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的生态进击

贴近亿万求职者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麻烦,这不是一个小目标。这背后需要不间断的技术创新、丰富的场景来支撑,需要整个招聘行业谋求共识去推动、去构建和实现,更需要企业有决心,有恒心。

智联招聘的生态进击

文 | 张瑾萱

“你很可能会活到一百岁”、“三段式人生必将消亡,多段式人生即将登场。”

伦敦商学院两位教授Lynda Gratton和Andrew Scott所著的《百岁人生》对人生规划,尤其是职业规划给出的预言值得所有人反思:在长寿时代,我们需要自我更新,拉长的生命周期可能会面临两份或者多份职业的选择。

事实上,即使一生中只从事一种职业,能够找到完美工作的概率也并不算高。智联招聘在进行2017年最佳雇主调研时发现,36%的求职者从事最近一份工作的时间不满1年。每年近四成的流动率,也侧面说明了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求职者在四处奔波寻找新机会。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当下,互联网招聘平台无疑充当着“当代伯乐”的角色,只是在亿万千里马面前,仍有难掩的尴尬:信息冗繁、真假难辨。

当提高就业质量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线招聘行业的破局之道又在哪里?通过大数据挖掘、迭代技术和发展用户社区的网络效应,打破信息不透明的弊病,为效果负责,这无疑是最为明智的做法了。

以智联招聘为例,作为运营了20多年的老牌公司,最独特的优势就是多年沉淀下来的数据了,这种依托时间累积效应的职业发展数据,是后起之秀难以在短时间通过市场营销的手段超越的资本。AI时代的智联,正是凭借数据江湖腾飞的时候 ,也是颠覆在线招聘行业的最佳时机。据了解,他们不仅在实现人岗的精准匹配,还以期在全职招聘以外的环节拓展,让一切与人力资本有关的机会都通过数据与人建立连接,实现一站式价值变现。

而其价值变现的方式和生态构建的路径,无疑也给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

01 | 突围传统招聘市场

一直以来,招聘市场都是蓝海,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年新高。

另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2017年在线招聘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8.2亿元,比2012年增长近200%。

纵然招聘行业在互联网+时代有效的解决了求职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大缩减了以往人才招聘所消耗的成本。但是,多年来萦绕在传统招聘市场困顿却始终存在。

智联招聘的生态进击

在求职招聘过程中,JD和简历的同质化情况比较普遍,无论是企业还是应聘者都很难根据这两组内容判断对方信息的真实性,也很难获得促进决策的有效参考,这成为阻碍招聘网站发展的高墙。求职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机会,不得不通过频繁的跳槽来“试错”;企业也经常约到候选人面试后才发现跟自己想要的对象相去甚远。此外,网站信息短时间数倍增长,筛选简历和浏览JD的精力消耗越来越大。

智联招聘一直处于行业领头羊位置,重构求职招聘流程,让传统的基因得到迭代,与时俱进的满足用户体验,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还关系到整个行业的进程。如果巨头们不革自己的命,就会被别人革命。

2010年,郭盛出任智联招聘新任CEO后,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有意摆脱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商角色,建立全新的企业文化,完成从人力资源一站式服务供应商到职业发展平台再到人力资本生态领导者的一系列转型。

由“填鸭式”展示简历及招聘信息到重视用户体验,为结果负责,智联招聘实现顺势而为的路径是技术赋能。

智联招聘针对求职者和招聘岗位建立了多维度的数据标签,形成了庞大的人力资源数据库,通过对JD和简历的深度学习,探索企业的招聘需求和求职者的技能是否契合,在标准化需求上首先实现精准。

为了进一步判断双方的偏好和个性化需求,智联招聘还根据HR、求职者的行为数据跟踪他们的招人和求职偏好,在彼此“适合”的基础上,满足“喜欢”的条件,从满足找到工作,到满足找到好工作;以及从招到人变成招到合适的人。

为了让更多体现个性化需求的数据反哺使用体验,智联招聘还上线了“内容社交”功能——“职Q”,这一职场社区每天产生的互动数据,像是一个能源库,源源不断的供给至算法这台“发动机”上。

02 | 7年磨一剑“新生态”

时代浪潮之下,企业不仅要拥抱变化,更要引领变化。

“在自我驱动力革新下要形成新的形态,做人力资本生态的领导者。”这是人工智能时代,智联招聘对行业的重构,也是对自身基因的重构。

那么,人力资本生态领导者何解?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大数据赋能生态中的人与机会,实现精确匹配,围绕可以变现的机会,不断丰富场景,从而实现和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

智联招聘的生态进击

智联招聘针对人才和机会创建了多维度的数据标签,并且随着数据的累积和挖掘,标签体系不断丰富。

以财务职位为例,单这一个职位的标签就多达360个,实现精准推送后,这一职位的JD(即职位描述)点开率提升了42.1%;简历投递率提升了19.4%。职位和简历里的标签串联起来,可以呈现人与机会360°画像,在相互寻找时,平台根据标签把需求双方推送给彼此,有效的节省了筛选信息的精力,并能识别双方真实诉求,离最优的结果更近。

这个闭环的生态链覆盖职业发展的全周期,如果说每一个工作经历是一个点,职场人的职业生涯就是一条蜿蜒前进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对于企业的人才寻猎都是非常重要的坐标。在智联招聘打造的生态中,人才的每一个新的技能、每一份新的工作经历、每一个角色转变的瞬间都将被一一记录,见证用户从学生到白领再到高阶人才的全生命周期。

在智联招聘构建的愿景中,人力资本生态中各种元素之间将不断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创新思维的碰撞不断孵化新的“物种”,从而实现自身的新陈代谢。

未来,灵活就业会逐渐成为常态,每个人都可以为招聘需求双方搭建桥梁,或者出任顾问的角色,生态中将呈现“人人皆猎头”的局面。更多人将通过“斜杠”生活获得工资之外的收入,甚至每个人都能通过碎片化的智慧共享获得收益。

可以预见的是,在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心态下,智联招聘内生的能量与爆发力在拓展这个生态的边界。

03 | “千人千面”图鉴

智联招聘的数据江湖每天都有新成员的加入:平台拥有1.6亿职场人与415万企业活跃用户,每天63万+的新岗位上线……在智联招聘,去过一年中有5600万人获得撮合面试机会。

智联招聘的生态进击

但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想做到精准匹配,优化用户体验,让每一个用户都享受到定制化的服务和内容,是产品端需要实现的落地效果。

在最新的版本里,智联招聘依托自身的海量用户数据和行为数据,能准确的判断求职者的技能特征和求职偏好,推荐求职者喜欢且适合的职位信息。现在打开智联招聘的官网,用户登陆进入“个人中心”后,即定制化的个人职业发展专区,平台根据算法判定,推荐适合你的职位,解放职位筛选的精力。

让人才价值最大化的还有智联招聘新布局的“内容社交”模块——“职Q”。“职Q”不仅可以根据毕业院校、从业经历为你建立基础职场人脉,还能为你推荐同行业、同一职业的盟友,建立圈子和社群。求职及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及问题,都可以通过人脉的智慧及资源分享得以解决。

智联招聘的生态进击

▲|“职Q”界面截屏

受益于智联庞大的数据基础,未来,针对每一个人都可呈现一幅人力资本价值图谱,在人岗精准匹配上继续丰富标签。比如某公司有一个职位,年薪30-50万,它需要算法、Java、数据库等技能标签,这样就可以根据技能标签来评估求职者的未来收入,纳入图谱。如果求职者实际面试了该岗位,则招聘企业就为这名求职者的身价做了一次背书。

把各个信息渠道串联起来,用数据来驱动招聘业务。在线呈现求职者的360度画像,让HR更好的评估和决策。这便是智能基因的智联,在新时代交出的企业升级答卷。

04 | 潜行者的进击

修内功,广结友。

站在风口也要懂得起飞的姿势,在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过程中,有眼光、有远见的企业不会只将关注点放在自身建设,而是带动整个行业起航。

在打造开放式的人力资本生态的基础上,智联招聘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互相赋能,实现能量共振。近年来,其先后入资51社保、脉脉、猿圈等战略伙伴,孵化新物种,不断拓展生态边界。

智联招聘的生态进击

具体来看,智联的资本布局依然是围绕着生态链条进行,51社保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保服务,帮助智联招聘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服务的价值链;猿圈则聚焦在垂直领域的人才测评,提高编程类岗位招聘效率,帮助智联在IT领域拓展服务深度;脉脉则是大家最熟悉的,作为国内最大的实名制职场社交平台,其拥有丰富的用户触达场景,社交化属性增强粘性,成为智联的社交延展。

跨界延伸,最怕扩张疯狂却造成主业精力不足,导致业务分散,最后不得不用主业利润去弥补跨界行业,这也是吴晓波在《大败局》中总结大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

智联则不同,投资领域看似广泛,焦点却高度聚合,将专业的团队纳入自身体系,这一系列的内外部动作,都使智联招聘的品牌形象更趋于年轻化和智能化,为智联的前景铺平了方向。

如同宇宙中有卫星围绕的主星球,孵化具有价值型的项目和企业,是互联网巨头的习惯,整合产业链不仅是实力使然,同时也是强化自身行业地位的需要。

05 | 结语

贴近亿万求职者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麻烦,这不是一个小目标。这背后需要不间断的技术创新、丰富的场景来支撑,需要整个行业谋求共识去推动、去构建和实现,更需要企业有决心,有恒心。

亦如智联招聘CEO郭盛所言,任何行业里成功的,往往并不是跑得最快的和第一的兔子,而是有耐心看准方向真正去坚持方向的乌龟,这样成长起来的企业生命力才足够顽强。

而招聘行业是个辛苦的行业,想要走的更远,更需要谨记“志在千里的目标,始于百忍千锻的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