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审阅他的奏章,看到一半气得直骂娘,看到最后又觉得错怪他

在人们印象中,中国古代的文人,身上总是有股子迂腐劲,行文做事喜欢讲规矩,条条框框特别多,特别影响行政效率。这股子风气大概是从两宋开始的,北宋相对好一点,南宋经过程朱理学的教化后,文人士大夫变得越来越迂腐,自尊心特别强,写个文章又臭又长,几百字能说清楚的事情,偏要引经据典、先抑后扬,洋洋洒洒凑上几万字才肯罢休。这一习惯到了明朝达到顶峰。

朱元璋审阅他的奏章,看到一半气得直骂娘,看到最后又觉得错怪他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虽然不喜欢文人,但他知道要把这大明的江山治理好,还不得不依靠那些老学究式的文人。不过朱元璋也受不了读书人的笔杆子,朱元璋是个勤政的皇帝,在每天处理奏章的数量上,恐怕只有后来的雍正皇帝可以与他较量一番,朱元璋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奏章,如果每道奏章都跟写小说那样,恐怕老朱一天看不了十道就累趴下了。朱元璋对大臣们冗长的奏章不厌其烦,特别是刑部主事茹太素的奏章,跟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朱元璋审阅他的奏章,看到一半气得直骂娘,看到最后又觉得错怪他

据史料记载,茹太素的奏章平均字数达七八千,而且都是一写晦涩难懂的字词,朱元璋读起来十分辛苦,朱元璋多次提醒茹太素文风要简练些,可是他屡教不改。终于有一次,茹太素上了一道数万字的奏章,把朱元璋给惹毛了。这天朱元璋在批阅奏章时,看到了茹太素的折子,此时朱元璋已经看了数百份奏章了,有点累了。于是他让中书郎读给自己听,中书郎开始念朱元璋开始听。

朱元璋审阅他的奏章,看到一半气得直骂娘,看到最后又觉得错怪他

最初朱元璋听得还算舒服,还称赞茹太素文笔不错,可奇怪的是开篇这么多废话,却听不出个所以然来。朱元璋也不着急,他耐着性子往下听,可是听了半响听得昏昏欲睡了,还是提到要点。于是朱元璋问中书郎念了多少字了,中书郎答道:16500个字。朱元璋一听就火了,气得直骂娘,还命人把茹太素痛打了一顿,然后奏章也不看了。第二天朱元璋气稍微消减了,于是命人接着读茹太素的奏章,这一读又是好一阵子的废话。

朱元璋审阅他的奏章,看到一半气得直骂娘,看到最后又觉得错怪他

直到最后才涉及到要点,茹太素的奏章有五个要点,其中四点还是颇得朱元璋的认可,朱元璋虽然茹太素的建议,可是并不认可茹太素这个人。直到大学士宋濂为茹太素求情,朱元璋才消除了茹太素的偏见。宋濂听闻茹太素的万言奏章,他劝谏朱元璋,说茹太素此举只是对朱元璋尽忠,也是他的本职工作,虽然方法有待改进,但不至于治罪。朱元璋被宋濂这么一劝,倒觉得自己错怪茹太素了。朱元璋确实不该打茹太素,但他也受不了这种冗长的奏章,于是他下令但凡上书谏言者,一律言简意赅,不许繁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