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兒子跑出租 成都的哥父子「搭檔」四年以車爲家

帶著兒子跑出租成都的哥父子,四年以車為家

好消息:在相關部門安排下,孩子今年9月將入讀小學

帶著兒子跑出租 成都的哥父子“搭檔”四年以車為家

馮軍陪同兒子吃午飯。

人活了五十年,但馮軍覺得,過去四年,比過去四十年更讓他揪心。

四年來,乘客要坐他的出租車,通常情況只能坐後排,因為副駕駛位置上,總坐著兒子小偉。

小偉從出生伊始,就患上一種俗稱“蠶豆病”的遺傳病,體質虛弱、容易生病。由於妻子離家出走、父母年邁,無奈的馮軍只能把兒子帶上出租車,天天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

從2歲多到6歲,四年時間,小偉把出租車當成“家”,無聊時玩平板電腦,累了就靠在座椅上睡。

不過,這樣的生活即將結束,在相關部門幫助下,小偉被安排到成都東門一小學就讀,今年9月就要上學。

生活

父子“搭檔”24小時拉通跑出租車

8月7日這一天,馮軍沒有跑車,吃過午飯,他帶著兒子來到錦江邊。小偉最喜歡來這兒玩,父子倆牽手在河邊踱著步。

看到前方有好玩的,小偉掙脫爸爸的手,衝了過去。“你跑慢點,再快點爸爸就追不到你了!”聽到這句話,跑到前面的小偉停了下來,回過頭,牽起了爸爸的手。

儘管在半個小時前,父子倆剛剛因為玩平板電腦鬥過嘴,小偉憋紅了臉,差點哭了出來。

這樣閒適的場景,在這一對父子之間,並不常見。

出租車24小時不停工、輪番上路運營,一輛車配上兩三個司機是慣例,但馮軍沒有搭檔換班,一般拉通24小時跑,他唯一的搭檔,是坐在副駕的兒子。

“為了賺錢養娃兒,沒得辦法。”這個身型壯實、留著光頭的中年父親,因為長期熬夜,留下了兩個黑眼圈。

跑了多年出租車,他總結出了經驗,從晚上7點算起,跑到凌晨3點,跑累了,找個地方就地休息。凌晨6點起來,接單去雙流機場,接著回城區拉客到中午,吃完午飯再找個陰涼地睡會兒午覺。

這對父子“搭檔”,一起跑車,已經四年了。

帶著兒子跑出租 成都的哥父子“搭檔”四年以車為家

2015年7月3日,馮軍的兒子走失被民警送回。(資料圖片)

困境

治病賣房賣車公司專門為他減少規費

和馮軍交談,他時常會提到,“我文化不高”,但他總能準確說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一字不差。

出生僅28天,小偉被查出患有這一遺傳疾病,不能食用蠶豆及其製品,否則便會嚴重貧血,體質虛弱、容易生病。

一場大病,足以摧毀一個家庭。

“給兒子治病前,我有一套住房、一輛私家車,還在小區裡開了一個小麻將鋪。”馮軍說,為了給兒子治病,他賣掉了房子、車子,但填不滿治病的窟窿,還欠下了一身債。

小偉兩歲多時,看不見希望的孩子母親離家出走,留下馮軍父子及一對多病的老人,“我爸媽都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無力照顧孩子。”照顧孩子的責任,便落到了馮軍身上。

最落魄時,馮軍曾經自殺,只是想讓兒子符合“孤兒”條件,能夠被福利院收養,所幸送醫及時,將他救了回來。

一個人跑車帶孩子,馮軍的遭遇引起了出租車公司的注意,在瞭解到他的困難後,公司專門減少了他的出租車規費。

帶著兒子跑出租 成都的哥父子“搭檔”四年以車為家

8月7日,成都紅星路,馮軍帶著兒子跑車。

跑車

把車當成家父子吃飯睡覺都在車上

自從媽媽離開,小偉變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外人搭話,他根本不理會,唯一親近的人,只有爸爸。

“娃兒就和我親近,看我不見了,就哭個不停,沒辦法只有帶著。”四年前,馮軍第一次帶兒子出來跑車,“自然而然跟我上車了”,狹小的空間裡,父子倆找到了相處方式。

很多乘客一上車,看到車上有個孩子,總會好奇問問,馮軍便和乘客聊起自己的故事。在沒有乘客時,他喜歡和兒子不停的聊天,帶著兒子滿城跑。

因為治病房子被賣掉,父子倆沒有固定住處,家裡老人也無暇照顧,很多晚上,他就和兒子在車裡睡覺。

曾經,出租車的後備箱裡,放有棉絮和被子。晚上休息,他在後座為兒子鋪好“床”,自己則把駕駛座放下,平躺著休息。

有時,父子倆會去網吧或者茶樓,蹭著過一夜,如果要換洗衣服,便到親戚朋友家洗洗澡。常年待在車上,小偉也把車當做了自己的家,“兒子從來沒問過為什麼”。

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小偉的童年,一日三餐就近吃飯,常去的“遊樂場”是河邊,歇腳的地方,便是網吧和車上。

捐助

車上有捐款箱一週時間收到17萬捐款

三年前的一天,小偉跑出去玩找不到回家的路,被交警找了回來,媒體曝光後,很多人知道了父子倆的遭遇。

後來,馮軍便在出租車中控臺上,擺上了一個捐助箱,寫上“百度‘單親爸爸駕出租車上工’”的字樣,“那時我確實很困難,孩子發病了,所以擺了這麼一個箱子,我想籌錢給娃娃看病。”

“乘客聽說我的故事,比如車費30元,乘客給50元,讓我不要找了,我也就收下了。”他說,2015年,自己陸續接到了一萬元的捐款,後面兩年,都是零零散散的錢,數額不大。

一位公務員乘客得知馮軍的遭遇後,幫父子倆申請到一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月租金不到100元;一位廣東遊客,給馮軍寄來了一大一小兩張床墊。

今年7月22日,一位女乘客打車去機場,得知父子的遭遇,很快發動了親朋好友捐助。最近一週,四個幼兒園媽媽群集中捐款,把現金交到了馮軍手裡,加起來,捐款一共有17萬元。

不僅是捐款,很多好心人還找到小偉,接他去家裡玩。也有志願者答應,在馮軍白天跑車的時候,可以幫忙照看一下小偉。

拿到捐助後,馮軍為廉租房添置了沙發、電腦等傢俱,給小偉買了一個平板,還了一些欠債,“把家裡佈置一下,也好在家裡住。”

困擾

生活節奏被打亂希望好心人暫停捐助

然而,事情的發展,遠遠出乎馮軍的意料。

“幾百人加我微信,每天接到很多電話,都是要給娃娃捐款的。”剛開始,馮軍接受了捐助,但後來,他覺得事情“變了味”。

“我看朋友圈傳播的東西,都說娃娃得了病,病危急需幫助。”他說,事實並不是這樣,小偉病情很穩定,只是飲食上有一些禁忌,醫生說,只要孩子平安長到14歲,免疫系統發育健全,就沒有什麼大問題。

從7月下旬開始,越來越多的人找他,這也讓他感覺到,生活節奏嚴重被打亂,跑車也不能跑了,事情也更多了。

7月26日中午,他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聲明”:非常感謝好心人,但自己跑車每月能掙四五千,只要孩子不發病,便能夠生活下去,因此不需要更多錢。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關注,父子倆生活有了顯著改善。在相關部門幫助下,小偉被安排到成都東門一小學就讀,這讓馮軍很高興。但他也明白,他不能利用人們的同情心,來謀取經濟利益。

其實,馮軍的前半生,原本只是一潭平靜的湖水,而兒子小偉的到來,如同一塊巨石,掉入水潭,一石激起千層浪。不過他相信,風浪過後,生活總會歸於平靜。(文中小偉系化名)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智 田之路 攝影劉陳平 實習生李娟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