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执行不能”是个啥东东?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来来来,“执行不能”了解一下!

其实,这是个法律术语,来源于人民法院的一个重要职能——执行。

那么,啥又是执行?

一个虚拟案例带您弄明白: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法海向白素贞借款5000元,约定使用半年。半年后,法海没有还款,白素贞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法海10日内一次性支付给白素贞5000元。判决生效后,法海仍然没有按照判决书履行还款义务,这时候,白素贞就可以向法院申请

强制执行。对了,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执行”。而法海就由“被告”顺利晋级为“被执行人”。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可以提取、扣留被执行人收入,可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还可以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还可以对被执行人予以司法拘留,等等。

但是,并非所有的被执行人都是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法院纵有这么多的手段,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请注意,重点来了……

“执行不能”是由于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客观上存在无法执行的情况。

案例1: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申请人林某与被执行人程某、张某买卖合同纠纷案,2015年至2016年间,程某、张某夫妇经营的服装店陆续从林某处进皮衣裘衣,货款有60多万元,后陆续支付货款,经2017年1月结算,尚欠32万余元。但程某、张某夫妇一直没有清偿货款。2017年12月,经乐清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令程某、张某共同偿还林某货款32万余元及利息。

后林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执行局立案执行,经调查,程某、张某经营的服装店已经关门,张某名下有一辆轿车,后经司法拍卖得款8.5万元,林某领取8.5万元后,尚欠23.5万元未执行到位。而程某、张某名下再无其他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造成该案执行不能。

案例2: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申请人陈某与被执行人方某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因方某于2015年7月22日晚吸食毒品期间驾驶轻型货车碰撞了在路上行走的陈某,造成陈某受伤。后乐清市人民法院判决方某应赔偿陈某医疗费等各项损失共计26.46万余元。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经查,方某名下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现方某还正在服刑中,导致该案执行不能。

通过上面两个真实案例,您大概可以了解什么是“执行不能了”吧?

是的,执行不能是由于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客观上存在无法执行的情况。据统计,在法院受理的强制执行案件中,大约有40%左右的案件属于这种情况。

“执行不能”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法人债务。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被执行企业债台高筑、濒临破产,甚至处于无人员、无财产、无办公场所的状态,这些“僵尸企业”在执行中形成大量“僵尸案件”。

另一类是自然人债务。大量的交通事故纠纷、人身伤害纠纷等,被执行人自始就财力有限,甚至“家徒四壁”,无清偿能力。

对执行不能案件,法院即使穷尽一切执行措施,也都无法实际执行到位。这些案件不能得到执行不是人民法院执行不力,而是由于被执行人丧失清偿能力所致。它们或属于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市场风险,或属于社会风险。法院不能完全解决风险问题,不应将因市场风险或社会风险导致的执行不能归结于法院执行不力,这也是世界各国执行工作通例。

对于“执行不能”案件,法院会采取“终本措施”,也就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那么问题又来了,“终本”以后,是不是表示法院就不再过问这个案件了?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终本”只是执行程序阶段性终结。“终本”后,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在“终本”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还会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

小伙伴们都明白“执行不能”了吧?

当然,今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胜之年,人民法院会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向“执行难”发起冲锋。

执行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请理性看待“执行不能”

也请大家关注法院执行工作,理解执行、支持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