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中后期产量不高,你可能走进了大棚构造误区!

建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冬天防寒保暖,所以光照和温度

是主要考虑的两点,到了草莓生长中后期,光照不足会大大影响到产量。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说说大棚构造和光照的问题,了解问题再对症下药比较科学。

大棚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1、大棚方位不对

由于受多种原因的限制,不少种植者往往参照田间道路或土地的走向来确定大棚的南北方位。这样建造的大棚受光时间短,进入棚内的光照弱,有时候保证不了冬季有4h以上的光照时间,直接影响了草 莓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2、前后屋面角度偏小

一些调查发现,在山东一些地区,多数大棚的脊高偏矮,这就造成了前后屋面角度偏小,棚面坡度过于平缓。这样的结构减少了进入棚内的光照,降低了棚内温度,没办法蓄温,尤其 “冬至”前后表现更为突出,有碍于草莓的生长发育。

草莓中后期产量不高,你可能走进了大棚构造误区!

3、棚体南北过宽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土地政策的限制,大棚的南北跨度越来越宽。 有的棚宽度甚至扩大到了15m。宽度的盲目扩大,要加大棚脊高。这样,过高的棚体既不利于盖、 揭草帘及夜间保温,而且加大了大棚后部的弱 光低产区面积,降低了产量与品质。

4、棚间距离小

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不少种植者在有限的土地上盲目增加大棚数量,致使两棚间距离缩小,前棚挡住了后棚的光照,尤其在“冬至”前后,严重者前棚遮挡了后棚1/5~1/4的受光面积。

5、棚膜透光度问题

棚膜也分好几种,不同棚膜透光特性各不一致。尽量选择透光度高的棚膜,另外棚膜上的水滴、尘土等杂物,会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及时清理棚膜。保证透光度非常重要。

草莓中后期产量不高,你可能走进了大棚构造误区!

大棚改进光照应对措施

大棚方位和屋面角度难以确定,耗费的人工成本也高,所以莓莓找了一些有利于大棚光照的其他可行性措施供大家参考:

1、南北高垄栽培优于低垄

南北垄两侧受光均匀,垄高热空气易进入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

调查发现,同样栽植密度,垄高25~30厘米的南北垄向栽培的草莓, 其生长势、果实产量与品质均好于东西向、低垄栽培。

草莓中后期产量不高,你可能走进了大棚构造误区!

2、前后棚间距离要适宜

冬至前后,大棚内至少要有4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才能保证草莓的正常生长。要达到这一要求,两棚之间的距离应按照“大棚脊高加草帘卷起时的直径”之 和乘以1.8~2来设计安排。

一般6~7米的跨 度,其棚间距离应为5.5~6 米;跨度为8~10米时,其棚间距为6.5~7米。只有这样,无 论在什么时候,前排才不会遮挡后排的光照。

草莓中后期产量不高,你可能走进了大棚构造误区!

3、大棚南北跨度适宜

实践证明, 大棚南北跨度以7~8米为宜,最多不能超过10米。否则,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 达 不理想的丰产效果。

4、反光幕增加光照

把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可有效地改善大棚后部光照,提高幕前地温,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果品产量与质量。

草莓中后期产量不高,你可能走进了大棚构造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