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字經(淨土宗)

佛教三字經(淨土宗)

(淨土宗又名蓮宗)

晉慧遠,住匡廬,結蓮社,德不孤。

魏曇鸞,修妙觀,生品高,瑞相現。

唐道綽,暨善導,唱專修,為妙道;

此法門,三經說,大經該,小經切。

觀經語,最驚人,許五逆,得往生。

三藏教,所不攝,佛願力,誠難測,

一稱名,眾罪滅;臨終時,佛來接,

下中上,根不齊,一句佛,同生西,

既生西,皆不退,親見佛,得授記,

淨土宗,真簡要,協時機,妙中妙。


晉慧遠,住匡廬,

慧遠大師(334~416年),俗姓賈,東晉時人,雁門郡樓煩縣人(今山西原平),隨從道安法師修行。引用老莊思想來解釋佛經。住廬山東林寺。

結蓮社,德不孤。

慧遠大師專門倡導淨土法門,皈依者眾從,集結蓮社。與劉遺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共修淨土法門。

魏曇鸞,修妙觀,生品高,瑞相現。

曇鸞(476~542年),雁門(今山西 代縣)人 。淨土宗高僧。時患“氣疾”,乃外出求醫。至江南,從陶弘景習方術,得《仙經》十卷,攜經北返,如法修煉。遇到了天竺三藏菩提留支,以《 觀無量壽經》授之。鸞焚仙經而修觀經。著《往生論注》二卷,《 略論安樂淨土義》一卷等。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佛道兩教的關係,耐人尋味。

唐道綽,暨善導,唱專修,為妙道;

道綽(562~645年),倡導口唸佛號的淨土宗祖師。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俗家姓衛。14歲出家為僧,初習《大涅盤經》,後居於汶水石壁玄中寺(今屬山西交城)。寺中存有曇鸞和尚碑,記載曇鸞一生事蹟。道綽習讀多遍,對此非常珍視,決心要繼承曇鸞開創的事業。為信眾先後講《無量壽經》近二百遍。著有《安樂集》兩卷。

善導(613~681年),臨淄(今山東淄博)人。俗家姓朱。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被尊為淨土宗第二代祖師。日本淨土宗奉為高祖。貞觀十五年(641年),赴幷州拜道綽為師,後到長安光明寺傳淨土法門。

此法門,三經說,

淨土法門,主要有三部經典。

大經該,

《無量壽經》二卷,人稱為大本,說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果滿成佛,國土莊嚴,十方唸佛眾生,往生彼國等事。概括無遺。

小經切。

《阿彌陀經》一千八百餘言,人稱為小本,略說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等事,令人口頌聖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最為切要。

觀經語,最驚人,許五逆,得往生。

《觀無量壽經》攝機最廣。 十惡五逆,臨終苦逼,十聲稱名,即得往生。

三藏教,所不攝,佛願力,誠難測,

一切教典中,只有《華嚴經》《觀經》中有提及。阿彌陀佛的願力,非凡人不能測度。

一稱名,眾罪滅;臨終時,佛來接,

一心稱頌阿彌陀佛的名號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臨終時,剎那之間即得接引。

下中上,根不齊,一句佛,同生西,

不管根器如何,只要唸佛,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既生西,皆不退,親見佛,得授記,

一但往心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會退轉。蒙受佛授記,證入種咱菩薩智地。

淨土宗,真簡要,協時機,妙中妙。

淨土宗是一切法門最簡單最重要的。當今之世,最為合宜。佛法無一不妙,而淨土法門,尤為妙中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