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板胡:音繞乾坤里,弦動百年間!

舞臺上,燈光流轉,生、旦、淨、末、醜和唱、念、做、打,交織出一片絢爛的梨園世界。沉浸其中的人們往往會忽略旁邊的伴奏,忘記了樂師們用樂器營造出來的音樂世界。但是對於一齣戲曲來說,伴奏會影響一部戲的整體風格。“如果說評劇伴奏只能剩下一件樂器的話,那一定是板胡”。從這句話裡,就能看出板胡對於評劇的重要性。

民族樂器板胡:音繞乾坤裡,絃動百年間!

板胡是伴隨著中國地方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擦奏弦鳴樂器,歸屬於拉絃樂器。板胡的音箱用椰殼或木製,面板用薄桐木板。琴桿用較硬的烏木或紅木,張二根弦,馬尾竹弓。音色明亮、高亢,適於表現熱烈奔放的曲調。它的名稱是因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又稱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和瓢,清代時曾別稱板琴。

其實,板胡的結構絕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區別在琴筒和千斤上。板胡的製作是一項技術活,從選料到製作,每一道工序都決定著製作的成敗,也影響著琴的音質。彷彿透過時空,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們窮其技藝,努力將制琴的工藝做到極致……

民族樂器板胡:音繞乾坤裡,絃動百年間!

琴筒又稱瓢,是板胡的共鳴箱,呈圓筒形,用堅硬的椰子殼做成,也有用木質、銅質或竹質的,七十年代以後還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琴筒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能使音響共鳴集中並造成板胡的特色。瓢大發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則發音尖嘯刺耳。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膠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優劣的關鍵,以用木質鬆軟、紋理順直、勻密、無痕節和水漬的梧桐木為佳。筒後口有的敞口,有的開五個音孔,呈金錢眼狀。

琴桿用紅木、紫檀木或花梨木製作,以貴重的烏木為好,琴桿為圓柱形,上端是琴頭,呈方形,開有絃軸孔。琴桿不宜過長,過長會有礙發音的優美,並加寬了指位,不便運指和掌握音準。

民族樂器板胡:音繞乾坤裡,絃動百年間!

絃軸多用琴桿木料或黃楊木製成,表面開有辯紋,裝在琴桿同一側面。目前大部分板胡已用木柄齒輪銅軸,調絃既準確又不會回弦。弓子用粗細均勻、富有彈性的江葦或其他竹子做成,比二胡弓子長而粗,上面裝的馬尾以白馬尾為好,出音柔潤。弓杆不宜過長或過短,過長笨重,過短不宜拉奏長音。板胡的千斤又稱腰馬,因在琴桿中部支弦而得名,是用牛角或紅木製成的扁形木片,用絲絃繫於琴桿下鈾到弦馬的1/3處。弦馬用竹或木製成,置於面板中央以上、板的 1/3處為宜,竹馬共鳴較大,發音也較渾厚優美。琴絃用絲絃或鋼絲絃發音比絲絃乾淨、明亮,泛音清晰。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音樂工作者和樂器製作者的努力下,板胡的製作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使許多新品種加入了"板胡家族"。其中有中音板胡、高音板胡,三絃板胡,竹筒板胡,秦腔板胡等等,都是"板胡家族"的"新成員"。隨著板胡形制的發展,板胡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斷地提高,表現力也更加豐富多彩,成為中國民族樂隊中不可缺少的特色樂器和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獨奏樂器,併為民族歌劇、民族歌舞和聲樂伴奏。

民族樂器板胡:音繞乾坤裡,絃動百年間!

著名板胡演奏家單丹峰

20世紀50年代後,又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深受廣大人民喜愛,流行於西北、華北、東北、東北各省區,尤以陝西、甘肅、山西等省最為盛行。最初,板胡主要流行於中國的北方地區,當地的許多地方戲曲和曲藝,比如像河北梆子,評劇、豫劇、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為主要伴奏樂器的。由於板胡和中國的戲曲、曲藝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因此它在演奏戲曲、曲藝音樂時最能發揮自身的特長,在地方戲曲和曲藝伴奏中,各地區的板胡善於表現各自不同的風格,富有獨特的地方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