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相張居正《權謀》之謬數、機變、諷諫(新譯)

謬數卷九(謬數,謬術,使人錯誤的方法)

知其詭而不察,察而不示,導之以謬。攻子之盾,必持子之矛也。

譯文:知道對方詭詐的陰謀卻故意裝作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也不揭露出來,讓對方走到荒謬的地步。攻擊對方的盾一定要以能夠對方的矛。(這就叫做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

明朝名相張居正《權謀》之謬數、機變、諷諫(新譯)

智無常法,因時因勢而已。即以其智,還伐其智;即以其謀,還制其謀。

譯文:智謀沒有固定的法則,因時間形勢而變化。智謀就是用別人的智慧來對付別人,用別人的謀略來制約別人。

間者隙也,有間則隙生。以子之伎,反施於子,撥草尋蛇,順手牽羊。

譯文:間就是裂痕,有了裂痕就產生了可以被人利用的機會。用他的伎倆反過來施加到他的身上,就像扒草尋蛇,順手牽羊一樣容易

彼陰察之,我明示之。敵之耳目,為我喉舌。借彼之口,揚我之威。

譯文:敵人暗中刺探我的情況,我就公開的展示一些虛假信息。讓敵人的耳目成為我的口舌。借他的嘴來宣揚我的神威。

明朝名相張居正《權謀》之謬數、機變、諷諫(新譯)

機變卷十(隨機應變的方法)

身之存亡,繫於一旦;國之安危,決於一夕。

譯文:一個人生死存亡取決於某一天的抉擇,國家的安危決定於某一日政令的荒廢。(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唯智者見微知著,臨機而斷。因勢而起,待機而變。

譯文:只有智者才能夠見微知著,臨機而斷。依仗形勢而興起,等待時機而行動。

機不由我而變在我。故智無常局,唯在一心而已。

譯文:時機不由我決定但運用時機卻在於我。所以智謀沒有固定的局式,只不過在於心智的靈活的運用罷了。

明朝名相張居正《權謀》之謬數、機變、諷諫(新譯)

機者變也。惟知機者善變。變則安,不變則危。

譯文:時機是善變的。只有能夠洞察時機的人才善於隨時機的變化而變化。善變的人就能夠安身立命,否則就會有危險。

物必先腐而蠹生,事必有隙而讒起。察其由,辨其偽,除其隙,讒自止矣。

譯文:物品一定要先腐爛了才會滋生蠹蟲,事情一定是有了裂痕才會流言四起。審查事物發生的原因,辨別其中的真偽,阻塞它的裂痕,讒言自然就停止了。

知機者明;善斷者智。勢可度而機可恃,然後計可行矣。

譯文:能夠看清楚時機的人就是聰明,善於按時機來決斷的人就是智慧。形勢可以預測而時機可以把持,然後計謀就可以施行了。

明朝名相張居正《權謀》之謬數、機變、諷諫(新譯)

處變不驚,臨危不亂。見機行事,以計取之,此大將之風也。

譯文:能夠在變亂中不驚慌,面對危難不自亂陣腳。見機行事,靠計謀來智取,這就是大將的風格。

將錯就錯,以訛傳訛,移花接木,巧取豪奪。

譯文:利用敵人的錯誤來向敵人傳播錯誤消息,用敵人的錯誤言論來訛詐敵人,用敵人的資源來種自己的花果,巧妙的爭取,勇猛的爭奪。

敵快我慢,以智緩之;敵強我弱,以計疲之。

譯文:敵人快我方慢,就要用計謀來延緩敵人的攻勢;敵人強大我方弱小,就要用計謀來拖垮對方。

釜底抽薪,此消彼長。敵緩則我速,敵弱則我強。此亦機變也。

譯文:把柴火從鍋底抽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方失去那方就能獲得。敵人的速度變緩慢了,我方的速度相對就變快了;敵人的實力變弱了我方就強大了。這也是時機變化的道理。

危在我,而施於人。故我危則人危,人不欲危,則必出我於厄難。

譯文:危難在我方,就要轉施到別人身上。所以我方危難別人也就危難,人們都不希望有危難,就一定會把我從危難中解救出來的。

明朝名相張居正《權謀》之謬數、機變、諷諫(新譯)

諷諫卷十一(規勸的方法)

諷,所以言不可言之言,諫不可諫之諫。

譯文:諷諫,就是說不能直接說出來的話,勸誡不可以勸誡的事情。

諫不可拂其意,而宜恤其情。諫人者宜為人謀,不為己慮。

譯文:勸諫者不可以忤逆對方的意願,而需要體恤對方的情感。勸諫者應該為對方考慮,而不是為自己謀劃。

或激之勉之,以證其不可行也。或諷之喻之,以示其繆。

譯文:有時用激將,有時用勸勉,來證明他的意圖是不可行的。有時用譏諷,有時用比喻,來展示對方的謬誤。

明朝名相張居正《權謀》之謬數、機變、諷諫(新譯)

進而推之,以證其不可行也。諫不宜急而宜緩,言不宜直而宜曲。

譯文:按照對方的思路推斷下去,來證實對方的意圖不可行。勸諫,不宜操之過急而應該慢慢來緩和,言語不能太過直白而最好委婉一點。

嬉笑之中蘊乎理,詼諧之中寓乎道。

譯文:在玩笑之間蘊含著道理,在詼諧之中寄託著道義。

見君之過失而不諫,是輕君之危亡也。夫輕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為也。

譯文:看到君主的過失而不去勸諫,是輕視君主的危難。這種輕視君主的危難的事情,忠臣是不會容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