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首富》中關於錢的思考

社會壓力太大,大家都夢想著自己能一夜暴富。但假如有一天你真的富到懷疑人生了,是好是壞還真說不準。電影《西虹市首富》的叫座就帶火了這麼一個有趣的話題:給你十個億,而且必須在一個月內花光,途徑要合法,還不能留下任何實體資產,你會怎麼去解決這個“難題”呢?

《西虹市首富》中關於錢的思考

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會被電影裡面荒誕不經的情節所逗樂,感嘆“有錢真的是為所欲為”。電影在看似誇張的情節背後,其實也隱藏了很多投資理財的道理。

《西虹市首富》並不止步於告訴我們諸如“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這類大路貨道理。它還想要告訴觀眾的是,這些事情的發生,並非是看似不合常理的偶然。

隱性的事實是:有錢人的錢會生錢,這是至高的資本和資源。哪怕消耗無度,一個機會撿到了,甚至是機會自己撞上門來,錢就又會越花越多。

窮人的錢呢?窮生窮。之前王多魚過著的窮日子,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與之對應,莊強的兩句話,“哪怕成為他的一條狗,又有什麼不好”、“為五百塊踢了假球”。這兩句都被藏在笑料背後,直到挖出,方顯出一個傾斜的社會翹板:在一次次花錢之後,每筆錢的走向,均是複雜難解的,待它們落進普通人的袋子裡,錢已是“不值錢的錢”了。

一開始王多魚只是想著能最快的花掉十個億,但這錢就像有繁殖能力一樣,你花得越多賺得越多。也許這就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原因吧。

所以,與其說《西虹市首富》是在渲染“有錢是真的能為所欲為”,還不如說《西虹市首富》在告訴你:有錢人為什麼更有錢?

《西虹市首富》中關於錢的思考

錢滾錢,財富越多,撬動的資源就越多。對於富人來說,他們能把大筆不用的資金去投資,就算有所虧損,也有另外的項目來彌補。

而普通階層的人們基本都是拿著固定工資,還要操心車貸房貸,根本不敢去投資,這樣畏畏縮縮的心態反而失去了賺錢的機會。要想成為富人,不能只靠固定資產,你還需要學會投資理財。但必須要守住風險底線。在這個基礎上,用自己所擁有的財富和資源做槓桿,從而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獲取更多的財富,雪球自然也就越滾越大。

《西虹市首富》中關於錢的思考

由工資性收入向財產性收入的轉變的背後,主要在於自己思想理念的轉變。投資理財之所以看上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涉足的領域,是因為投資的本質是個人認知能力的變現。

就像這部一定會為你帶來歡笑的電影一樣,如果笑過以後就算了,繼續安於現狀、不做他想,那若干年後你會發現,有人通過自己當初嘲笑的情節而人生反轉,登上巔峰。

而你卻不得不接受現實的嘲笑,成為最終被收割的那一茬。

電影中的幾個橋段其實都有現實中的影子。收購不良資產、盤活,然後再進行處置,在從中獲得巨大利潤的同時,也開發了土地附屬物的價值。股權投資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雖然會產生收益的槓桿效應,但是也同樣導致風險的疊加。股權投資的期限較長,所投入的資金必須與之相匹配。否則,用短期的資金去參與中長期的股權投資,必然會出現流動性的問題。

總之一點,投資人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相應的配置。

在投資市場上絕大部分投資者更加關心的是在市場的走勢、高點、低點或者是上市公司他們的基本面,甚至是國家的政策等等。但是卻沒有去思考過自己內在的這些心態,或者是觀念上面的這方面的一些學習,或者是調整。

《西虹市首富》中關於錢的思考

在投資市場上我們最需要學的一個心態,叫做敬畏心。因為每一個投資者在市場都是其中的參與者,其中的一員。作為普通的投資者,我們必須得清晰地知道在投資市場上,市場的力量比我們個人投資者的力量更大的。國家證監會,他們對市場上法律法規政策性的一些調整,我們沒辦法去幹預,甚至沒辦法去預知。但是當市場做出法律法規性的這些調整的時候,我們必須得有這份敬畏心。

所謂敬,是因為我們如果有盈利,我們所有的盈利就是來自於市場,所以我們敬,因為我們在市場有所得。

所謂的畏,也就是說市場並不因我們個人的需求、我們的意志、我們的喜好而改變。也就是說市場大,我小。而且當我們去對抗的時候,我們會損、會耗、會滅,所以在這種無力、資源有限、結果不可改變的時候,我們必須得有這種畏懼,才能夠生存、保存下來。

希望大家都能變成有錢人。

然後。

然後我就找你們做朋友。

《西虹市首富》中關於錢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