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美元兌離岸人民幣中一度升至6.9126,創下最近一年多新高,離2016年12月底的最高點僅一步之遙。3月27日,美元兌離岸人民幣還一度低至6.2370,這意味著,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裡已上漲近一成。
人民幣加速貶值緣由何在
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裡已上漲近一成,這種變化主要還是最近一個月完成,直到央行決定自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人民幣匯率才開始止跌企穩。
深究6月中旬以來的人民幣加速貶值主要是由於三個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動:
1、中美經濟前景預期分化。美國經濟仍處於過熱階段,而去槓桿帶來的金融條件過快收縮導致市場對中國下半年經濟預期較為悲觀;
2、中美貨幣政策分化。6月份中國央行並未跟隨美聯儲加息,隨後的降準和國常會表態更確認了貨幣政策轉向結構型寬鬆。
3、政策主動引導。目前來看,外匯風險準備金迴歸標誌著匯率政策開始轉向,但基本面和貨幣政策決定了人民幣短期仍有貶值壓力。
人民幣貶值誰家吃麵?
人民幣貶值衝擊比較明顯的一個板塊為航空板塊。鑑於航空公司的主要負債一般以美元計價。人民幣貶值會增加航空公司實際成本,對其構成利空。這從近期A股市場航空板塊的走勢明顯弱於大盤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自6月以來人民幣加速貶值的這一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總體出現下跌,但主要航空上市公司的股價跌幅明顯高於大盤,如中國國航、南方航空等航空股6月以來跌勢慘烈,跌幅均超過33%,東方航空跌幅26%,同期上證指數跌幅11.35%。
此外,數據顯示,上半年,歐菲科技匯兌損失高達3.25億元,是其同期淨利潤的43.82%。歐菲科技主營業務為光學光電和智能汽車類業務。公司在半年報的風險提示中表示,公司海外銷售和採購原材料佔比持續增長。根據測算,在其他變量不變情況下,以6月30日美元中間價6.6166為基準,假設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變動1%,期末美元淨負債7.09億美元可能產生的稅前匯兌損益為4690.58萬元人民幣。
上半年,恆力股份的匯兌損失也過億,約1.17億元,是其同期淨利潤的6.14%;緊隨其後的東山精密上半年匯兌損失約7419.3萬元,是其同期淨利潤的28.42%。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日盤前,A股有190家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匯兌損益情況,其中102家匯兌損益為負值,88家匯兌損益為正值。從具體額度看,目前匯兌損失超過1000萬元的公司有9家,超過1億元的有2家;匯兌收益超過1000萬元的公司有6家,超過3000萬元的有4家。
誰吃到了人民幣貶值的甜頭?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佔我國出口總額均超過一成。整體來看,人民幣持續貶值並非一次性調整,未來仍然有一定的幅度的貶值空間,將構成紡織行業的持續利好。從人民幣貶值利好角度考慮,海外業務佔比大的紡織服裝公司將更大程度受益。
據統計,當前A股市場紡織行業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海外業務貢獻了公司半數以上的收入。其中,華紡股份、上海三毛的出口收入佔比超過了80%,中銀絨業、申達股份、嘉欣絲綢、華升股份等的出口佔比也超過了70%。以華紡股份為例,公司主要產品為印染布和家紡成品,產品出口收入佔了公司營收的大頭。
從2018中報顯示來看,除了出口主導的紡織企業,一些公司也在兌匯中吃到了巨大的甜頭。如北方國際上半年匯兌收益達5033.55萬元,暫居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匯兌收益首位,同期公司淨利潤約3.51億元,也就是說,單匯兌收益就貢獻了淨利潤的14.35%。北方國際的核心業務為國際工程承包,在半年報披露的上半年營業收入中,國際工程承包業務佔比高達41.98%,貨物貿易佔比達36.78%,外匯風險主要與美元、歐元有關。
緊隨其後的萬華化學、海康威視上半年匯兌收益達4000萬元左右,分別為4042.28萬元、3903.91萬元。萬華化學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化工新材料公司,據公司在半年報中測算,在其他變量不變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1%或下降1%,對利潤影響分別為830.9萬元、-830.9萬元。
從人民幣波動對不同行業影響看,一般而言,依賴於原材料進口的企業,人民幣升值將帶來收益,如石油化工、鋼鐵、化學纖維、汽車服務等行業受益明顯;產品出口型企業將受益於人民幣貶值,半導體、其他交運設備、紡織製造、白色家電、橡膠和通信設備等易獲得匯兌收益。此外,航空運輸、房地產開發、房屋建設等擁有較多外幣負債行業將受益於人民幣升值。
結語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定向降準之後人民幣匯率貶值破7是大概率事件。在中美經濟走勢分化、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美元升值週期下,中國政策層絕不應重演2014-2016年的“棄外儲、保匯率”悲劇,而是應當效仿歐洲、日本(2014-2015年歐元、日元匯率大幅貶值20%,反而促進了歐洲、日本的經濟),避免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化干預,允許人民幣匯率在合理水平上進行貶值。
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市場化推進,匯率彈性提升,雙向波動區間加大,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中國實體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加大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意味著,加強和提升匯率風險管理能力仍是企業的“必修課”。
閱讀更多 新浪理財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