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木耳的吃法要注意哦!

夏天來了,木耳的吃法要注意哦!拌木耳是夏天很多人喜歡的涼菜,

美味爽口,營養豐富。

然而就是這一盤常見的涼菜

卻讓7歲的金華女孩黑木耳過程中,

有一個致命的錯誤,

可能你的家人都在犯。

一盤黑木耳讓一家人身陷險境

7月27日,雯雯媽媽前兩天泡發的黑木耳做了一道涼拌木耳,而這盆木耳泡發後在窗臺上一直擱置了兩天兩夜。

雯雯和媽媽吃了很多,弟弟沒吃幾口。第二天,三人先後出現了嘔吐、腹瀉等情況,弟弟情況不嚴重,對症治療後好轉,雯雯和媽媽則是情況急轉直下。

7月31日傍晚,母女倆同時轉院至杭州,雯雯住進了浙大兒院綜合ICU。浙江省疾控中心對她的血液樣本做了檢查分析,血液呈現米酵菌酸陽性,且存在中毒的劑量效應關係!中毒的罪魁禍首確實為米酵菌酸。

入院一週多來,綜合ICU已經先後為她做了4次血漿置換,相當於全身換了4次血,同時實施連續血液淨化治療及對症治療。然而,雯雯的情況每況愈下,逐漸出現神經、肝臟、呼吸、血液、循環等多個系統和臟器衰竭。臨床上,4個臟器系統出現衰竭,死亡率接近100%。

夏天來了,木耳的吃法要注意哦!

久泡的黑木耳為何危害如此大?

事實上,這些年,

黑木耳中毒的病例屢見報道。

2017年7月,福州總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裡,28歲遼寧姑娘畢雪因為一碗泡了兩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現肝衰竭、腎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黃疸。

2016年7月,溫州董先生和畢女士夫妻倆吃了木耳炒雞蛋中毒。董先生吃得少,症狀輕,很快自行恢復。但畢女士中毒較深,先是厭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2天后逐漸發展成肝衰竭、腎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黃疸、膿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搶救。

而這些黑木耳中毒病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黑木耳一般都泡發了2天以上。

浙江省疾控中心進行了實驗得出結論:在保持良好衛生環境的情況下,黑木耳浸泡過程中很難產生毒素米酵菌酸;

患者食用的導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斷與其家中特定外部環境有關,比如浸泡時周邊同時存在過期變質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滌乾淨而殘留食物殘渣,而變質和殘留的食物殘渣會成為米酵菌酸形成的溫床。

木耳在室溫下經過兩天兩夜泡發後,椰毒假單胞菌大量繁殖,它產生的米酵菌酸毒素是死亡率最高的毒素之一,在50%以上。椰毒假單胞菌最喜歡37℃左右的氣溫,在26℃左右毒性最大。

米酵菌酸毒素的毒性強烈,潛伏期在2至24小時,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繼續發展實質臟器將受到損害,出現黃疸、肝脾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等症狀。

目前對於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並沒有特效藥,只能對症治療。

目前已知有三種食物極易引起產生椰毒假單胞菌併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夏天來了,木耳的吃法要注意哦!■北方較為常見的臭米麵製品,這是一種將玉米、高粱、小米等糧食以水浸泡發酵製成,用以制面條、包餃子、烙餅等食品;

■黴變後的玉米麵,極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經過長久泡發的木耳、銀耳,以及新鮮銀耳。鮮銀耳中米酵菌酸的檢出率遠遠大於乾製銀耳。

浙江疾病預防控制專家提醒大家:

1、建議每次只短時間浸泡當餐食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過夜的黑木耳。

2、黑木耳浸泡後如發現有異味或手摸感覺有粘液產生,請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3、保持良好的廚房衛生環境,不留剩飯剩菜,及時洗淨餐具,不留食物殘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