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被列为宋金十大名曲,但是关于作者的争议,远超这首词本身

靖康之难是宋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它直接导致了宋朝半壁江山的沦落,北宋王朝由盛而亡。间接的影响就不是很容易说清了。在此期间及前后一段时间内,各行各业数量众多的宋朝人士被迫北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国的发展,加速了汉民族文化的传播。一首被列为宋金十大名曲的《春草碧》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春草碧》一词一般认为是吴激所作。吴激的身份说起来有点复杂。他本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靖康二年,奉命出使金国,被扣留不归,并被任命为翰林待制。吴激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为金初词坛盟主,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吴激的身份虽复杂但却清晰,而《春草碧》一词的归属却不清晰。在戏曲音乐论著《唱论》和《乐府阳春白雪》中都署吴彦高(吴激)作。但在元好问编写的《中州乐府》中,却署完颜璹(shú)作。完颜璹为金宗室成员,金世宗的孙子,亦以词著名。元好问编写《中州乐府》,目的是以诗存史,不会凭空把这首此词归之于完颜璹。不过写《唱论》的燕南芝庵和《乐府阳春白雪》的作者李渔似乎也不是凭空虚构。因此,这首词作者究竟是谁,千年未判。

这首词被列为宋金十大名曲,但是关于作者的争议,远超这首词本身

海棠红

春草碧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阑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这首词大意是:经历几番风雨过后,红的海棠,白的梨花都已落尽。到此快意赏玩,感慨于春日为何来去匆匆,自己本来天生酒量小,不能尽情玩赏。更可笑那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瞬息即逝。在箫鼓笙笛的乐声中,众人诗酒开怀。遥见一位倚栏美人,从前似曾相识。旧梦已断,回忆往事,令人心醉!当年美好春光已永远逝去,眼前唯见繁英落尽,春草繁茂,一片葱绿。

这是一首借伤春入笔,抒发词人对"故苑春光"无限怀念的抒情词。词人不仅是感叹春光的流逝,而是寄寓了对往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

两宋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风水轮流转,先是契丹称雄,接着女真强大,后来蒙古崛起。金后期,受蒙古压迫,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得不迁都汴梁,往日繁华的故都燕京,很快变得荒凉萧条,昔日的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瞬间成为过眼云烟,美好的往事只有留存在记忆中了,词人伤春的目的正在于此。

这首词被列为宋金十大名曲,但是关于作者的争议,远超这首词本身

梨花白

上片抒发伤春的情感。首句“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写出了几番风雨过后,春色消逝的凄凉景象。词人触景伤情,思绪联翩,无限怅惘涌上心头,由春光的流逝,想到了美好岁月的不再,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几番风雨",点出春光不再的原因,"“不见”二字,点出春光不再,道出了词人对春光的深沉留恋与伤感。当那嫣红的海棠与如雪的梨花确实已"不见"时,无限的惘怅便自然而然地涌上了词人的心头。不得不感慨“底事胜赏匆匆 ”,春日为何来去匆匆!而词人“正自天付酒肠窄”,酒量本来就小,又怎能尽情地玩赏这匆匆的春光。"更笑老东君,人间客"。更可笑的是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责怪上天不让春光久留。东君:古代传说中专管春天的神。因春之消逝而嘲笑司春的老东君像是匆匆来去人间的过客,转瞬即逝。词人用一个"笑"字来传达无尽的惆怅与留恋,可谓强颜欢笑,内心的痛楚无以复加,读来更是让人心酸。

这首词被列为宋金十大名曲,但是关于作者的争议,远超这首词本身

底事胜赏匆匆

下片转为剖析词人的心理情态。“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虽然是胸中愁肠百结,但幸有新翻的笛曲,酩酊大醉后的信手挥毫。“望中倚阑人,如曾识”,那醉望中的美人,似曾相识。也许她可以帮助词人荡除心中的烦恼与忧愁。这只能是词人的一厢情愿。"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阵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旧梦已断,回忆往事,令人心醉!当年美好春光已永远逝去,眼前唯见繁英落尽,春草繁茂,一片葱绿。“春草碧”是点晴之笔。道出了今日燕京的荒凉与故苑后宫的萧条。唯有春草凄凄绿,不解人间愁。句式凄绝哀婉,写出了词人对国势不振,国家的衰亡的无限感伤。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感叹盛世的不再,心中不禁悲凉无限。全词就在这悲凉的意境中结束,给人以无限悲怆之感,读来意韵绵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