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輸給三星的蘋果,如何拼出了萬億市值?

8月1日,一則華為手機出貨量超越蘋果躍居全球第二的消息刷屏了網絡,華為手機市場份額佔比15.8%,高於蘋果的12.1%。就在小編竊喜,為國產機雄起而自豪的時候,蘋果手機市值逼近萬億美元市值的新聞讓我徹底冷靜了下來。我不禁疑問:智能機按銷售量來算市場份額,這樣真的好嗎?

我們知道,銷售量大的商品並不意味著營收高,更不代表著利潤高。比如就拿高端機來說,或許華為手機銷售量更多,而蘋果相對較少,但蘋果的營收要高出華為一大截。這是因為,同屬於高端機,蘋果的價格往往更高,彌補了銷量上的微弱差距。

蘋果手機為什麼能那麼牛,有人說最主要原因是它的系統好,這一點要優於安卓系統。不過,要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蘋果之所以能成為手機界的佼佼者,在於它的創始人喬布斯順應了時代的趨勢,敢於適時創新。

當年,蘋果在手機界只配當小弟,真正的大哥是諾基亞。據瞭解,2008年,諾基亞因售賣4.6億部帶攝像頭的手機成為“全球最大的相機制造商”,當年,它的份額曾高達40%多,是行業內當之無愧的巨無霸。然而在它最輝煌的時候恰也是它最危險的時刻,正如康乾盛世背後的危機。

2007年1月9日,蘋果推出iPhone時,諾基亞CEO康培凱認為,蘋果不會對諾基亞造成任何影響,一來諾基亞專注做手機已經很多年,二來諾基亞有滿足任何價位和需求的產品線,而這是蘋果不具備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諾基亞輸了,輸的很慘。

諾基亞輸了,輸在了哪?輸在了沒有順應時勢,沒有適時創新。有人說,諾基亞不也是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機子,難道那不是創新嗎?其實,那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因為它始終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儘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不過是在原來的衣服上打補丁而已。與諾基亞相反,蘋果走了另一條路線,那就是從供給入手,創造新的需求。

蘋果手機正像它的創始人喬布斯一樣,特立獨行,我行我素。諾基亞既然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大部分需求,那我就生產一種與眾不同的機子,我讓消費者主動來買我的東西,我要創造新的需求。就這樣,蘋果開闢了一個新時代,佔據了先入為主的優勢,這就是蘋果能成為行業龍頭的資本。

與諾基亞不同的是,Google看到了智能手機市場難得一遇的機會,開始建立Android(Google開發的操作系統)聯盟,並免費提供給廠商使用,樹立了智能手機的另一大幫派:安卓派,與蘋果分庭抗禮。

如今,手機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各自發力,搶佔市場份額,但仍避免不了手機銷量逐漸下降的趨勢。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發佈的關於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的一份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趨勢出現停滯,自2009年到2016年一直在增長的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在2017年第一次出現了下跌。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很早就在研究5G技術,力圖確立手機行業新標準。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表示,華為將於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並於2019年6月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機, 讓需要更快速度的消費者儘快享受5G網絡提供的極致體驗。

華為能像蘋果打敗諾基亞那樣打敗蘋果嗎?未來,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