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槓桿率

宏觀槓桿率

宏觀槓桿率一般用非金融企業部門(簡稱企業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的債務餘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來衡量。

各部門負債一般指通過金融市場或金融機構形成的負債。其中,企業部門債務包括本外幣境內貸款、國內公開發行的債券、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對外債務等。

政府部門債務包括中央政府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債務包括地方政府債券以及清理甄別認定的截至2014年末非政府債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債務。

住戶部門債務包括住戶部門從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委託貸款(主要是住房公積金貸款)以及證券公司融資融養等。

2017年宏觀槓桿率趨穩

2017年之前的一段時期,我國宏觀槓桿率上升較快,2012-2016年年均提高13.5個百分點。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經濟穩中向好及穩健中性貨幣政策有效實施,2017年我國宏觀槓桿率上升速度明顯放緩,全年上升2.7個百分點至250.3%。其中,企業部門槓桿率為159%,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是2011年以來首次下降,2012-2016年年均則增長8.3個百分點。政府部門槓桿率為36.2%,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2012-2016年年均則增長1.1個百分點。住戶部門槓桿率為55.1%,比上年高4個百分點,增幅比2012-2016年年均增幅略低0.1個百分點。

宏觀槓桿率趨穩的主要原因:

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加之全球經濟回暖,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居民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長,有助於穩定債務率。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1%,增速比上年高12.5個百分點;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上年高2.9個百分點;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增速比上年高1個百分點,比同期人均GDP增速也高1個百分點。

二是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及結構性信貸政策效果顯現,貨幣信貸總體保持適度增長。主要受金融體系抑制內部槓桿影響,2017年M2同比增長8.1%,增速較上年回落,在支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為穩槓桿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人民銀行採取有效措施,著力優化信貸結構。2017年產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下降1.7%,低效融資需求受到明顯遏制;房地產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0.9%,增速比上年下降6.1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增長22.2%,增速下降14.5個百分點。此外,委託貸款、表外融資等業務在金融去槓桿和規範管理的大背景下,增速明顯放緩。

三是地方政府融資擔保行為進一步規範,平臺公司等軟約束主體債務增長受到遏制,國有企業債務增速放緩。2017年,國有企業貸款和債券餘額與GDP之比較上年上升2.3個百分點,增幅比2012-2016年平均增幅低1.5個百分點。

過去一段時期我國宏觀槓桿率增長較快,與我國經濟的結構性特徵和發展階段有關:

一是儲蓄率較高,儲蓄主體與投資主體不匹配,權益融資不發達,導致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債務較快增長。這種情況下,如果債務使用效率不高,必然推高槓杆率。

二是貨幣化進程較快,特別是市場經濟推進、大規模城鎮化、房地產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快速擴大等因素,階段性地推升了槓桿水平。

三是金融深化加快發展,金融監管有待完善,出現了影子銀行加槓桿等現象。

四是國有企業和平臺公司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政府職能,造成企業部門槓桿率上升較快。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上述推升宏觀槓桿率的因素開始出現變化:

一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有望保持穩定增長,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然要求提高債務資金的利用效率,有助於帶動槓桿率下行。

二是我國商品和要素領域的貨幣化程度已經較高,伴隨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貨幣化進程也將趨於放緩,在槓桿率上會有所顯現。

三是金融監管加強,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對影子銀行導致槓桿率上升的狀況有所抑制。

四是地方政府債務約束硬化,政府融資擔保行為規範。

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進,加之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深入實施等,都將有利於宏觀槓桿率企穩甚至下降。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我國宏觀槓桿率有望進一步趨穩,並逐步實現結構性去槓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