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民間的皇后 高官和漢奸都垂涎三尺 日本人最終得逞

評劇作為中國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我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精華。清末時它主要以河北灤縣一帶的“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後來到了20世紀30年代才趨於成熟,逐漸成為影響較為大的劇種。

在評劇的歷史上,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雖然她身世坎坷,但並沒有阻擋她成為一代戲曲大師。

她是中國民間的皇后 高官和漢奸都垂涎三尺 日本人最終得逞

她就是評劇“白派”的創始人——白玉霜。她原名李桂珍,從藝後改名為白玉霜,在當時一度有評劇皇后之譽。在20世紀30年代,白玉霜與劉翠霞、愛蓮君、喜彩蓮並稱評劇“四大名旦”。

受家庭影響,白玉霜自幼學藝,曾拜著名評劇藝術家孫鳳鳴為師。待她出師成名後,她的養母李氏便把她當作了搖錢樹。迫不及待地拉著她成立了華北戲社,就此在京津冀一帶活動併名聲在外,白玉霜的名頭在北平無人不知。

她是中國民間的皇后 高官和漢奸都垂涎三尺 日本人最終得逞

可在那樣動盪的時代人怕沒命,同樣也怕出名,更何況是一直在古代廣受詬病的“戲子”。出眾的樣貌與完美的身段,讓北平的上層人物莫不想一親芳澤,就連當時的北平市長也不例外。

1934年,時任北平市長的袁良早已對白玉霜惦記已久,恨不能早日將其收入帳下,於是在一次公共場合想要邀請白玉霜吃飯。既然敢在人前相邀,他就是算準了白玉霜不敢在人前駁自己這個面子。

可外表柔弱,內心剛強的白玉霜偏偏就沒有上這個賊船,當時就婉拒了。

她是中國民間的皇后 高官和漢奸都垂涎三尺 日本人最終得逞

話一出口,頓時讓袁良臉上青紫不定,惱羞冷哼一聲便離開。而白玉霜心知此次一定沒有善了,可臉上仍舊坦然自若。果不其然,第二天白玉霜就接到北平方面的通知,以其戲曲內容下流有傷風化為理由,把她驅逐出境。

明知為何被驅逐的白玉霜自己也沒有申辯,便輾轉來到上海,在這裡她迎來了自己最輝煌的時代。

1934年白玉霜在上海與鈺靈芝、愛蓮君合演了《花為媒》、《空谷蘭》、《桃花庵》等劇,受到了上海文化界的重視。白玉霜的演唱藝術不僅折服了上海的普通觀眾,就連當時上海文藝界的戲劇批評家們也對她稱讚有加。

她是中國民間的皇后 高官和漢奸都垂涎三尺 日本人最終得逞

在當時的《時事新報》上,刊登了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洪深、田漢等寫的多篇文章,盛讚其水平高超,堪稱為評劇皇后。1936年,明星公司推出了白玉霜主演的電影《海棠紅》更是讓她轟動了大江南北。不僅她個人取得成功,連評劇也因此獲得了更加廣泛的關注,為走向成熟的劇種提供了機會。

可同樣是在她最輝煌的時候,麻煩也從來沒有斷過。首先是與母親草率選定的丈夫之間的矛盾,讓她飽受其苦。她母親只把她當搖錢樹,後來白玉霜毅然與這個所謂的法官丈夫離婚。

她是中國民間的皇后 高官和漢奸都垂涎三尺 日本人最終得逞

作為一個伶人,同樣離不開各種花邊新聞的侵擾。當時上海臭名昭著的漢奸報紙《新民報》的主編吳菊痴對白玉霜心生歹意,可是白玉霜深知此人無論在個人品行還是民族大義上都是個猥瑣的筆桿子。

白玉霜斷然拒絕他的多次邀請,這讓吳菊痴記恨下來,在報紙上大肆造謠,使白玉霜不勝其煩。後來在她母親的多次勸說下,白玉霜便請吳吃飯。可誰知剛從飯店出來,吳漢奸就被抗日鋤奸隊的人打死了。

她是中國民間的皇后 高官和漢奸都垂涎三尺 日本人最終得逞

死了個漢奸本來不打緊,可日本人也早就垂涎白玉霜已久,便借這個由頭,毫無證據地把白玉霜和她的母親一起抓了起來。在被關押的兩個星期中,白玉霜受到了各種殘酷的折磨。被放出後,從此鬱鬱寡歡,落下了子宮癌的病根。

1942年秋,在帶病堅持出演被禁的抗日戲劇《閨房勸婿》後,導致病變破裂,就此一代大師,走完了她35歲的歷盡坎坷而又輝煌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