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天南地北支宁人

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青年时期的王志亭

巾帼不让须眉

从“晋察冀边区”到“北大荒”,之后又扎根在六盘山革命老区,王志亭的一生注定和“奉献”这个词是分不开的。而在固原的几十年也为她不平凡的一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志亭出生于1927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乡南庄村人,今年91岁。8岁参加“抗战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送信、侦察工作,16岁加入“青年抗日先锋队,1944年入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全国解放后,随部队转业去了“北大荒”。后来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宁夏工作,直到退休。现居住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1965年,刚成立不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向国家农垦部求援,反应干部不够用,工作不好开展。“农垦部一声令下,我们这些身处在东北‘北大荒’的人就踏上了支援宁夏建设的火车。当时根本不知道宁夏在哪!几个人在地图上才查呢!从东北出发,越接近西北越荒凉,路上只看到了几群羊,就没看见过人。火车到达银川后,再乘坐‘屎趴牛’汽车,经过两天的颠簸到达固原。银川到固原是砂石路,车辆经过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中长达几公里。沿途看到最多的就是‘骆驼蓬’(一种耐旱的野草),而且数量不多,间隔好几米才一墩,北风吹来‘嗖嗖’作响,干枯的树枝和泛黄的树叶在风中剧烈摇曳,让这里显得更加荒凉。车辆行驶到现在的原州区三营镇,才看到了几棵树。那个时候是苦了点,可我是党员,党让去哪就去哪,让干啥就干啥,再苦再累都自己扛起来,没有任何怨言。”王志亭说。

来了以后就分到“六窑林场”,王志亭的老伴儿当上了场长。由于受文革影响,王志亭的组织关系没有转过来,所以,她这个“老兵”从此成了“编外人”当起了临时工。但她没有气馁,剪树苗、挖树、栽树、翻地、割麦子样样能干。1972年因工作调动,王志亭随老伴儿去了海原五团,1974年老伴儿调回到固原行署汽车配件公司,她去了城关镇“铁皮组”当了组长,率领十几个姐妹,生产加工烟筒、水桶、焊锡等铁件。1982年王志亭正式“退休了”。

当时在“六窑林场”住的是“人工窑洞”,冬天生的炉子,睡的是“土炕”。因为不会“煨炕”经常让当地人帮忙,经过好长时间才学会这种“手艺”。那时候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半斤大米,27斤粮食,百分之三十是粗粮。洋芋、苦苦菜也属于主食,偶尔吃一碗“汤面”(白面条)就是改善生活。

刚到固原的时候王志亭大女儿已经上了初中,二儿子小学四年级,老三上二年级,小女儿才四岁。王志亭说:“我们这一批人总共分配到固原的有三十几户,现在大部分和我一起来的同龄的人都‘走了’全部埋在了东岳山,就剩我们三个娘子军还活着。”

笔者见到王志亭老人时,她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逻辑思维清楚,说话声音洪亮,很爱和别人开玩笑。跟人说话时,老人的语速较快,大家反应迟钝时,她便笑话年轻人耳朵听力不好,完全看不出是位耄耋老人。老人的儿子封毓军告诉笔者,老人前几天出去被狗惊吓后摔倒腰部受伤了,正在休养。见到笔者,老人坚持下床,对劝阻的人爽朗地笑说:“没事,没事,我还行!”交谈中,感觉王老身上那股革命军人雷厉风行不服输的精神还在,不由得让人敬佩。

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王志亭夫妇

革命世家 为国捐躯

王志亭的叔叔、舅舅、表哥都是共产党员,到抗战结束时,三个人全被日本人残忍杀害。

1942年,当时在“青年抗日先锋队”的表哥,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落入了日本人秋季大扫荡的包围圈中,不幸被俘。日本人把他绑在树上让狼狗活活把他咬死。“胸口被狼狗撕开了两个大洞,五脏六腑都出来了,那种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太残忍了!”每当老人回忆起这一幕,都难掩心中的悲痛。

叔叔当时担任建屏县游击队长兼武装部长,百团大战开始以后,他们部队负责攻击日本人的炮楼,1940年,在掩护民兵撤退的时候被俘,日本人用刺刀把他挑死,后来连尸体都没找到。

王志亭继续回忆着说:1942年冬天,记得那是正月初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那天我刚好去了舅舅家(西荒泥村)。当时舅舅要带我去送信。路上,舅舅叮嘱我说:“你现在是儿童队长了,要把你的小队长当好啊!”话未说完,突然前方出现了四五个陌生人。舅舅感觉不对劲,一把将我推到路边的黄花地里,然后把信塞进我的衣领里面,告诉我这封信很重要,千万不能落到日本人手里。让我把信送到前面有三个石头的大榆树下,把信压在石头底下就行,到时候“自己人”会来拿。说完,他径直向那几个陌生人走了过去。“当时我也吓坏了,趴在地上没敢动,只听到一声枪响……。天黑了,我扒开黄花叶,按照舅舅指的方向去送信了。刚到三个大石头跟前,突然来了一个老头,互相询问才知是我姥爷。姥爷带我回到家,当姥姥问我:“你舅舅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我‘啊’了一声,失声大哭,把舅舅遇难的事情告诉家人,全家悲痛欲绝放声大哭。

那个时候的平山县属于“晋察冀边区”抗日政府就在那里驻扎。新华社、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等我党的一些重要部门都在那一片区域。所以日本人对这一带的扫荡是经常性的,而且搞突然袭击,当时被人们成为“奔袭”。

1942年农历7月23晚上,日本人把“南庄村、北庄村、通家口村”全部包围了,当天夜里就开始了大屠杀。据后来统计,加上附近几个乡的遇难人数,那次日本人总共屠杀了1300多人。

“当时被包围了以后,想跑出去,已经不可能了。父亲带我到离家不远的玉米地里躲了起来,这时大伯跑过来说,玉米地里容易被鬼子发现,还是去谷子地里吧!而且你们爷俩不能呆在一起,目标太大。说完大伯就走了,后来大伯被日本人抓起来杀害了。到谷子地里以后,父亲发现一个年轻人尸体躺在那里,他把我塞到那个尸体底下,告诉我千万不敢出声,然后自己去了其他地方躲避。那个年轻人也是被杀害不久,鲜血流到我身上还热乎乎的。父亲刚走不久,日本人就追过来了,我吓得头都没敢抬,害怕自己发出声,就用牙咬住胳膊,一直不松口。只听到日本人的皮鞋声音,‘哐哐哐’的在我跟前来回走动。后来过了很长时间,日本人走了,我听到父亲轻声呼唤我‘志亭!志亭!’此时,我激动的眼泪直流,父亲还活着!父亲找到我以后,要带我去找母亲,可当时我的腿都软了。真得吓死了!唉,活到现在不容易啊!”王志亭说,那个时候日本人实行的“三光政策”房子粮食都被烧光了,没办法,只能啃树皮、吃树叶来充饥,凡是能吃的,几乎都吃了。

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早期的全家福

1943年农历3月15,又一次的“奔袭”扫荡开始了。面对这种突然袭击,一般来不及拿其他东西,只顾逃命。但是这次有任务,炕头上还有未缝制好的“八路军”军服(当时,家家户户的女人孩子为“八路军”赶制军服、鞋子)。“已经跑出去的我返回家里抱起军服就往外跑,刚出门就被日本人发现了。‘小八路站住!再跑就开枪了!’走在前面的几个伪军狂吠着边朝天开枪,边朝我追来。我吓得头也不敢回,一口气跑了二十里地,然后把军服藏在了麦子地里,继续开始跑。半路上遇到同村一个老太太,她叫住了我,让我藏在她身后山坡底下一个小石窖里。这时,日本人追过来了,他们问老太太看见一个小女孩没有,老太太装聋作哑的指向了另外一个地方,骗走了他们。日本人走后,我一直藏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出来。这时候我还惦记着那些军服,然后沿路返回去找。可能是藏军服的时候太紧张,忘记了地方,来回跑了几趟才找到,辛亏当天晚上月亮比较亮。找到军服后‘如获至宝’的我此时倒变得高兴起来,一蹦一跳的返回了村子。路上碰到了村里的民兵,他们告诉我回去太危险,让我去姥姥家,但又怕我踩到路上的地雷,所以就带着我顺利的度过了‘滹(hu)坨河’来到了姥姥家。”王志亭说,她经历了国家被列强蹂躏的时代,看到了敌人的残暴,所以后来她坚决要从军报国。

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木兰从军 只为报国

1943年王志亭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先去了“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医护学校”学习,后来参加了“妇救会”并担任“妇救会主任”和民兵队长。

抗战胜利后,1948年,她又一次去“白求恩医护学校”学习,回来后就参军了,分配到第三野战军,当时司令是陈毅,政委是刘少奇。“不久,‘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爆发,包括解放南京、上海,我都参加了。战争是残酷的,战场更是可怕的。我当时在军区卫生营,跟大部队一起趴在战壕,头顶国民党的飞机呼啸而过,身边的子弹‘嗖嗖’乱窜,可谓生死就在一瞬间。即便这样,我们这些女人没有退缩,给伤员包扎、救治,转移受伤的同志,背他们下战场,当时每个人都是不怕死的。因为我们是党的孩子,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母亲,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赶跑了国民党,后来我又参加了‘九华山’剿匪。”王志亭说道。

1952年部队开展“文化大进军”王志亭去“速成学校”学习,回来后,安排到了安徽省军区“公安总队”参加医务工作。1955年调到武汉军区“0539”部队,河南开封第五医院。1958年中央要开发“北大荒”他们部队集体转业到了东北黑龙江佳木斯牡丹江边。当时有十万官兵在“北大荒”,1963年王志亭又去了哈尔滨。

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经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王志亭

参加阅兵 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2015年初,刚过完年不久,我接到兰州军区的电话,让我去参加大阅兵。随后,原州区武装部的同志来家里给我量衣服、检查身体,做阅兵前的准备。这件事情是我没有想到的。从战场上下来几十年了,国家还记着我,很激动,很感动。当我胸前佩戴着勋章,乘坐阅兵车经过天安门的时候,看到那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跟随我们一起接受国家和人民检阅的时候,我为国家感到自豪,为曾经牺牲的战友感到自豪,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和阅兵军人合影

固原就是我的家

“这些年,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的各级领导都来看我,他们很关心我的生活。现在政府每月给我发四千多块钱的生活费,街道办事处的同志经常手里拎的米面油来我家里,老干部局的同志每年也来慰问我这个老党员。我感谢党和国家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王志亭说。

“我母亲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固原,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从小受她的影响,也想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固原。我们这一家人,已经扎根在了固原,就是固原人,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王志亭的儿子退休教师封毓军说。

“我不后悔这辈子呆在大西北,我的子女们也不后悔。去年我回了一趟河北老家,看了一下当年的‘西北坡、中组部’遗址,‘滹坨河’已变成了大坝,以前村子里的人都迁往了四面八方。我的亲弟弟还在老家,也退休了。”

喜迎宁夏60大庆|扎根六盘山 青春无悔

现在的全家福

“老伴儿是2016年去世的,当时89岁,我今年也91岁了。希望能再活十年,亲眼看到八一建军节100周年。”

“现在,固原发展的很快,飞机场、高速公路、火车……听说以后还要建高铁。和那个年代的固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参加阅兵的时候,来回坐的飞机,真是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飞机。”

“我亲历和见证了固原的发展历程,这是我的荣誉和自豪。相信固原的明天会更好。”王志亭说。”

监制:郝彦晖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