德纲怎么说,他都能将包袱衬托的很好。捧的很自然。郭德纲也曾经这样评价过于谦“一看就知道是懂相声,真正学过相声的人,这样的人不好找,尺寸、劲头、火候都把握的非常好,和我一合作就觉得很默契我说一句,他就知道我后面要说什么”。



还有一点于谦这个人为人低调,而且好交朋友,为人也很仗义。正如他的名字谦和在娱乐圈内有口皆碑,除了三大爱好,最大的就是玩了。而且从不掺和德云社内部管理,除非是郭德纲要求,自己一直拿自己当德云社的一个普通职员,你说这样的一个于谦打着灯笼都不好找,郭德纲怎么可能还与他闹矛盾,又怎么敢呢?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为什么郭德纲从来不敢跟于谦闹矛盾,呵呵,因为郭德纲不敢。

两人搭档除了因为于谦老师的才华,最重要的是于谦老师家族的声望,就单说于谦老师的岳父是蒙古的海军司令,这一关系就能让人胆颤。

当然最厉害的是于谦老师的父亲王老爷子。

于谦的父亲曾是武术家、考古学家、古汉语学家、老西医、妇科大夫、八大胡同董事长、八大铁帽子王中的绿帽子王、被海大爷搅了婚姻的兔儿爷、蒙古国海军司令的亲家、清华池修脚的、江湖第一刀客、第一剑客、第一“piao(二声)”客、人送绰号彪子、公海上被海盗劫了的开一千万发票的公务员、画扇面的画家、领着老郭听小提琴陪着老郭找导演的造星家、让打口井却改了烟囱的包工头、钦封登仕郎于太公讳进锅、欧阳青松先生、姓于,叫王大宝、本来叫于得水,后来怕鱼跑了,找个缸盛上,叫于德刚、北京八爷……(这段网上找的)

一般人家住房的面积正常一两百平方了不得了,于谦老师几千公里的家里就有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是父亲到保姆那屋的,一条是母亲到厨子那屋的。

家里的宝贝也很多,什么长颈鹿琥珀一类的,天下奇珍呐。

当然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于谦老师的老婆的好客,这里浅谈一下就不深挖了。

从上面的叙述也许就可以真切的了解到郭德纲为什么不和于谦闹矛盾了吧。


木叶水循环生态植物墙


你见过郭德纲跟徒弟对撕,

但没见过他跟于谦闹矛盾,为啥?

01

于谦不可替代,缺他不行

像郭德纲这种辛辣的演员,失去了于谦量活,没人能给他站一场活下来,

看看早年他和张文顺、徐德亮、高峰合作的车祸现场你会知道,

德云社失去徐德亮、何云伟都没事,

但如果失去于谦,不开玩笑话,即便有小岳岳,德云社的门票也卖不出去,

对,他就这么强势,把于谦叫做“扛把子”一点也不为过,

其一,郭老板不会捧哏,他气势太强,一般人不敢拿他开玩笑,但于谦行,

其二,于谦不小心眼,台上台下能分清楚,不会因为在台上吃亏而闹脾气,

凭这两点,于谦牢牢把控住郭德纲的顽劣,没人能抢他的饭碗儿,

当然,郭德纲也不傻,他深知跟于谦合则双赢,分则两败,

记得德云社只有业务场,没有大型商演的苦逼年代,

于谦收入微薄,他一没钱就找郭德纲借,几万几十万的借,到最后,这钱只借不还,老郭还不能翻脸,

因为郭老板在钱上怠慢谁都可以,唯独不能怠慢于谦和张文顺,

张文顺有恩于郭,而于谦如果走了,德云社的牌子也就垮了,

所以,郭德纲再不喜欢于谦,也离不了他,否则谁能给郭做捧哏?

(我就是我,是颜色奇特又必不可少的烟火)

02

于谦避谈争议,与世无争

不知你发现没,除了台上表演,于谦从不跟老郭红脸,

有人说是脾气温和,其实不然,不红脸不代表他认同郭老板,

于谦的处事态度是:I don't care,你们随便吵,但别耽误我挣钱,

媒体采访于谦时,他从不提德云社功过是非,也不说老郭对错,

只谈自己怎么养鸟、养马、喝酒、淘文玩,

一派自在享受的大仙风范,不被人情世故所束缚,既然与世无争,又天然无公害,还逢人便笑,你说谁会去害他?

既避免了是非猜忌,又塑造了自己玩荡不羁的顽主形象,

况且,于谦为人谦逊,处事圆滑,结交各路江湖朋友,更爱到处去玩,

可能只有玩能让于谦收获乐趣,其他名利,他并不感冒,

你是否还记得12年前的这件事,

2004年,郭德纲拜入侯耀文门下,身为石富宽弟子的于谦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每谈于此,于谦总轻描淡写:“侯先生和德纲早已互相欣赏,我不过递句话而已。”

当记者采访于谦问他为何说相声,

他说:“人有个爱好,日子过得才充实,我就爱玩儿,说相声也是玩儿。”

(于谦:抽烟、喝酒、烫头,都是思考人生好时间!)

不少文章都在讲,创业需要找什么样的合伙人?

专业技术研究生?勤奋的老黄牛?年轻小伙?

你看人家于谦,他就是最靠谱的合伙人样板,

郭德纲张嘴得罪人时,他没嫌弃,更没离开,

他知道老郭的烂脾气,再怎么劝也改不了秉性,

于是,他通过自己的方法缓和矛盾,

譬如2010年,德云社众弟子纷纷离团单飞,

关键时刻,于谦公开表示,“只要郭德纲不说话,自己永不离开德云社。”

所以,郭德纲的贵人不只有侯耀文,还有于谦,

前者是言传身教、终身为父的授业之师,

后者是甘当绿叶、辅助自己成功的搭档,

台上,于谦把掌声、风头都献给了老郭,

台下,于谦不当猪队友,不传闲话,不说是非,

现在德云社火了,老郭也火了,

于谦还是老样子,在旁边默默坚守,燃烧自己,毫无怨言的捧着老郭,

你说,老郭有什么理由跟他闹矛盾?


老顽童88880


网上总是传说郭德纲怼这个人,批那个人的,其实从老郭各方面的表现看,能有今天的成绩,老郭是个聪明人,聪明人自然不会干傻事,至少很少干傻事。

因此郭德纲很清楚于谦对自己和德云社的作用,有句话就是独木难支,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郭德纲的相声如果少了于谦捧哏,换上谁都感觉欠缺一些火候,当然有些人会说没有谁离不开谁,可是至少相声方面,郭德纲和于谦可以说是黄金搭档。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两好才能合一好。要分析两个人的关系为什么一直那么铁,不能总从郭德纲的方面说。

都说老郭喜欢怼人,可是郭德纲主动怼过谁,都是被别人怼了之后才还击,无论是收 云 字事件 还是现在炒的正火的与苗阜青曲社之间的暗战。而且这些年总有些主流相声界的大佬追着德云社反三俗,老郭除了在节目里调侃几句也是没有办法,在曲艺界,其实老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于谦无论从人脉人缘还是相声表演上,对德云社的作用都是德云社其他演员没法做到的,而且两人相处这么久,日久见日人心,共同患过难也共同富贵了,人品经过时间的检验,老郭只要是没疯是不会跟谦哥闹矛盾的。

另外就是于老师的捧哏水平先不论,这么多年,从没有过任何负面的消息,人品艺德都是无可挑剔的,而且于谦本人性格比较豁达恬淡,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轻,或者说可能这些不是第一位的,于谦自己也说了,玩才是他最喜欢的事情。

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利益牵扯,既然没有利益上的分歧而且性格又可以合得来,为什么要闹矛盾


一起听相声


不是不敢,是闹不起来,以郭德纲的性格,什么事不敢做呀。因为于谦会做人,始终把自己当成德云社的员工,而不是元老。

于谦其实就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隐士,做人哲学与庄家一致,就是退让、明哲保身、独善其身,圆融。


要说郭德纲和德云社能有今天,于谦功不可没。

特别是与郭德纲固定搭档说相声,真的是经典,无人能超越。

于谦的捧哏还是挺厉害的,郭德纲和其他人合作效果都没有和于谦效果好,所以貌似郭德纲也离不开于谦这个好搭档。



德云社的弟子都是于谦的干儿子,可见他和郭德纲的徒弟们相处的也挺好。

外人都说于谦是功臣,绝对可以以元老自居的,但是于谦很会做人的,始终把自己当成德云社的员工,而不是元老。

抛开一定的朋友关系,他与郭德纲更多的时候是上下级的关系,他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所以,当郭德纲与弟子们开撕的时候,于谦始终保持中立,哪边都不得罪。

在于谦心里面,也可能支持郭德纲,也可能这支持弟子,但是他就不说出来。


还有在利益的分配上,不管怎么样,他都认同郭德纲,从不去争,更不倚老卖老。

他的平日生活能看出来,于谦挺喜欢交朋友的,但是没有野心,也不喜欢不跟人争,只要能让他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了。



郭德纲的处世哲学是儒家的,积极入世,讲究阶层,爱憎分明。

郭德纲可以说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人,谁冒犯了他,不论是利益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他绝对不会放过他的,肯定会反击的,而且有可能是细水长流的慢慢报仇。



但是,这么多年也从来没反击过于谦,没有闹过矛盾,说明于谦确实没有得罪他,无论是利益上还是其他方面。

总之,于谦做人圆滑。


R娱记


这个容易理解,闹矛盾一般有闹矛盾的原因,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是夫妻、兄弟、商业合作伙伴等之所以闹矛盾不外乎几个原因:性格、利益、感情受伤、腻了、等。

回头来看他们,郭德纲作为德云社创始人,于谦是后来被郭德纲拉进来的,于谦典型北京人性格,随性。不计较。可能会耍嘴皮子,但是不是特别在乎钱。

最为郭德纲的搭档,郭德纲成名了,他也捆绑着成名了,也就是说他名已经得到了,

所谓不羡鸳鸯不羡仙,就羡慕郭德纲有于谦。可见郭德纲也是离不开于谦的,只要郭德纲不是傻子,作为始于微时的两个人共同出名了,还是要继续合作说相声的,郭德纲给他的待遇肯定不低,谁走了于谦都不能走,这个不同于其他组合,和企业一起奋斗的公司创始人不一样,其他的明星组合单飞后无所谓,他可以个人去献唱去拍戏,碰到好戏照样火,并不一定要捆绑在一起,比如肖央王太利。也不像企业开始两兄弟奋斗,公司大了之后把另一个赶走也无伤大雅公司继续发展。


但是到了德云社他们两就不一样,只要郭德纲还站在舞台上一天,观众几乎只认可他和于谦搭配才好看,换了搭档观众不乐意,

但是德云社其他人谁走了无所谓,想捧谁就能捧谁,

在这种认识下郭德纲自然会满足于谦留下来的一切需求,当然于谦厚道人也不会狮子大开口,差不多的了,真走了其他地方不一定赚的多呢。


大家都是成熟的人,在这种郭德纲主导,于谦配合的默契下,他们也不可能有其他矛盾。交情有了,性格合了,利益满足了,三点达到了会有什么矛盾?


力大推贱


应该不是不敢,是舍不得。

刚开始也许是不敢,后面应该是舍不得了。

首先介绍一下于谦:于谦是地道的北京人,满族,热爱相声,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曾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著名相声艺术家石富宽先生。

于谦师傅石富宽先生,捧哏功力深厚,接“现挂”是一绝,从不洒汤漏水。石富宽捧哏的准则是:不温不火;不夺戏不漏戏。这种台风和世德,使他真正成为相声舞台上的一片碧绿的叶。在他的指导下,于谦也是捧哏的一把好手。

名师出高徒一点也不假,于谦深的相声大家深传,将三分逗七分捧发挥的淋漓尽致。台风自然,稳健潇洒,语气诙谐且活跃,接活不尴尬,绝不喧宾夺主,给搭档最大的发回空间。郭德纲跟很多捧哏演员合作过,心中总是不太满意,直到碰见于谦让他如虎添翼,郭德纲也曾有感而发:于老师这样的不好找,尺寸、劲头、火候都特别好,而且和郭德纲特别默契。所以郭德纲很珍惜于谦,主要还是于谦老师的能力太强,丢掉了再也找不到这样捧哏好的了,刚开始不敢和于老师有矛盾。

其次郭德纲也是一位人才,经常有时见景生情,临时抓哏,来个“现挂”,一般人接不住,就连出走的曹云金,何云伟也在某节目访谈上说:他是不可多得人才,关于相声能力,佩服。所以两人大有惺惺相惜,互为知己之意。二人都是遇强则强的选手,搭档厉害,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能力,这就无形的化解了许多小矛盾。于谦的主业是玩,次业是相声,和许多人玩过,不尽兴,还是和老郭玩的最痛快,你说他舍得老郭吗?

再有就是,利益分割的明白。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任何关系利益不平衡都长久不下去,记得老郭曾说过,他和于谦刚开始合作就已经商谈好,二人五五分成,这也是关键,一开始,就割断了矛盾导火线,也发生不起来了。

还有就是,二人感情深厚。老郭创建德云社,也是血泪慢慢积累的,这段期间,最能见真心,当他遇难时,最见真情,于谦不离不弃始终在他身边,这样的感情也成了没有血缘的亲人!从刚开始合作到现在,二十几年的感情,早浸入双方生存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