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積大橋新舊印象

嘉積大橋新舊印象

萬泉河原嘉積大橋於2007年10月10日實施試爆拆除。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11月30日10:30分正式實施爆破拆除。當日,大橋附近兩岸上下,雖有警察維持秩序,但遠站觀看的人很多很多,誰都等待著這驚心動魄的一刻。隨著爆破聲響起,震撼在人們心靈裡的是一種歷史回味與對新建大橋的企望。

原嘉積大橋始建於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撥款380萬元,並指派華南公路工程指揮部勘測設計及施工,請蘇聯專家作技術指導,公路總局第二工程局第二工程處承建,歷時2年3個月,施工過程中解決炸掉大河石的難題,選用的鋼筋須經過砂紙反覆擦磨光潔,要求嚴格。大橋於1955年竣工。

解放初,嘉積溪仔碼頭是唯一輪渡碼頭,由南下大軍戰鬥英雄王阿四擔任輪渡長,人工撐渡過往車輛。過往車輛多時,船工們就要日夜不停的來回運送,若河水暴漲則只得停渡擺運。鑑於海榆東線的日漸繁重的交通運輸,交通部門購置回一艘機輪渡船運車輛,但還是不能適應交通運輸的需要。直到1953年3月,萬泉河河面上盪漾起一曲大橋建設者之歌。

當時很多本地人當上工地的民工,今天,他們已白髮蒼蒼,此刻,他們當中有人觀看那爆炸拆除滾起的濃煙,津津有味談起當年工作的情況,聲調激昂。當時的海南,除了南渡江鐵橋,嘉積大橋是第二大橋,而南渡江大橋畢竟是日本侵瓊時為掠奪而造的產物,嘉積大橋則是新中國誕生後在海南東線國道上建成的最大最長的橋,它在人們心中的份量是可想而知的。它在戰略上對保衛海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重要,通車之後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都由部隊把守安全,繼而由公路部門派專人執槍保衛。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文坡大隊派出民兵1個班日夜輪流執槍守值。

嘉積大橋從建成通車起到拆除整整52年,它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非常深刻的。最初時人們對它的感覺是突兀、新鮮、驚歎,汽車隆隆而過,橋體震顫,這時若有第一次步過大橋的行人,難免有點害怕,但稍許之後,它安穩了,又感覺到非常安全而堅固。橋身長500米,在人們當時的概念裡,它真是很長很長,走在大橋上,看大橋上下,萬泉河兩岸,椰林列陣,綠意森碧,河面河水滔滔,閃光耀銀。大橋東北岸,嘉積鎮日新月異,嘉積糖廠、攔河大壩,構成了主體圖景。有了這座橋,再大的洪水也不能漫及大橋了,它只能從人們腳下奔騰而過,咆哮得再猛烈也難以為害了,唯有順伏東流而去。

隨著萬泉河原嘉積大橋拆除,人們有點難捨與可惜,又有一種新的期望。2007年5月,新嘉積大橋動工,總投資為6000萬元,由中鐵第四工程局承建。本橋為拆除原嘉積大橋(簡稱舊橋),在原位置重建新嘉積大橋。橋位下游百米外搭便橋,雖然使人們過往不那麼順暢,甚至在七八月發了幾次大水把便橋沖垮了,人們只能坐輪渡過河,可也沒人發出抱怨,幾個船家還發了一點小財。

大橋建設者們日夜加班,科學施工,新嘉積大橋於2009年1月1日建成通車。不是工地人,怎知道工程是如何一樁一樁地進行?勞動者們無時無刻都在艱苦奮鬥,攻克難關,艱苦與快樂、疲勞與堅韌互相交織,這樣才能鑄灌起了一座橫貫萬泉河的大脊樑。當新嘉積大橋橫空河面的時候,人們忽然感覺,這新的嘉積大橋好像是一夜之間長出來的,它不但像彩色圖片真真實實嵌在人們的眼眶中,而且它非常具現代感,巨大的橋體橫空出世,長掛萬泉河河面。若把它喻為彩虹,那就要在傍晚時分,站在東岸觀賞,太陽西落點在大橋背面,有多種自然光線包裹在橋體上閃閃發光,那不是彩虹是什麼。若要把它比喻為巨龍,那得到晚上,大橋上的高柱燈忽地亮了起來,那華麗光照,五光十色,銀瓤金燙,虛幻如夢,而且那光是顫動的,恰似龍鱗閃閃、蛟龍過江啊。

日月穿梭,漸漸地又有無數的新添物景為新嘉積大橋做新的鋪墊襯托,使之更加凌空倚世。身站大橋之上,透過寬闊的河面向北而望,萬泉河岸邊,一種壘積木塊式的建築群櫛次鱗比,很像誰揮一筆把油畫色塊重重地劃抹而過,遮蔽了半邊天幕,當寬闊的萬泉河面波浪無興時,它就是一幅靜畫,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大橋附近南岸邊建起了一座現代風格的建築,可歌舞表演,可休閒坐觀河景,如有徐風吹來,那水清風和之感會使人身心為之一暢。從大橋下穿過的寬敞明亮的沿河公路,猶如長藤生瓜,串起了沿河村莊,連起了博鰲亞洲論壇,一路鮮花成景趣,車在花中馳,人在花中走,令橋上觀光有了更高更廣更美的視界。由於視野開闊,觸景怡人,新嘉積大橋漸漸成為觀光者、揹包客、車族的最佳留影點。站在橋上,腳下是清清萬泉河水,上游是攔河大壩,或東北仰望,或南或西遠觀近瞻,高樓、綠海、碧山、白雲,構成了新嘉積大橋的美麗新畫卷,令人歎為觀止。(原載《瓊海通訊》2017年5月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