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最近电影《我不是药神》风靡全国

其实在我国古代

有一位备受爱戴的“药王”

他不仅在医药史上有着杰出贡献

崇高医德也被世人称赞

他就是隋末唐初名医——孙思邈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少年立志成名医

孙思邈小时候就灵泛

还勤奋好学

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7岁就开始熟读诸子百家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上帝给他打开了一扇门

也关上了一扇窗

小思邈体弱多病

家里为了给他治病

砸锅卖铁 东拼西借

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

终于治好了他的“顽疾”

经历了生死的孙思邈

也看到了平民没钱看病的窘境

于是给自己定下职业规划

立志要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从此埋头苦研医术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为了增长知识

他开始啃古代医书

可是光看书不行啊

毕竟实践才能出真知

于是闲暇之余

他走访民间

寻求治病经验

有时为了得到一个单方

一味药材

或一种制药的方法

不远万里

爬山涉水

虚心向人请教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经历无数次的实践

孙思邈二十几岁时

就成为了技术达人

找他看病的人排起了长队

作为良心医生的典范

他治病从来只收成本价

对于没钱看病的人

不但免单

还腾出房子给远道来的病人住

并亲自熬药给病人喝

一生为医拒做官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孙思邈医术高超

在民间获粉无数

名声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早在隋文帝时

就开出高工资

请他去宫里当“国子博士”

他不为所动

一心只想坚持自己的理想

冒着丢脑袋的危险

谎称自己有病在身

无法进朝为官

再三推辞

拒绝了皇帝的好意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到了唐太宗时

孙思邈已经白发苍苍

唐太宗还以高官重爵为诱

号召他入朝当官

他依然坚守初心

心里挂念着那些穷苦百姓

再次say no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即使终身不仕

当唐太宗的长孙皇后

因难产而生命垂危

太医束手无策

唐太宗情急之下派人来请时

医者仁心

孙思邈毅然答应前往救治

而出于封建礼仪

医生不能接近皇后的“凤体”

该如何给病危的皇后瞧病

但这可难不倒他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他一边向宫女细问其病情

一边要来太医的处方病历认真阅读

知晓情况后

吩咐宫女取一条红丝线

自己捏着一端

另一端穿过竹帘

系在皇后的手腕上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一番“悬线诊脉”

孙思邈知道皇后是胎位不正

于是让宫女把皇后扶近竹帘

选定穴位后猛扎一针

皇后疼得浑身颤抖

随及婴儿呱呱出生

顿时皇宫内外欢呼声一片

纷纷为他打call

著书立作终成“药王”

看病之余

孙思邈坚持研究中草药

为了采药

他攀悬崖、穿峽谷

跑遍了家乡的山岭沟壑

还在家乡开辟了药材园

种植药材

大大降低了药材的成本

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

加上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

历时数十年

孙思邈编成了两本

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在养生学方面

他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

当时全国流行食用“五石散”求长生

孙思邈仔细研究后

认为这是种比毒蛇还毒的慢性毒药

但是连皇亲国戚都在用的药

怎么才能变成“违禁药”呢

知难而不畏难者方为勇者

一方面孙思邈上书皇帝

说明五石散的危害

希望可以禁止这种药物的使用

另一方面四处宣扬五石散的危害

一开始大家都不信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五石散逐渐地被弃用

他认为

想要长寿

需注意饮食、劳动锻炼

讲究个人卫生

民间传言他活到142岁

侧面佐证了他的养生理论

是有科学道理的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作为德艺双馨的代表医家之一

孙思邈备受历代医者和百姓尊崇

也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曾隐居浏阳

为百姓治病

在当地享有很高声誉

老百姓为纪念他

修建了一座药王庙

后虽不幸被毁

“药王街”作为长沙市天心区地名

一直沿用至今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