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今天,我要和大家說一說烽火和大唐合併重組的事。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關於本次重組,從有風聲以來,到官方正式公佈,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雖然2018年才剛過去一半,但我可以確定,如果要評選今年的中國通信行業十大年度事件,這件事絕對可以入選。

一直以來,我們說全球有四大通信設備商,分別是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如果縮小範圍,只看中國通信設備商,華為和中興當然是毋庸置疑的第一梯隊。而緊跟在第一梯隊後面的,就是以烽火、大唐、普天為代表的第二梯隊。

眾所周知,中興目前受到美國禁售事件的影響,尚未走出困境。所以,第二梯隊的動向格外引人注目。例如,之前業內就盛傳,烽火會在中興事件中有所動作。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其實,我們國家通信行業的整體格局,基本上形成於20年前的國有企業體制改革。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巨大金中華,烽火普天下”。說的就是本世紀初,以巨龍、大唐、金鵬、中興、華為、烽火、普天為代表的民族通信設備商企業,共同開創了中國通信行業的繁榮時代。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七劍之中,巨龍倒了,金鵬倒了,只剩下另外五家還活著。這其中,就包括烽火和大唐。

首先我還是先介紹一下這兩家公司吧。

烽火科技

我們先來說說烽火。

我們通常所說的烽火,其實背後是一個龐大的企業家族。這個家族中的企業,基本上總部都位於華中重鎮武漢。

大家經常聽到烽火通信、烽火科技、烽火集團、烽火光谷這些叫法,可能並不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其實,它們都屬於我所說的企業家族。如果要給這個家族取個名,那就是——“烽火系”。而“烽火系”企業,追本溯源,都來自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小棗君畫了一張圖,大家看了就明白了: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我們通信圈裡通常所說的烽火,是指烽火通信,也就是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國內擁有較強實力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和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涵蓋光網絡、寬帶接入、光纖線纜、光配線等多個領域。其實說白了,它最大的強項,就是光通信領域。或者說,整個烽火系,就是靠光吃飯的。

烽火科技集團,是烽火通信的大股東。而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是烽火科技集團的絕對大股東(佔股92.69%)。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除了烽火通信之外,烽火科技集團還有幾家控股子公司值得注意:

  • 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迅科技)

全球領先的光電子器件廠商,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對光電器件進行系統性、戰略性研究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第一傢俱備光電器件芯片關鍵技術和大規模量產能力的企業。上市公司。

  • 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武漢虹信)

中國無線通信領域產品與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無線通信與信息解決方案和綜合服務,具備LTE基站、通信天線、無線覆蓋、無線傳輸與接入等移動通信核心技術,業務範圍覆蓋2G/3G/4G領域以及無線寬帶和行業專網。

  • 武漢長江通信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江通信)

主要從事物聯網、節能照明、通信配套等產業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及投資,產品及服務涵蓋定位、視頻監控、移動通信、節能照明、光纖光纜、光通信設備、信息系統集成和技術服務以及平臺軟件開發等多個領域,是所在領域內重要的信息技術產品及服務提供商。上市公司。

  •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理工光科)

公司是國內光纖傳感技術領先企業,擁有從光纖敏感材料、關鍵器件、智能儀表以及傳感系統的核心技術能力,形成了一系列光纖傳感監測系統與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上市公司。

我們還是從頭來說說烽火系的起源吧。烽火系的起源,就是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而這個研究院,堪稱是中國光通信的發源地。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大家一定都知道高錕先生吧?他是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也是公認的“光纖之父”。正是他1966年發表論文,提出用玻璃纖維作為光波導用於通訊的理論,奠定了光通信的基礎。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成功研製出傳輸損耗只有20dB/km的石英光纖。這算是世界上第一根可以用於通信的光纖。

在這樣的背景下,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於1974年正式成立(當時研究院是由原郵電部528廠和原武漢郵電學院共同組建,隸屬於郵電部),開展光通信領域的研究。

兩年後,也就是1976年,在條件極為艱苦的環境下,武漢郵科院的趙梓森用“土法”拉出了我國第一根短波長、階躍型光纖,並首創我國實用化光纖的製作方法和製造設備。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中國光纖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梓森

從那之後,武漢郵科院繼續在光通信領域不斷摸索,誕生了多項中國光領域的第一,樹立了自己在中國光通信行業無可挑戰的地位。

1999年,也就是國有企業體制改革風起雲湧的那個時期,由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武漢現代通信電器廠等十家發起人,共同出資設立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烽火的火種,由此點燃。

200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轉製為中央直屬的科技企業。

同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漢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決策:依託武漢東湖高新區,建設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

2011年,武漢郵科院設立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實行郵科院母公司層面的公司化改革。郵科院除光纖通信技術與網絡國家重點實驗室、網銳實驗室、研究生教育及後勤公司外,其經營實體全部平移到烽火科技集團。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現在的烽火科技集團,有著全球最為完善的光通信產品/解決方案,技術實力不容小覷。而武漢的中國光谷,也形成了以烽火、長飛為代表的產值超萬億的全球知名光通信產業基地。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武漢·中國光谷

大唐電信

說完烽火,再來看看大唐。

實際上,大家對大唐應該更為熟悉一些。畢竟,在3G時代,大唐曾經依靠TD-SCDMA這個“自主”無線通信標準風光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大唐,全稱是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簡稱“大唐電信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高科技央企。集團總部位於北京,皇城腳下,位置可以說是相當有利。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大唐電信集團

就像烽火來自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一樣,大唐也是來自研究院體系,只不過,它是屬於“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這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前身是原郵電部郵電科學研究院的主體——電信科學技術研究與系統設備開發部分。

郵電部郵電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57年,作為最早的郵電技術科研機構,為新中國郵電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50年代到70年代,我國通信網上的主要裝備均由郵電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成功,包括萬門自動的縱橫式交換機、大容量載波設備、微波通信設備和各種電話通信設備。

80年代,郵電科學研究院相繼完成了電信技術從機電式到程控,模擬到數字,銅纜到光纖的巨大轉變,開發出了一批新的系統和設備,為我國電信設備國產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1993年底,郵電部決定對郵電科學研究院進行改革,郵政與電信分離,軟科學研究與設備開發分離。

在這次拆分重組中,電信傳輸研究所、科技情報研究所、經濟技術發展研究中心、通信計量中心與電信規劃研究院整合組成獨立的郵電部電信科學研究規劃院。郵政所和三所整合組成獨立的郵政科學研究院。郵電科學研究院的其餘研究所組成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也就是現在的大唐電信集團的前身。

這邊稍微提下從郵電科學研究院拆分出來的另一家單位:電信科學研究規劃院,這就是後來的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現在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大家從下面的地圖上可以看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大唐電信(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其實都在一個大院裡,只是門牌號碼不同,一個是花園北路52號,一個是學院路40號。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1998年,由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13家企業發起組建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將其所屬的軟件研究開發中心、專用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等資產與業務投入到大唐電信。同年10月21日,大唐電信股票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碼600198。

1999年,經原信息產業部批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整體轉制,組建了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

2000年,大唐電信集團代表中國首次向國際電聯遞交的TD-SCDMA標準提案被採納,成為國際三大主流標準之一。

2002年3月,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掛牌成立,開始了TD-SCDMA的產業化階段。

然後,就沒然後了。

以上,就是“大唐系”的歷史。

我們再來看看“大唐系”的族譜,一樣是龐大而且複雜的家族體系: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這裡面,主要的成員是:

  • 大唐移動

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是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的核心企業,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TD-SCDMA的提出者、核心技術的開發者及產業化的推動者。大唐移動主要從事TDD無線通信技術(及後續技術)與應用的開發,專注於TDD無線通信解決方案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多網協調發展的融合。

  • 大唐電信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方向是集成電路設計、軟件與應用、終端設計、移動互聯網。

此外還有大唐半導體設計有限公司、大唐終端設備有限公司、大唐恩智浦半導體有限公司(大唐和恩智浦的合資公司)和聯芯科技。

大唐系旗下擁有電信科學技術第一、第四、第五、第十等研究所,都是我國老牌研究所,集團在通信及集成電路領域技術儲備豐富。目前上市公司有大唐電信和高鴻股份2家。

如果說烽火依靠自己的光通信強項,日子過得還算滋潤的話,大唐的日子就只能說是有點艱難了。

大唐系坐擁通信領域眾多核心技術,從資產規模上來看,其實不小,而且還擁有幾家上市公司。但是,整體業績卻相當“扎眼”。

大唐電信已經被ST(股市術語,就是財務狀況或其它狀況異常),2017年虧損26億,其中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3億。資產減值中,很大部分來自於“廣州要玩娛樂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商譽減值。廣州要玩是做網頁遊戲的企業,公司2014年被溢價收購。

內憂加外患,大唐電信這些年的業績一路下滑,可以說是相當危險。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2008-2017年 大唐電信業績走向(數據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烽火+大唐,真的有用?

好了,兩家公司都介紹完了,我們再來認真說說合並。

其實兩家集團合併,並不是一件突發新聞。早在大約一年前,就已經有了風聲。

在這裡,小棗君先對整個重組的來龍去脈做一個梳理:

2016年7月,國資委發佈公告,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童國華出任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黨組書記,正式執掌大唐電信集團。

2016年底,兩家公司董事長級互訪,雙方總會計師都有出現在訪問團中。當時,業界就有傳聞,大唐和烽火有可能進行合併。

2017年11月23日,上市公司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長江通信公告稱,公司於收到控股股東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通知,烽火科技的控股股東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正在與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籌劃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2018年1月25日,2018全球自動駕駛論壇在武漢光谷舉辦,武漢東湖高新區副主任夏亞民透露,大唐將與烽火合併,成立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總部就註冊在光谷。

2018年6月27日,國資委公告,同意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與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實施聯合重組,並新成立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集團總部設在武漢,列入央企序列。

至此,實錘落下。

根據消息,目前新公司處於註冊流程階段,各項合併事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實際上,對於兩家合併,業內人士的普遍反應都不算驚訝。

隨著通信行業增長勢頭的放緩,行業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烽火和大唐也不例外。前面說了,烽火還算勉強,大唐實在是夠嗆。雙方的合併,並不能改變整個行業的發展態勢,最多影響一下行業格局。

至於很多媒體炒作什麼“讓華為顫抖”,“讓美國膽寒”之類的,就是純屬扯淡了。我覺得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說出那種話。

大家可以看看2017年華為和中興公司的業績:(單位:億元)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烽火和大唐的業績不太好查,前面的圖大家也看到了,子公司比較多,並不是都上市,所以很多數據也查不到。

只能列一下烽火通信和大唐電信的業績:

關於烽火大唐合併,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據說烽火集團的總體業績有400多億,大唐有300多億。目前還無法證實。

即便如此,差距還是明顯的。別說華為,就連出事之前的中興,也要比它倆多一倍以上。

這次合併,與其說是強強聯合,更應該說是弱者抱團。

不過,從業務角度來說,大唐和烽火也確實存在互補,大唐的強項在於無線通信,而烽火的強項在於光通信。整合一下,端到端的產業鏈條更加完整,確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競爭力。

尤其是對於即將到來的5G,這是一次重大機遇。5G對通信基礎設施尤其是光通信材料有大量的需求,也會帶來基站建設的大量需求,這些都是烽火和大唐的主要業務。如果足夠努力,興許可以趁機搶肉。

儘管如此,小棗君對於這次合併重組並不是很看好。現在這個時代,企業只追求做大是沒有用的,必須要想辦法做強,這樣才能做久。體制內企業的很多問題,例如氛圍、效率、創新活力等,單純靠合併是解決不了的,必須進行更深層次更徹底的改革,才有可能解決。

1+1大於2是不可能的,能夠等於2就不錯了,更多的情況,是小於2甚至小於1。

總之,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這艘新船,究竟會駛向何方,就留待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