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第二次,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去留學

出國前,孩子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家長都會參與其中。出國後,想到他已長大,要學會獨立,便決定讓他來選擇自己的人生,讓他靠自己的能力規劃未來。然而卻不知道,為了成長,少不經事的他到底承擔了多少……而孩子越長大,越傾向於報喜不報憂。

“第一學期上課聽不太懂,我下課要花比別人多很多的時間看書,第二個星期才發現聽懂了一些。上的課還是我沒學過的,別人聽課算複習,但對我來說全是新內容。”

“每兩個星期就考一次試,考完試還有一大堆homework,都要算進期末成績裡的。前次考完瘋趕作業,落下兩天的課沒複習,還沒緩過勁來,這不又要考了。”

“拼死拼活的把Homework搞定了第二天就會有quiz,第三天就要解決一個project,第四天就要小組討論,第五天就要做presentation,每晚都要熬夜寫論文,但沒過幾天就是Final,真是沒完沒了的due due due.... ”

國外大學寬進嚴出,學業壓力不禁成為了每個留學生的考驗。每週花40個小時在學習上卻仍無法取得好成績的學生大有人在;為了保持優秀的成績,長期犧牲睡眠,對社交和課外活動更是分身乏術的學生也不勝枚舉。

如果有第二次,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去留學

所有的這些,都是留學生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而這一切,如果在離境前早有準備,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不學習也不會社交,入學初期就收到各種警告的Zoe

就讀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Zoe,因為對澳洲大學的教育制度和嚴格的處罰政策不甚瞭解,第一次離開父母的她整個大一階段都沒有重視學習,只是盲目地跟從其他學生,例行公事地寫寫作業,考考試。此外,因為語言的不適應,她羞於跟其他學生一起交流,所以在社交上也只是畫地為牢,沒有任何突破。

跌跌撞撞終於熬過大一,但沒想到剛進入大二,就收到了學校的probation(留校察看)的處罰決定,原因是GPA過低。隨後在第二學期學業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她的成績依然不達標,面臨著被休學的危機。

原本以為國外大學很寬鬆,是自由和包容的聖地,可Zoe在收到一次次警告之後才明白,自己真的很失敗,最基本的學習沒有保證,想社交也是力不從心。

從入學就沒有意識到海外大學的殘酷性,將意味著你已經落在了別人的後面。但如果真的知道努力學習,就真的會成功嗎?


為GPA苦苦掙扎,徘徊在崩潰邊緣的Alex

如果有第二次,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去留學

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多倫多大學的Alex,曾天真地以為可以輕鬆地度過大學生活,但大一學年結束後,他三門B,兩門C的成績讓他深刻意識到了GPA的重要性,並意識到它是不可逆的。

為了提高成績,他比在國內讀書時更下功夫去學習,他見過凌晨4點半的圖書館,也曾在星巴克鏖戰一夜刷題。但因長期的熬夜讓他課上精力不集中,課後複習效率低下,成績的提升收效甚微。

於是Alex便寄希望於課外活動和實習,期望著依靠各種豐富的經歷為他的簡歷添光添彩。然而在畢業時,勉強合格的GPA根本無法讓他順利申研,再多豐富、光鮮的履歷也無法掩蓋本科GPA的缺陷。

曾經那麼努力學習卻還是拿不到高分。參加那麼多課外活動也是走馬觀花。對於Alex來說,學習和社交就像是握在手裡的沙子,越用力越抓不到。

當你被學業壓力困住裹足不前的時候,不免會豔羨那些看上去毫不費力就玩轉留學的大神們——Tim或許就是你每次都會仰望的那個人:


同學眼中的“怪咖”學霸,習慣了孤獨的Tim

如果有第二次,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去留學

芝大的General Education在全美獨樹一幟,素以苛刻的標準和繁重的學業壓力著稱。在這所名校中,Tim可以算的上是在學術專業上出類拔萃的人。每門課程GPA成績不低於3.5;專業前三總有他的名字;年年校獎學金都必有他的份;課上,他是教授最喜歡的學生,考前,他是同學們最喜歡抱的“大腿”。

他是被貼上“學霸”標籤的優等生,更是被貼上“怪咖”標籤的獨行俠。為了保持高分GPA,他放棄一切社交娛樂活動,把一切時間投入到學習中。為了能通過考試,熬夜看書複習;為了出色完成作業,能在圖書館坐一天;為了在課堂上和教授互動,早起跑去教室佔領最佳位置……

海外留學這幾年,Tim沒有睡過一次懶覺,也從未在十二點之前休息過;他沒有參加過一次社交活動,更沒有交過一個朋友,甚至連芝加哥都沒有逛全。學校、宿舍、圖書館是他最常去的地方。

高分成績的背後,是數不盡的心酸,犧牲太多,讓他覺得幾近麻木,唯有孤獨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上帝賜予每個人的時間也都是相同的。但無論是混日子的差等生,亦或是人人崇拜的學霸,或許都很難保證留學生活的天平不失衡。

不懂得海外大學的嚴苛制度,沒有學習目標和留學目標的Zoe,只是漫不經心地混日子,終究會面臨被大學淘汰的危機,更別提實現留學成功了。

沒有明確的學業規劃和科學的時間管理能力,找不到正確提升GPA的方法,讓眾多留學生像Alex一樣,直到畢業,都沒有拿到優異的成績,同時又錯失了眾多社交和發展其他能力的機會。

而只顧及學習,站在GPA的頂端的Tim,為了學術成績付出了太多,完全犧牲的社交和睡眠,也並非真的能在未來獲得耀人的成功。


在海外大學學會時間管理並不容易

諸多的學習項目,作業和考試,每一個都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精力,所以他們必須合理安排僅有的時間。但想要科學地管理時間,就必須要先實現高效的學習,這樣才能保證3S(3S,即study, sleep和social)的平衡。

而重中之重是我們要意識到,留學是大量時間和金錢的投入,拿到Offer僅僅是一個開始。做好學業規劃,不要跟風選課,不要拿任何一次考試試水,更不要抱著“我先慢慢適應一段時間”的心態開始留學生活,因為GPA是不可逆的,因為開學兩個星期後學生就要面對作業和考試。

眼看孩子的離境日越來越近

成績本優異的他/她如何在海外大學嚴苛的教育體制下繼續保持優秀?

如何在科學的學業規劃下,讓您的孩子實現真正的留學成功?

以往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留學生想要獲得高效時間管理能力和學習規劃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大學期間儘可能保持並提升GPA。因為它是你拿獎學金、申請讀研、參加實習、進入職場的重要的敲門磚。想要精準提升GPA,就要先了解GPA的構成:

如果有第二次,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去留學

如上圖所示,海外大學的分數並非是一錘定音的,課堂表現、作業、論文、大小考試,都是決定你GPA的決定因素。這也表明,GPA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在每個環節都腳踏實地認真對待才能獲得的。

所以我們要重視起GPA的重要性,找到一個合理的方式,幫助留孩子快速適應海外教育體制,高效學習,以便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睡眠和投入社交活動中去,最終實現真正的留學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