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與陶淵明(一)

珵素

一般在介紹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時,人們總會強調一下東晉大將軍陶侃。雖然陶侃究竟是否為陶淵明的曾祖,現在存在不少爭議,但陶侃是陶淵明的族人大概是不會錯的。《宋書》中記載,陶淵明年輕時擔任小官,因為自家祖上有陶侃這樣人物,自己做這樣的小官,實在是辱沒自家名聲,因此就辭官回家,不再出仕了。也有人認為,當時在陶淵明已經表明態度不願出仕時,依舊有人推薦他做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陶侃的關係。

既然陶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作為陶侃的後人,陶淵明的家境為何會那麼貧困呢?這還要從陶侃本人說起。

陶侃與陶淵明(一)

陶侃,字士行,鄱陽梟陽(今江西都昌 )人,後移居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陶侃出身寒門,雖然很有才華,但苦於無人引薦,因此一直在家。一次鄱陽郡的孝廉範逵途徑陶侃家,陶侃的母親見家中沒有什麼能拿出來招待範逵,就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換了些酒菜招待範逵,範逵離開時,陶侃又送了百餘里。陶侃一家的行為令範逵十分感動,於是範逵就將其推薦給了廬江太守張夔,張夔就任命陶侃擔任督郵,自此陶侃正式踏入仕途。

但當時還是西晉,朝中的大臣多是北方人。北方世族大多將南方人視為亡國之人,因此十分輕視。當陶侃被舉薦來到京城時,南方人與北方人之間的矛盾十分激烈,加之當時藩王之間爭權奪利,不少南方人都在權力鬥爭中犧牲了,最著名的就屬陸機、陸雲兩兄弟。這種形勢下,沒有什麼背景的陶侃自然也沒有能力讓朝廷認可自己,在洛陽待了幾年後就離開了。

陶侃與陶淵明(一)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局勢一片混亂,朝廷急需人才穩定政局。當時,江夏一帶發生叛亂,朝廷派劉弘前去鎮壓。劉弘上任後,就任命陶侃為長史率領先鋒部隊開赴戰場。當時的戰局對劉弘極為不利,但陶侃卻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數次與叛軍主力交戰,最終擊潰叛軍,平定了叛亂。

幾年之後,揚州刺史陳敏見朝廷無能,於是起兵試圖割據江南。劉弘任命陶侃為江夏太守抵禦陳敏的弟弟陳恢。陳敏與陶侃本是同鄉,於是就有人在劉弘面前挑撥。然而劉弘不為所動,向陶侃表明了自己對他的信任。陶侃深受感動,在平叛一事上盡心盡力。

陶侃與陶淵明(一)

次年,劉弘病故,不久陶侃的母親也去世了。陶侃於是辭官服喪。服喪期滿後,陶侃被任命為東海王司馬越的參軍。當時的江州刺史華軼推薦陶侃擔任楊武將軍,又提拔陶侃的侄子陶臻為江州參軍。陶臻認為華軼懷有異心,不願投靠華軼,又害怕因此得罪了華軼招來禍患,索性就投靠了與華軼不和的司馬睿。司馬睿見陶臻前來投靠自己,非常高興,就任命陶臻為參軍,陶侃為奮威將軍,陶侃見形勢已經如此,就徹底斷絕了與華軼的來往。

投靠司馬睿後,陶侃在平定叛亂中多次立功,得到提拔,同時在南方士族的支持下,實力不斷壯大。但不斷壯大的陶侃引起了王敦的注意,兩人之間逐漸產生了矛盾。陶侃與王敦的不合直接影響了兩人之後的命運,也導致了此後陶氏一族的迅速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