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数据库,是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老年人数据库,这是一个很基础性的工作,编者也曾为一些地方政府编制养老信息化方案,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我们的相关部门对本地老年人口状况掌握的并不多。

以前大家以为民政局应该是掌握老年人信息最多的部门,也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监管部门和推动者,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从目前来看,很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对自身养老方面业务的定位是对特定老年群体的服务,而不是全部,他们往往只是起到兜底作用,对本辖区内的90岁以上老人、贫困老人、失独老人的兜底,而其他绝大部分老年人的老年生活他们是不涉及的。所以民政部门基本上只有他们兜底的那部分老人的信息,而且很简单。那么,户籍管理部门呢?他们是管户口的,应该清楚吧?其实也不是,因为户籍管理的静态特征很明显,上面的信息恐怕只有在变动时才会更新,而且户籍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不重要,所以上面的信息也很有限,而且也不能反映老人当前的状况,更麻烦的是,户籍部门只有本地老人的信息,对于投靠子女或者前来养老的外阜老人的信息少之又少;还有,就是社保部门,但它们也仅有本地享受养老保险的老人信息,而农村老人,没有参加社保的老人以及外埠老人的信息也是没有。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只有老人的基本信息就够了吗?远远不够,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体系,就需要对老人的各类信息都有动态的掌握,这些信息包括:老人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等;子女或监护人信息,包括:姓名、关系、地址、电话等;疾病、诊疗及用药信息,这些能反映老人当前的疾病方面的状况;身体指标动态数据,比如:血压、血糖、心跳。。。等等,这些能反映老人当前身体状况,并根据身体指标数据作出预警和预测。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需要采集的数据和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