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爲什麼

人離不開水。金木水火土,中國人講五行,水是其中一角,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礎,缺少不得。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朱彝尊在《食憲鴻秘》中說,“從來稱飲必先於食,蓋以水生於天,谷成於地。天一生水,地二成之之義也。人非飲食不生,自當以水谷為主……不可不精潔。”

天先於地,水先於土,水之於人,舉足輕重。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什麼樣的水是好水,古人有不少研究。就拿朱彝尊來說。他認為製作飲品,不論茶酒,都以山泉水為上,烹飪則宜用江湖水,論養生,則“第一江湖長流宿水”為最。大江大湖中,長流水最活,有土性而無土滓,又得日光照曬,吸收日精月華,所以養生。

這種水,一般的方法可取不到,朱彝尊有秘訣。在江湖水長流通的港內,夜半時分泛舟中流,用壇甕將水舀回。壇甕要多帶一些,因為水還要沉澱、過濾,不是取回來就能用,多帶一些才不枉費功夫。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帶回的水裝入大缸中,用青竹棍左旋攪一百餘回,水中起漩就住手,上加用竹篾製成的蓋,靜置三天。三天後用潔淨木勺把存了三天的水舀入空缸,舀到七分為止。缸內餘水滓淘洗乾淨,令缸潔淨,再把別缸水舀入此缸七分。

這樣逐缸倒運後,再用竹棍旋攪後蓋好,三日後再舀過缸,去泥滓,如此三遍。然後預備清淨的灶鍋,水入鍋煮成滾透,舀取入壇。每個壇裡還先要放上三兩白糖霜,然後入水,蓋好,停宿一二個月方可使用。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方法之複雜,足見重視。但對李時珍來說,朱彝尊對水性的區分,還嫌太粗呢。李時珍把江湖水歸為地水。他認為,流水者,水性也有動靜剛柔之分,水性本成則體重,勞之則甘而輕。細細區分,江湖水分順流水、急流水與逆流水。順流水性順而下流,又名甘瀾水。急流水湍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達。逆流水洄瀾之水,其性逆而倒上。這三種之中,順流水飲用為好。但李時珍稱天水為一,地水為二,認為地水還是不如天水。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這樣的觀點對明清醫家、茶家影響很廣。《西遊記》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間修藥物,君王筵上論妖邪”中,行者幫朱紫國國主調理雙鳥失群之證,將二兩藥粉,和著龍馬便溺,搓成丸子。要半空飛的老鴉屁,緊水負的鯉魚尿,王母娘娘搽臉粉,老君爐裡煉丹灰,玉皇戴破的頭巾三塊,五根困龍鬚作藥引,特別強調,要用“無根水送下。”

江河湖海之水俱不行,非要“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無根水。”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紅樓夢》裡,妙玉是極懂茶的,她請寶黛等人入內飲茶。黛玉只當她呈給賈母的茶,用那舊年蠲的雨水,已是極上品,隨口問道:“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就冷笑起來,覺得黛玉乃是個大俗人。原來她這“梯己茶”用的是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妙玉的一句話很關鍵,“來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可見以她這個茶家來看,輕浮二字,才是烹茶用水的真諦。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一說到茶,就不免想找找大宗匠陸羽是如何說的。陸羽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的也是山泉水。陸羽和當朝宰相李德裕有交,李德裕受薰陶,也愛飲茶,他認可的泡茶之水,只有一處,惠山泉。可見唐朝的茶家喜歡山泉水。

不妨再有一個證據,證明李時珍的以天水為上,是入明之後才有的觀念。由元入明的賈銘,極為長壽,是有名的養生家。他向朱元璋進獻過《飲食須知》,是他養生的心得總輯。賈銘對茶、酒等飲品的態度,只有一個字——少。不過《飲食須知》中,關於水也有不少講究。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人居城中,最常吃用的水,就是井水。井水的商品,是所謂井華水,及清晨從井中汲取的第一桶水,這桶水最清亮,用來煉丹,藥效最好。要求再高一點,就得去取千里水。取來之後,不能立即用,要倒在大盆中,用瓢揚灑千萬回,“有沸珠相聚”,才可以,朱彝尊的用水之道,就到賈銘的這裡。

但這對賈銘來說只是基本要求,再往上是節氣水。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二是占卜日。每天清晨,賈銘都要取初汲水稱重。重量大,這個月雨水就多,重量輕,這個月雨水就少,配合節氣,能看出該月水質好壞來。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不同節氣,取水的方式、時辰、方位也都不同。穀雨水,最好去長江取,端午水,應當在午時取,小滿、芒種、白露之日,不能取水,有毒。還有些取水的時機,不能錯過,錯過就要等一年,比如五月五日若是有雨,一定要上山伐竹,內裡必有神水。立秋日五更時分,一定要去打井華水,不論老幼各飲一杯,卻“瘧痢百病”。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賈銘玄而又玄的用水之道中,也有天水的一席之地,而且區分極細。有天雨水、立春節雨水、梅雨水、液雨水、臘雪水、露水……等等。但沒有任何一種天水,是他認為可以用於泡茶的。賈銘並非全不飲茶,所以大概真如他所說,天水雖然“甘淡”,可大多性涼而寒,對養生沒有益處。妙玉奉為上品的梅上雪,在賈銘這裡,只有一點好處,“密封陰處,數年不壞”,僅此而已。

那麼,為何明清的茶家就喜歡“輕浮”的天上水了呢?從道理來說,可以理解。天一生水,水既然自天上生,沒沾染土氣的自然純淨些,更為雅潔。從實用上說,就沒有什麼原因嗎?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或許是因為飲茶的習慣變了。明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年,朱元璋下令罷造團茶,改為直接進貢葉茶。原來上貢的大小龍團,製造都要耗費相當的勞力,不及葉茶方便簡易。自洪武朝開始,葉茶就代替了團茶的地位。

團茶也叫固形茶。從唐至宋元,雖然固形茶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泡茶時要搗碎、研磨這一點,是沒有變的。如今日本的抹茶,就是中國茶道古風的遺留。後來以大紅袍等巖茶、葉茶聞名的福建,在唐代,是以“蠟麵茶”、“研膏茶”聞名的,這樣的茶,都需烹煮。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烹煮的水,就不妨硬一點,使茶的浸出物更高,茶湯滋味更為醇厚,回味更強。而且烹煮,水和茶滾在一起,煮水和煮茶是一回事,既如此,也不怕水的滋味會影響茶,反而是煮水的火候,要求嚴格得多。

就在妙玉等人用梅上雪泡茶之前,劉姥姥飲了一盞用舊年蠲的雨水泡的茶,說:“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她喝的滿天星之類,用井水一類的硬水熬一熬,或許還可以入口。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至於宋朝的點茶,就更要硬一點,密度大一點的水了,若是水密度不夠,茶末居然沒有浮上來,形成好看的“粥面”,那還點的什麼勁。同樣,點茶法最重水溫,微沸初漾最好。

古人泡茶用雨水,還要陳年久貯,究竟是為什麼

改為葉茶後,煮水是煮水,泡茶是泡茶,既然分了兩個環節,沖泡的水,就不妨“輕浮”一點,細膩、順滑、甘甜,不影響茶本身的滋味。要得到這樣的水,也只能用天水,因為天水“耐久貯”。賈銘、李時珍、朱彝尊,都提到這一點,朱彝尊用江湖水,但雨水也有研究,三年的陳梅水,用來洗畫上的汙垢,是至妙物。這樣“輕浮”的水,要停宿三年才行,不是耐久貯的天水,還真沒有辦法。

道理是道理,古人論事,看來也不全憑推想,於感官的複雜程度上,今人或許不如古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