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燕子李三fighting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问题从哲学上谈,会是无休止的辩论。但从生物自然演变的观点来看,先有蛋是无疑的。鸟类的祖先恐龙,是通过产蛋来孵化生长的。

表面看来鸡和恐龙之间,无论大小和样貌都相差甚远,但鸡所属的鸟类是源于恐龙的。提到恐龙大家想到的是凶残的霸王龙和巨大的雷龙,但更多的恐龙是小型的。对恐龙考古得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明了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

这类恐龙不会飞,依靠奔跑捕猎,双足行走,拥有装饰的羽毛,骨骼中空,例如葬火龙,它尺寸在1米左右,不会飞行。同时它们的蛋也和现代鸟蛋有很多类似的特征,比如是长型的,尺寸在15厘米左右。而且化石发现,它们孵蛋的行为与现代鸟类相同。

鸟类是恐龙的后代的考古证据不断出现,其中始祖鸟是具有恐龙和鸟类综合特征的物种,它的化石发现填补了中间地带。始祖鸟具有羽毛和翅膀,这是鸟类的特征,同时还有牙齿尾巴和带爪的脚趾,这些都是恐龙的爬行动物特征。

恐龙是通过蛋的孵化而生存的,通过鸟类与恐龙亲缘关系的了解,显然在生物演化的角度上,先有蛋,再有鸡。


量子实验室


与“聚沙成丘”等经典悖论不同,“鸡先蛋先”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哲学价值。但它却是一个很好的哲学入门训练题,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展示哲学思考的基本方法与常见误区。

在回答一个问题之前,我们常常需要先对问题本身加以澄清,消除表述上的含糊与误导,抓住问题背后的核心困惑。“鸡先蛋先”之所以让许多人困惑,是因为在未加反思时,以下两条直觉似乎既相互矛盾又同时成立:“(鸡)蛋必然由(已孵化的)鸡生下”;“(已孵化的)鸡必然由(鸡)蛋中孵出”。

注意,即便在我们尚未对这两条直觉做进一步澄清时,我们已经不得不对这里的“鸡”与“蛋”的概念做了一定的限定,否则这个问题一开始便会完全失去意义。

比如:鉴于题中用的例子是“鸡”,与其并列的“蛋”便应当特指“鸡蛋”,而不是泛泛而论任何卵生动物的蛋。所以如果有人回答说“当然是蛋先啊,因为早在鸡出现之前就已经有恐龙蛋、始祖鸟蛋了嘛”,这种回答便纯属扯蛋。

又比如:既然题中“鸡”与“(鸡)蛋”的对比会构成一个令许多人困惑的问题,那么这里的“鸡”的意思就不能是“鸡这个物种”,只能是“鸡这个物种的个体生命周期中与‘(鸡)蛋’这个形态阶段相对的另一个形态阶段”,亦即“‘已孵化的鸡’这个形态阶段”。所以如果有人回答说“既然‘鸡蛋’这个概念是由‘鸡’和‘蛋’组成的,那‘鸡’自然在概念上先于‘鸡蛋’啊,就好比‘马’在概念上先于‘白马’、‘车’在概念上先于‘车轮’一样”,那他便犯了混淆(作为物种的)“鸡”与(作为形态阶段的)“已孵化的鸡”的错误;(作为物种的)“鸡”在概念上先于“鸡蛋”不假,但“已孵化的鸡”则和“鸡蛋”一样是派生概念,两者之间并无逻辑先后之分。

对问题与概念做了基本的澄清后,我们便需要来考察问题背后引发困惑的直觉。对我们的“前哲学直觉”加以辨析和修正、最终达到“反思平衡”,是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这个过程陷阱重重,一是因为任何一个人恐怕都同时具备诸多相互冲突的前哲学直觉,而究竟哪些直觉在特定时候占上风,往往受到各种“场外因素”的影响;二是因为不同人对同一个直觉的体认强度有别,有时一个人觉得“再显然不过”的直觉,在另一个人看来却完全不可理喻。

即便成名的哲学家,也难免偶尔失察,掉进这两类陷阱。比如翟振明教授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中声称:“我们今日要如何给鸡蛋和鸡下定义、或采用何种判别标准才最自然合理呢?定义可能比较复杂,但鸡蛋一定是要在鸡的身体中长成的。今日,如果一个母鸡下出一个其他方面都像鸡蛋但没有蛋黄的东西,我们仍可以将其称作鸡蛋,但是如果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拒绝称其为鸡蛋。如此看来,按照这种自然的定义,没有鸡就没有鸡蛋。对比之下,鸡是如何定义的?判定一个东西是不是鸡,是否必然要看它是否从鸡蛋中孵化出来?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人在实验室里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蛋的阶段培养出一只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鸡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把它称为鸡。”

这段话就是对直觉反思不够、落入自说自话陷阱的一个例子。翟教授试图用“如果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拒绝称其为鸡蛋……如果有人在实验室里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蛋的阶段培养出一只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鸡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把它称为鸡”这种直觉上的不对称性,来佐证“鸡蛋一定是要在鸡的身体中长成的(但鸡不一定要从鸡蛋中孵化出来)”这个概念主张。可是我(以及其他许多人)就并不共享这种不对称的直觉、并不认为“如果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拒绝称其为鸡蛋”呀,那么面对这种直觉分歧,翟教授将如何为他本人的直觉辩护呢?事实上,他也未能给出任何进一步的辩护。

反过来,对于否定“如果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拒绝称其为鸡蛋”这个直觉,我们倒是可以给出进一步的辩护。比如我们可以注意到,翟教授在表述两个思想实验时,详略程度颇有不同:对前者,只说“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对后者,则说“在实验室里*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蛋的阶段*培养出一只*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鸡不可分别的东西”。翟教授被两个思想实验“泵出”的直觉有异,是否源于他自己在细节表述上的差异造成的“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如果我们把前者也表述成“在实验室里*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已孵化的鸡’的阶段*培养出一只*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翟教授还会坚持拒绝称其为鸡蛋吗?

为什么细节表述会造成这样的直觉差异呢?因为“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的阶段”、“各方面都与……不可分别”这些表述,会促使思想实验的受众注意到:这里的“造出”并非(类似于生产人造黄油那样的)无机合成、而是与鸡这个物种及其生命周期有着深刻的渊源;这里的“不可分别”也并不仅仅是表观上的不可分别,而是在基因、细胞结构等微观层面上同样不可分别。这些考量,都有助于打消受众对这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的顾虑、促使受众接受将其称为鸡蛋,进而摧毁了翟教授“鸡蛋一定是要在鸡的身体中长成的”这一概念主张的效力。

经过这番辨析,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其实“鸡蛋必然由(已孵化的)鸡生下”和“(已孵化的)鸡必然由鸡蛋中孵出”这两条直觉都不成立:前面设想的科幻场景已经告诉我们,两件事在逻辑上都不必然。如此釜底抽薪之后,“鸡先蛋先”问题已经不再包含悖论,也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哲学意义。

但有人可能还会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么到底是先有(已孵化的)鸡还是先有(鸡)蛋啊? ——由于悖论已经消除,此时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基本可以化约为事实层面对“物种起源”的追问;一旦物种起源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被以为得到解决),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据记载,古希腊时就有一些哲学家对“鸡先蛋先”问题感到困惑;但这个问题重新在欧洲引起兴趣,却要等到启蒙运动时代。原因很简单:对基督教的神创论者来说,“鸡先蛋先”根本不成为问题——假如上帝先创造了鸡,那就是先有鸡,假如上帝先创造了蛋,那就是先有蛋,有什么好讨论的?

反过来,从当代生物学的角度看,“鸡先蛋先”在事实层面同样不存在任何争议:蛋先。在鸡这个物种(及其邻近的始祖物种)中,个体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开始,“鸡蛋”(或者更确切地说,鸡蛋中的鸡胚胎、以及后来待破壳的小鸡)这个形态阶段总是先于“已孵出的鸡”这个形态阶段;遗传变异(导致新物种形成)的节点同样是在受精时以及稍后。当演化史上出现第一只根据后来标准应当被称为“鸡”的生物个体时,这个个体必然是首先以“鸡蛋”形态出现的,而生下这枚“鸡蛋”的亲代却仍旧属于鸡的始祖物种。

当然,上述说法是对演化史的高度简化,物种形成绝非单个个体一蹴而就的过程。有人可能会因此怀疑,进化论是否能令我们得出“蛋先”的结论:毕竟进化论是反本质主义的,物种之间的边界并非总是清晰可辨,“演化史上第一只根据后来标准应当被称为‘鸡’的生物个体”这种说法真的有意义吗?

然而反物种本质主义其实并不影响“鸡先蛋先”问题的答案,因为只要我们确定了单个个体遗传变异的节点,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方式(特征表型也好、特征基因也好、生殖隔离也好)来规定物种,对该物种的任何个体成员的资格认定,都会自动涵盖其在遗传变异节点之后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换句话说,在当代生物学的框架内,不论如何规定物种,“(鸡)蛋”都在事实上先于“(已孵化的)鸡”。

最后,既然进化论是对的,神创论是错的,那么毫无疑问:蛋先。


林三土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哲学上只能纠缠不清,然而生物物种进化学上却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答案。




鸡生蛋,蛋生鸡,看上去仿佛循环无穷,而且无法找到源头,但是动物的进化史却是有源头的,看看世界上的第一只鸡的出现就知道了,如今的生物进化学认为鸡鸭鹅等鸟类都是由禽类恐龙进化而来的,所以鸡鸭鹅等鸟类出现的时间不会比恐龙早,然而在恐龙的时代,这些称霸地球的统治者却都是下蛋卵生的,包括现在的鳄鱼、乌龟、蛇等都遗传了它们的这一生理特征。


那么答案也就很显然了,就连恐龙都是下蛋生出来的,而恐龙的时代还没有鸡等鸟类,所以当第一只鸡出现的时候,肯定是从蛋里面孵出来的了,所以应该是先有蛋之后才有了鸡,鸡出现的时间不会比蛋更早的。

那么可能有的朋友又要问了,既然恐龙是下蛋的,那么是先有恐龙呢?还是先有蛋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得讨论怎么定义这个“蛋”了,如果不以“蛋”的形状来衡量,而以卵生动物来衡量的话,那么很显然是先有蛋才有恐龙的,关于卵生动物的定义是指在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形成新个体的动物,新个体从母体排放出来后,以卵内的蛋白质提供营养继续发育,之后长成的新个体破卵而出,这个定义来衡量,那么不单单是爬行动物,就连两栖动物和一些鱼类都是卵生的,所以答案也就是先有蛋才有恐龙了。


科普大世界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

当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不用追究太深。的确,好像是听说有一个英国的专家组通过什么蛋白质实验得出了结论,但他的结论却依旧没有太强的说服力。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连当世最顶尖的科学家都没法拿出十足可信的证据或者最严密的逻辑来证明,我们又何必为此烧掉那么多脑细胞去深思这个问题。不过,偶尔脑洞大开一下,说说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这个问题,逻辑上的难点在于看到这个问题不由自主地就会形成这样的错觉,“(鸡)蛋必然是所谓的“鸡”生下的”,“鸡也必然是所谓的“鸡蛋”孵化而成的”。

我首先要说的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严谨的,简单地说在于两点,一是时间点,二是什么蛋。

前者是哪一年的蛋哪一年的鸡,当然最难得就是分辨最早或者第二早的那只鸡、最早或者第二早的那只蛋,到底哪个在前面。

后者说的是什么蛋,是可以称为鸡的生物下的蛋,还是孵化成第一只鸡的蛋。无论是哪一种答案,问题的答案已经被您说了,这个问题也就没有了探寻的意义。所以说,这里的蛋必然是指“可以孵化成鸡的蛋”。但却没有说,鸡必然是“蛋”所孵化而成,也没有说(鸡)蛋必然是所谓的“鸡”所生,这两种错觉都是思维的陷阱。

那么由此,问题就转为为,先有“可以孵化成鸡的蛋”还是先有“可以下孵化成鸡的蛋”的鸡?

很显然,达尔文进化论和基因突变的观点支持了前者的结论,因为进化简单地可以说是一个对生存环境适应的结果,这需要漫长的时间,不可能先有“鸡”不可能由其它物种个体突然转化过来;然而其它物种的个体在下蛋过程中,却能够把突变的基因遗传下去,所以是先有蛋后有蛋孵化的鸡。

当然,也许您也会说这里的蛋和鸡都是一个词语,从概念上讲鸡要先于鸡蛋,所以先有鸡后有鸡蛋;也许您还会说,佛说,先有鸡然后有了鸡,鸡生了蛋才有了蛋,那也未尝不可,只不过这更存在于虚幻地概念中,是不科学的。总而言之,对于咱们老百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用太过较真。

如果您问我,我的答案是先有蛋而后有鸡。


奋斗在京都


先说明一下这个问题的由来哈。这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但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是外国的古人们提出来的,更准确地说,是古希腊人提出来并加以热烈讨论的。中国古代的先贤们热衷于讨论家国大事,是不屑于讨论这种无聊问题的,呵呵。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论证了半天,最后庄严地得出结论:鸡,和蛋,这二者必然是一直存在的,没有先后之分!

我们先来简单地讲讲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吧,就能大致了解那时候的人是怎么看待世界的了。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是按着他们各自的“理念”产生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老师的观点有点太玄了,就给修改得朴实了一点,他认为世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特征。

但是不管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都认为,一个事物的“理念”,或者“形式”,是永恒不变的。那么当然,无论是鸡,还是蛋,它们都有各自的“理念”或者“形式”,自从有了世界,这二者就都有了,没有先后之分,是一个永恒的循环。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统治了西方世界很多年,直到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以后,才被颠覆。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生命领域自然科学一个革命性的事件。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没有永恒不变的“鸡”,也没有永恒不变的“蛋”,所有的生命都连在一体,是永不停歇的进化中的一个链条。“鸡”和“蛋”,都是这个链条中的环节,原始的鸡逐渐进化成了今天的鸡,与此相应,原始的蛋也逐渐进化成了今天的蛋。二者是共同发生,彼此相关,共同促进的。

所以,如果有人问你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标准答案是:也不是先有鸡,也不是先有蛋,二者是在共同进化中,相互促进演变而来的!

不过,总有人闲得蛋疼,不满意这个说法,非要分出个先后来。

话说回来,这个问题也不是毫无意义,一些严肃的科学家在进化论的框架下把这个问题悄悄转化了——在鸡和蛋演变进化的链条中,哪个更先出现了突变?

对于这个转化的问题,科学家们的观点好像不太一致,今天冒出个人说,是鸡先变的,明天冒出个人说,是蛋先变的!他们各自有一套高深的理论,咱吃瓜群众其实也弄不太懂。

不过,似乎占上风的观点是:蛋先变的!

比如诺丁汉大学基因学专家布鲁克菲尔德教授就说,动物出生以后,体内的基因物质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动物的基因如果要改变,只有在胚胎阶段才有可能。也就是说,在鸡从某种原始的动物演变成今天的鸡的过程中,变化都是从生下来的蛋那里出现的。正是因为生下来的蛋产生基因变化,才一步步让今天的鸡成为了鸡,蛋成为了蛋!

您听明白了吗?——不知这有什么蛋用。


洪良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悖论。看起来好像可以让人们陷入“没有鸡就下不出鸡蛋,没有鸡蛋就孵不出小鸡”的悖伦里,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

其要点在于,这个“蛋”指的是鸡蛋,还是任何蛋都可以?

如果指的是任何蛋都可以,那么必然是先有蛋。因为鸟类是从恐龙等爬行类演化而来的。鸟类在出现之前,爬行类已经在地球上大量繁殖,他们的生殖方法就是卵生。因此,恐龙蛋、乌龟蛋等爬行类的蛋,不可避免的比鸟类的蛋、以及鸟类中的鸡的蛋,要出现的早得多,因此必然是先有(恐龙)蛋,再有鸡。

如果指的是鸡蛋,那就要定义什么是鸡蛋。

如果鸡蛋的定义是鸡下的蛋就是鸡蛋,那么必然是先有鸡、再有鸡蛋;

如果鸡蛋的定义是能孵出鸡的蛋就是鸡蛋,那么孵化出历史上第一只鸡的蛋就是鸡蛋,所以先有蛋后有鸡。

因此,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是鸡的进化过程,而在于对于“蛋”这个关键字的定义如何。


大吃益惊


终于有答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个题主应该是想问从物种演化这个角度是先出现的蛋,还是先出现的鸡,但如果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看其实有好几种解读,这个问法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个问法:站在鸡与鸡蛋哪个先有的角度来问

如果是问鸡与鸡蛋这个物种哪个先有,毫无疑问是鸡先有,因为只有鸡下的蛋才叫鸡蛋,如果没有鸡,哪还有什么鸡蛋?因此答案是先有鸡。


第二个问法:站在鸡与蛋这个物种哪个先有的角度来问

从如今生物学研究的结果来看,有科学家认为鸡这个物种是由鸟演化过来的,它的祖先是始祖鸟,这种鸟是卵生的,这个物种大约生活在1.5亿年前,下图就是始祖鸟的化石。

始祖鸟实际上是恐龙家族的一个成员,另外如果再往前追溯始祖鸟是某种爬行动物演化过来的,它们与如今世界上仍然健在的其它爬行动物拥有共同的祖先,爬行动物也是卵生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肯定是先有的蛋,然后才出现鸡这个物种,虽然鸡往前追溯是由哪种爬行动物演化过来还存在诸多的疑问,但是鸡这个物种要晚于卵生动物出现是一个事实,鸡本身是卵生动物演化比较晚期的物种,因此从物种演化这个角度来说蛋肯定比鸡先出现,因此答案是先有蛋!


第三:如果再往前追溯呢?

如果再往前追溯,蛋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卵生这种繁殖方式也是物种进化较为晚期的方式,下图比较形象得描述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如今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都来源于早期的海洋,如果再往前追溯所有动物与植物均起源于单细胞生物,在生命演化的早期是没有卵生的。


心安理得君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一直苦恼这我们。嘿嘿,当然也让很多科学家很苦恼。下面,小编带你一起去探索世界,找到答案!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故事吧,说诸葛亮三气周愉。一天,周愉问了诸葛亮一个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诸葛亮回答说:“先有鸡。”周愉冷笑着说:“没有鸡哪来的蛋?”诸葛亮反问到:“如果第一个蛋是种蛋,又哪来的鸡?”周愉一听为之语塞,气自外生,血从内润,开始大口大口地吐血。

像这个问题的笑话还有很多。

哈哈,我们言归正传。有的人解释说,应该是先有鸡。因为,蛋壳中的主要物质是碳酸钙和蛋白质。而蛋壳中的蛋白石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OC-17,这种蛋白质存在于母鸡的卵巢。而鸡蛋必须要有蛋壳的保护才能孵化成鸡。这种蛋白,是加速蛋壳发育的催化剂。而蛋壳是保护蛋黄与蛋白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让鸡胚胎在里面充分发育。它被确认为帮助碳酸钙形成蛋壳中方解石结晶的必需物。所以,一些人认为先有鸡。

面对这个问题,我要提出一个错误,就是蛋白质OC-17存在于大多数的禽类中,不光只有母鸡才有。所以,这个解释是有漏洞的,是说不通的。

  •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只鸡是如何来的?

我想大家又是一头雾水了。科学家推断鸡是从一种非鸡动物进化来的,也就是说:鸡是由一种动物进化来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有两种动物开始交配了。这种动物的雄性DNA和雌性DNA在交汇时发生了某些微小的变化或者是形成受精卵的DNA发生某些突变,也就是基因变异了。就这样其他种类的两只动物在受精时形成了具有某些突变DNA的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又经过无数次的分裂,最终变成了(鸡)蛋。又经过它妈妈的细心孵化,生出了世界上第一只鸡。世界上的第一只鸡,是蛋孵出来的,也是无意中得来的。

所以,照这么分析来看,世界上应该是先有的(鸡)蛋,后有鸡

啦!



夜冥Smile冰月


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的做与不做、有与没有的时候都会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来进行比喻,事实上世界上也有很多科学研究人员给予了自己的理解与解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的时候被纳入了哲学的范畴,有的时候被纳入了事务范畴,有的时候还会被纳入行为范畴……而就事论事儿的来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一个物种起源的话题,就问题的本身而言是很容易解答的,只是当我们把几个问题串在一起的时候,几个观念就会发生混淆,本来简单的问题也就会被复杂化,这实在是人类自己绕自己的一个过程。鸡是一个物种,我们通常意义上来说具有孵化意义的蛋是鸡这一物种的受精卵,这样一来问题就很简单,没有蛋哪里来的鸡?没有人类的受精卵哪里来的人?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答案一定是先有蛋,也只有受精鸡蛋的出现才标志着真正意义的鸡被合成,它的基因是稳定的,后边不过是发育的问题了;

那么复杂的问题紧接着就来了,第一只蛋从哪里来?这里我们不得不转回到物种起源的观点,在上一篇文章橙汁讲到物种的起源有两个主要方式,一个是源发生的,一个是输入性的,输入性的很好理解,那就是有物种将鸡蛋带到地球上来了,无论是从外星球还是哪里,反正是带来了;但是这种问题似乎避开了蛋真正从哪里来的事实,因此我们还要回到源发性的观点上来,源发性物种的起源是基因与环境的有机统一,而基因广泛存在,剩下的就只有环境了,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我们不难发现在适当的环境下,基因的作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基因又有两种基本的构成方式,同样是源发组合(比如锌遇到稀硫酸会产生氢气)与基因组合达到稳定后遇到变异条件刺激后的变异(比如氢气遇到氧气,又遇到了火的刺激燃烧并生成了气态的水),在这里我们会理解形成鸡蛋原因的几种可能性,一是一个受了精的物种的卵由于地质结构的变化,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现实变化,这个卵被钙类物质包裹住,由于环境适宜,受精卵不但没死,却接受着外壳的保护,吸入着内部营养与外界带来的能量,这样形成的蛋是源发性的;另外一种则是"鸡前"物种保持着蛋生的状态,遇到了特别的环境,比如陨石撞击地球……无论什么原因,总归反正他的成年体变异了,变异后导致生出了新的物种,比如猪生出了类似于象的动物,当然这个环境因素需要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及足够大的范围,“鸡前”物种在外力作用下基因序列发生了改变,从而孕育了新的物种;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处于怀孕期的“鸡前”物种受到足够的外界因素刺激,在刺激发生阶段创造了鸡这一物种,而以上这些创造过程并非是同一化的,就是说不是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接受到了同样的刺激,这样原有物种得以保留,而新的物种得以产生。

因此,我们说单单就鸡这一物种来说,它的出现一定是先有蛋而后有鸡的;再往前捯,鸡蛋从哪里来,无论何种方式都是由于“鸡前”物种某种变异演化导致的,它与环境密切相关,这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所不同,达尔文强调适应、选择与进化;而橙汁会从环境孕育与变异两个角度来看物种的存在。因为无论如何进化,如果没有达到变异,那么新的物种是难以出现的,即猿再能劳作,没有环境的变化他的基因在稳定态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同样适应能力再强,但环境的改变过快,比如突然一下子没有花了,那蜜蜂也就饿死了,在没有变异的情况下蜜蜂也不会象蚊子一样去吸血。

如此一来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了,即鸡蛋来自“鸡前”物种的变异而生成,而再往前捯饬“鸡前”物种从哪里来,我们联系到最原始的物种来自于自然界基因的组合,并在多种多样的组合状态下进一步延伸出了更多的物种,所有物种的存在都与环境密不可分,所有自然合成物种的存在也都参与自然生态的环境的建设,并保持一种外部总体平衡,内部微小差异的态势,直到平衡被完全打破而重建。

好了,两个问题的简要论述告诉我们,鸡是要先有蛋的,蛋源于适宜环境下,鸡前身物种或它的蛋的变异而生成。三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基因合成,二是变异,三是环境;在三者中环境是根本,即没有环境则有一和二也只是不具备现实意义的过程。写到这里有人会说,没有环境我们可以人为的创造环境啊!是的,这是完全可以的,其中的问题也只是创造的环境有多大,共同参与创造的群体有多多,可以持续多久,其中的生态建设是如何循环的,而脱离了这个环境是否具有存活意义而已。


橙汁不是汁儿


再过两天,就跨入丁酉鸡年了。今天,想跟大家来讲讲正确的鸡,科学地认识鸡。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鸡同鸭讲,它们到底讲不讲得到一起去?为什么雄鸡要比母鸡艳丽那么多?

这些童年时期就让你好奇不已,但总找不到人正儿八经回答的问题,现在,你可以到浙江自然博物馆的“金鸡报晓——酉年生肖贺岁展”上去找答案。

这个展览由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一直会持续到3月底。

Q: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然是蛋

科学家说:当然是先有蛋。

不过这个“蛋”,不是鸡蛋,而是指具有卵壳、卵膜、卵黄等结构的脊椎动物所产的“卵”。在受精的情况下,“卵”可以进一步孵化成幼体。

浙江自然馆的鸟类专家范忠勇告诉我,除了鸟类,爬行动物也是产蛋来繁殖的,比如恐龙,其中的一些恐龙继续进化成了鸟(其中包括鸡的祖先)。

Q:地球上的第一只鸡啥时候有的?恐龙灭绝前

鸡形目是鸟纲中较原始的古老类群,也是现存鸟类中较早与祖先“分家”的类群之一,研究表明,鸡形目的起源至少在距今约7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

那是恐龙时代即将落幕的前夕,由于密集的火山爆发,地球处于非常温暖的气候中,日益繁盛的被子植物取代了裸子植物,哺乳类和鸟类成为新兴的动物类群。

此时,地球上的第一只“鸡”诞生了——它在林下漫步,在草丛中觅食,和其他生物一起遭遇了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物种大灭绝事件。

在这场毁灭整个恐龙帝国的浩劫中,鸡的祖先和其他鸟类一起躲过灾难幸存下来。

Q:鸡同鸭原本是一家?可它们却是谈不拢的

研究表明:鸡形目与雁形目是姐妹群,共同组成了新鸟下纲的基干类群。这些科学术语翻译成白话,说的就是:鸡和鸭原本是一家。

它俩都是很早就从共同祖先那里分家分出来了,随后又演化成鸡形目和雁形目两个类群。那分了家的鸡和鸭,能对上话吗?

范老师说:“我看是对不上。”

Q:为什么母鸡不交配就能下蛋?人家只是在排卵

鸟类是卵生动物,在不交配的情况下,雌鸟仍会受到体内激素水平和生理周期的影响而产卵,只不过这些是未受精的卵。所以家养的母鸡也是一样,即使不交配,也会自行定期产卵,并以“生蛋”的形式排出体外。

据统计,目前有些品种的鸡,年产卵(蛋)量可达260个左右,一年四季不休息;而自然界中的原鸡年产卵量仅为10个左右,并且只在春天产卵。

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是人工育种和基因选择。

野生的鸟类每年只有一个繁殖季节,通常只产一窝卵,而在非繁殖季节,不会发情,不会产卵。但是家养的鸡是人类以获取蛋、肉为目的而不断选育出来的,通过有目的挑选那些繁殖期长的母鸡进行育种,使得后代可能具有更长的繁殖期。最终,人类得到了可以全年处于繁殖期、全年具有产卵能力的母鸡。

不过,母鸡连续产卵会大量消耗身体能量和物质,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就会下不出蛋。

浙江自然博物馆的严浩明馆长告诉记者,“金鸡报晓——酉年生肖贺岁展”是国内第一次使用“众包、众筹、众创”的形式举办展览。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所做的调查,观众对博物馆普遍存在的意见是:展览与民众日常关联少、创新不足,从而无法吸引观众多次参观;鲜有观众自我表达的区域;策展方不关心观众的看法以及观众无处讨论观展心得。”严浩明说,“其实博物馆更应作为社区文化中心,融入百姓生活,让人们第一脚踏进博物馆时,就能感受到亲切。”

本次展览筹集资金时,采用了回报式众筹,用赠送文化活动门票和各类书籍,组织家庭野外考察、夜宿博物馆等活动回报支持者。

展品也有部分来自群众的捐赠,比如晋代青瓷公鸡、琉璃鸡、鸡形水哨等,让民众的藏品能够进入博物馆内与社会分享。“我们面向社会征集了有关鸡的收藏,在筛选展品时,会登门拜访,用心挑选每一件展品。”严浩明表示,捐赠者也被授予了捐赠证书,“自家的藏品入选博物馆,势必会让身边的人亲临博物馆观看,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而在策展初期,博物馆也仅仅只是列出了展览大纲,由社会各界一同构思细节,并一步一步由“众创”填补内容的空缺。展览展出的“金鸡报晓”主题绘画,就是从300多幅群众的创作中选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