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參大量熱死,多少養殖戶夢碎在這個火熱的夏天

大連持續的高溫,讓人生無可戀。

更難以承受這輪高溫的,是生活在海水裡的海參。

往年夏季最高溫時也只有二十六七攝氏度的海水,今夏變成了三十五六度。

在一週時間裡,大連海參大量熱死的消息隨著央視的新聞不脛而走。

看新聞的人,多數只是看看而已,給茶餘飯後增添一點談資。

而處於新聞旋渦中的養參人,卻在經歷一場傾家蕩產的痛苦。這場災難給有些人帶來的,可能是此生無法翻身的打擊。

今天,我聽到了這樣幾個小故事,聽著令人揪心。

&1

處於大連北部海岸線上的一家養殖戶,三兄弟一起抵押了房子,包下幾個海參圈,all in 海參行當。

天氣大熱時,很多人喊受不了。養海參的三兄弟來不及想自己是不是熱,他們第一反應是,海參能不能受得了這個溫度。

他們來到海參圈邊上觀察,果然,水面上漂了很多海參。

驚慌失措的三兄弟趕緊把漂上來的海參用笊籬撈上來,海參已經化皮死掉了。

此次高溫,他們的幾個海參圈裡大部分海參都死掉了,女人們蹲在海參圈外面,看著一池的海水,嚎啕大哭。

&2

另一戶人家,妻子看到海參圈裡有一些海參漂了上來後,手足無措地叫來丈夫。

丈夫找來潛水員,下去看一下海參怎麼樣了。

正常情況下,這個季節的海參應該是在礁石下面享受夏眠時光。

潛水員上來說,礁石下面沒有海參了。

丈夫一個趔趄,瞬間感到眩暈,眼睛什麼也看不見了。

&3

這段時間以來,海邊的海參養殖戶不斷聽到誰誰家的海參池子又完了的消息。

“老張家的也死了”“老李家的也死了”“老王家這次也沒躲過去”……

當地海參協會負責人的手機上,一會兒就接到幾十個養殖戶報告陣亡的消息。

人是特別抗打擊的物種。

這些天,當大家看到鄰居們的海參也都一片一片漂浮上來的時候,大家嘴裡唸叨著:都是天災啊,誰也躲不過。

他們相互說著天災的時候,好像在為自己開脫:不是我的責任,老天不讓我活,我沒有辦法。

只有痛苦才能醫治痛苦,大家都在痛苦中,反而不那麼痛苦了。

&4

最痛苦的,是別人的海參圈裡的海參好好的,而我的卻死了。

這樣的事情也是每年都有發生。

兩年前的春天,我隨著一位做海參養殖技術的專家去看海參圈,一位三十多歲的男人哭著對專家說:我不能活了,這個海參圈我投入有300萬了,現在誰給我200萬我就轉給他。

一個大男人用網具撈起兩隻海參,樣子跟如今我們看到的漂參很像,身體上沒有了刺,而是光滑的,外表有些地方凹陷下去。

大連海參大量熱死,多少養殖戶夢碎在這個火熱的夏天

他拿著海參問專家:這還能活嗎?

專家告訴他,這個就是死了,問他池子裡還有多少?

他說:都這樣了,天天看,一天比一天少。海參都化了。

我看著一個大男人哭泣的樣子,特別揪心,甚至擔心他有一天會想不開一頭扎進這片海水裡。

&5

農村有一句老話:家存萬貫,帶毛不算。

這裡“帶毛的”說的是家禽家畜,比如雞呀、鴨呀、豬呀。

因為它們是活物,生命是無常的,你無法在計算家庭財產時把它們計入賬本里。

海參也是活物,它們在池子裡一天沒有被撈出來賣掉,就不敢把他們當成財富。

大連的海邊,養殖海參的池子密密麻麻,星羅棋佈。

當地人管這些池子叫海參圈,位於海邊的潮間帶,或者緊挨著潮間帶的陸地上。

說白了,就是在地面上挖一個大坑,周圍用建築材料築起來,底下有一個跟海水連通的通道,漲潮時與海水進行交換。

一般的海參圈有百八十畝大,也有小一些的,大約三四十畝。

由於是不同的主人在管理,每個池子裡海參的長勢都不一樣,有的水光溜滑,看起來秀色可餐,有的憋憋屈屈,看起來不遭人待見。

大連海參大量熱死,多少養殖戶夢碎在這個火熱的夏天

&6

早年的大連的海參養殖戶,都曾經歷過一段風光日子,他們是村子裡最早開上寶馬的,他們使用的手機尾號都是連號的。

因為有那麼幾年,把海參苗扔進池子裡,基本不用怎麼管,兩三年後下去一撈,就是錢。

他們覺得自己像開銀行一樣,坐收漁利。

的確,那些年,他們就管這個行當叫海底銀行。投進的海參苗,就像存進去的錢,三年一過,只等著收利息。

海參市場的行情非常好,每年春秋兩季都有人來收購海參,像秋天收購蘋果一樣。

海參販子給出一個價格,一般都在四五十元一斤到七八十元一斤之間,每年都不一樣。一斤海參一般有四五個頭左右。

雖然有這麼多海參養殖戶,但是他們卻沒有定價權,也幾乎很少有討價還價的。價格很規範,說多少就多少,這是行價。

據說每年的海參定價是根據山東市場上來的。山東煙臺有個全國的海參交易市場,每年海參的收購價都看它。

大連海參大量熱死,多少養殖戶夢碎在這個火熱的夏天

&7

那些年,海參圈質量很好,底質還是比較優質的。

那時的海參苗質量也好,一個池子投進八九百斤海參苗就夠了。

那時人們很少聽到赤潮,海水營養也是很豐富的。圈好,苗好,海水好,沒有養不好海參的道理。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一切都變了。

海參池的底質變得越來越糟糕,積累了大量不適合海參生長的有害物質。海參苗的質量也越來越差,一個池子投2000多斤苗都活不了多少。

赤潮的危險就像懸在養殖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還有媒體上不時傳出來的海參藥殘的危機,都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隱患。

從2014年以後的4年時間裡,海參養殖戶的精氣神明顯不如以前。

以前,誰家有海參圈,就像今天調侃說的家裡有礦。

現在,他們的日子越來越不那麼風光了,很多人的百萬豪車不再開出去了,有的閒置在家裡,有的乾脆賣掉了。

他們的手機號也不再是土豪的三連號四連號了,說用這麼土豪的號不好意思。

養海參的人,有的笑,有的哭。

大連海參大量熱死,多少養殖戶夢碎在這個火熱的夏天

&8

此次海參的大面積死亡,讓人慾哭無淚。在海參養殖區,每天都有人在哭,每天都有人生出了要死的心。

大家都說是因為高溫,導致了海參死亡,其實除了高溫,此次海參大面積死亡還另有原因。

大連最高溫的那幾天,正好趕上了渤海死訊,海水不漲潮,海參圈裡的水位比海水還高,無法與海洋進行海水交換。

大海具有很大的調節能力,我們聽到的海水溫度達到了三十五六度,其實並不是真正大海里的海水,而是海參圈裡的海水。

其實,對於高溫的風險,做農業的不是沒有預料到,民間還有人開發了專門給海參圈遮陽的網具。但由於這些年養海參賺錢越來越難,養殖戶們幾乎沒人願意再額外花錢避險。

保險公司是最知道哪裡會有風險的,在大連,一共有三家保險公司專門為海參養殖戶制定保險。遺憾的是,幾年來他們只賣出了三張保單。

&9

大連地區的高溫還在持續,該死的海參已經死過了,倖存的大概不會再死了。

損失已經發生了,養殖戶們像地震災區的人們一樣,有的開始重新建設自己的內心,開始考慮對策。

他們把池子裡剩下的海參撈出,集中加工。當地一家加工廠承諾,免費為“災民”加工海參。因為海參是一種很有特性的生物,他們離開水面幾個小時後,就會化成水逃走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些高溫下消失的海參也許不能算死了,它們以液體的形態在某一個地方繼續存在著。

“我的海參們,它們都去哪裡了?它們還會回來嗎?”養殖戶們夢囈一樣地向蒼天發出詰問。

他們期待有那樣的奇蹟發生,希望有一天滿池子裡都是海參,等到氣溫降下來,海參還會回來。

海參還會不會來?這是一個拷問生命哲學的問題。

市場從來不會憑空消失,財富也是,它只是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了,或者找到了替代物。

如果還想繼續吃海參這碗飯,大概只有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

既然你把養海參當成開銀行,那就該有銀行家的素質,做好風控。

最後,我有句不知該不該說的話。

海參圈裡特別流行一句話,叫抱團取暖。可是,在此次天災發生後,我發現沒有比這句話更空的話了。

抱誰的團?取誰的暖?有些人從供求關係的失衡中看到的只有商機,因為這裡只有買賣人。

物競天擇,也許,這就是商業的邏輯。(宋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