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家房頂高高坐,圓圓的眼睛,大大的口,貓不像貓,虎不像虎。”雖然這條雲南民間謎語流傳至今,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答案是“瓦貓”了。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昆明農村地區的民居有一種民俗,就是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頂安置瓦貓。瓦貓用陶製作,造型為張著大口的貓,瓦貓造型為面目猙獰的神怪。 瓦貓的使用有一定的規矩,並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門外正對的方向有廟宇高房,或正對著一家人的房屋,就會認為不吉利,被對方“戧”著,影響了自家的財運,甚至帶來疾病或災禍,為此,就在自家房的大門和正堂屋頂安放一尊瓦貓。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瓦貓一般用陶土製作,成形後上釉燒製而成。每逢趕街天,街上賣陶器處必有賣的。有的地方是使用石頭雕成的貓,如呈貢馬金堡一帶,他們不叫“瓦貓”,而叫“石貓貓”。

在昆明,往屋頂放瓦貓,用於“避邪消災”的習俗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製作瓦貓的工藝也已經傳承了上百年。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5年,小窯村瓦貓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雲南民間瓦貓種類繁多,造型迥異,多為陶製,也有少量石制,有上釉和無釉之別。呈貢縣彝族無釉瓦貓,用黃泥土捏製而成,胸前有一塊醒目的菱形“八卦”圖,並塗有紅油漆,四肢站立於瓦上,長長的尾巴盤向右腿前,背部有龍刺狀,身為鱗紋,耳朵高豎,眼睛大而外凸,頭頂塗紅油漆“王”字,呲牙咧嘴,外伸紅舌頭,顯得十分機警。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鶴慶白族瓦貓,用黑土捏製,四肢粗壯有節,橫站於脊瓦上,尾巴直立上翹,身有鱗紋,嘴大開,舌頭外伸,上顎出奇大,下顎小,口內有四齒,眼睛鼓暴,耳朵豎立,怒目而視,凶氣十足。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呈貢彝族的琉璃釉瓦虎,後腿下蹲,前腿直立,站立瓦上,張嘴,如仰天長嘯,尾巴肥粗,背上有鱗紋,耳朵直豎,眼圓睜,呈現出一副兇猛威嚴的樣子。

文山壯族的上釉瓦貓,身子類似小陶罐,頭呈倒三角連接在身上,耳朵直立,眼睛大睜,眼珠點黑釉,嘴大張,上下牙齒四顆,舌向外伸,脖子繫有銅鈴,前腿合併,後腿分開,直立在一個三層圓形土坯上。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呈貢漢族黑釉瓦貓,有的身子為筒狀,前腿直立,蹲坐在脊瓦上,尾巴上翹捲曲在後,胸前有“八卦”圖形,耳朵尖立,眼大而突,鼻子成倒三角貼於面上,鬍鬚貼在左、右臉頰,口大張,牙齒突出。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瓦貓的需求越來越小,製作瓦貓的匠人也越來越少。“以前在老房子上都要放瓦貓,現在人們搬進了樓房,瓦貓的需求量越來越少了。這讓雲南當地以製作瓦貓為生的人很是擔憂。還有,會這項手藝的人也越來越少。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地做瓦貓的匠人說,做一隻瓦貓最快要兩個小時,先在機器上把身子和頭分別做好,晾乾以後結合加固,再加上五官,頭部完成以後把手粘上,整個結構就基本成型。瓦貓的手一定要做成彎的,這樣就不會斷裂。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和泥、塑性、粘結、燒窯、打磨、修飾……看似樸實簡單,卻都經過幾十道細緻的工序,費勁周折,歷經千錘百煉才得以修成正果。每一隻透著靈性的瓦貓都傾注著匠人的心血,更代表瓦貓的傳承。

一隻站在屋頂的貓,竟然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