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要堅持趣味主義

教育也要堅持趣味主義

梁啟超說:“假如有人問我:‘你信仰的什麼主義?’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我生平對於自己所做的事,總是做得津津有味。我所做的事,常常失敗,可以嚴格地說沒有一件不失敗,然而我總是一面失敗一面做。因為我不但在成功裡頭感覺趣味,就在失敗裡頭也感覺趣味。我每天除了睡覺外,沒有一分鐘一秒鐘不是積極地活動。然而我絕不覺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為我每天的活動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樂,補得過物質上的消耗而有餘。”

梁啟超把趣味作為人生信仰,認為趣味是生活的原動力,沒有趣味的生活毫無意義。除了睡覺之外,梁啟超的每天的生活都充滿趣味,他一生從政從文,樣樣做得熱情洋溢,他的一生簡直是一部趣味生活史。梁啟超一生涉獵甚廣,在文學、史學、西學、政治等領域都頗有建樹,正是因為充滿趣味才能產生無窮的熱情和幹勁,從而深入專研,做出舉世矚目的成就。

梁啟超在教育子女時也堅持趣味主義,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主。在給思莊的信中他說:“專門科學之外,還要選一兩樣關於自己娛樂的學問,如音樂、文學、美術等。”教育他的老白鼻樑思禮時他更是用各種有趣形式激發其背書的熱情。早在那時候他就開始進行寓教於樂的實踐,把教育和學習變成輕鬆愉快的事情,成功點燃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

他從來不逼迫孩子們學習,也不會對孩子們的選擇橫加干涉。梁周洋是梁啟超的第五代後人,梁思成的曾孫女,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外孫女。她說梁啟超的趣味教育理念對她的影響很深,“他教導我們要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追求的,學東西都要有興趣”。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她最後放棄金融學,開始學習國際關係學並取得學位。

學習雖然辛苦,但不應該成為一件痛苦的事情。學習的過程是由不懂到懂得,由一知半解到深刻理解的過程,啟迪智慧給人們帶來成就感,這些都會給人們帶來快樂。從梁啟超的趣味主義中,我們能感受到大師的意氣風發、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天下事紛繁複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堅持趣味主義,讓孩子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找到樂趣,像大師一樣享受學習和生活的過程。

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堅持教育的趣味主義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們學校有個教練的女兒喜歡穿漂亮衣服,小小年紀有了自己獨特的審美,是個裙子控。她媽媽就引導她說:“你看你那麼喜歡穿漂亮裙子,你長大了做設計師吧,按自己想法設計出更多的漂亮衣服。”孩子聽了很高興,而且真的開始為未來的設計師生涯做準備:刻苦學習、努力學畫。因為她知道要想做設計師需要系統的學習,要考上設計學校,要有一定的繪畫功底,只有現在努力、打好基礎以後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這位媽媽每天都會陪孩子畫幾幅服裝設計圖,和孩子一起把這些衣服做出來,給家裡的芭比娃娃穿上,這是孩子一天最開心的功課,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鞏固了繪畫技巧,培養了動手能力。

教育也要堅持趣味主義

愛迪生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而只有強烈的興趣才能促使一個人付出99%的汗水。沒有趣味的教育就是趕鴨子上架,無法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忍受學習中的枯燥和艱辛。

如何堅教育的趣味性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正如紀伯倫在詩中說的:“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有他們真正想要的,他們才能努力去追求。

其次,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優勢智能。我們不是孩子,我們並不知道他真正想要的,但是在孩子迷茫無助的時候,我們應該給出建議、做好顧問,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優勢智能。孩子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興趣廣泛卻不持久,所以需要家長幫助孩子發現他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做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更容易取得成功。

學習是辛苦的腦力勞動,所以家長要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讓孩子樂在其中,愛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