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无大器,你怎么看?

用户72645909690


说话不能太满,“成化无大器”尤其如此,很多人以为器型大都类似于鸡缸杯大小,昨日笔者深入到了天津博物馆的库房实地探秘,其中就零距离接触了一件成化年间的文物,这件文物体量就很大,可以说是非常惊艳了,老样子,笔者实拍了一组超清的文物图,发上来与各位朋友分享。

这是直接从天博文物库房中取出的宝贵文物《大明官窑成化绿龙盘》,笔者有幸零距离接触了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当它真的出现在你眼前时,你甚至能感受到文物的“呼吸”,可以用鼻子嗅到文物的“味道”。

这件大明成化早期的皇家御用绿龙盘出身“根正苗红”,是皇家御制的官窑器,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器型在成化年间实属硕大,保存极为完好,大家看下面的款式,是方形的大明成化年制的经典款,说明此文物是成化早期的,历史价值极为重要。

在这件绿龙盘上,大家可以仔细看笔者实拍的绿龙,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本皇家五爪龙其中的一爪被人为的磨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何人所为?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脑海中。

后来天津博物馆的陈馆长亲自给解惑。此物应该为成化帝赏赐大臣传世下来的珍品,因为五爪龙为皇室专用,大臣是万万不敢受用的,为了避讳所以才把五爪龙其中一爪磨去。而这件宝贝经常这家人的传世,而流传到了现在,可谓传承有序。

(谢谢观看,笔者陆续会发布库房实拍的秘不示人的精彩文物,欢迎关注)


老猪的碎碎念


成化无大器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是非常肯定和绝对的语气,表面意思就是明代成化,没有大件儿的东西。其实不然,就字面本身来说,“成化无大器”,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成化几乎没有大件器物。不是绝对没有,是几乎没有。


然后我们再说为什么成化时几乎没有大件器物。这个问题的源头应该要归到成化皇帝身上。成化皇帝幼年心理受过创伤,他父亲朱英宗立太子时非常犹豫,让他经历了太子—亲王—太子的过程,成化皇帝就是在这样箭拔弩张中度过童年,而且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口吃、内向。两岁时跟着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万氏,即后来的万贵妃,而且还独爱她一人,不惜因妃废后,等于是相当严重的恋母情结了。这些情感上的因素跟他喜欢疏淡、柔弱的东西有很大关系,所以“成化无大器”是因为成化皇帝不喜欢刚硬、阔大的东西。

除此之外,成化皇帝宽仁雅逸,擅长丹青,艺术修养结合心理情感,体现在陶瓷上就明显倾向于那些秀巧淡雅,精致玲珑的小件器物上,兼爱青花与斗彩。所以我们看传世的绝大部分成窑瓷,胎都非常薄,薄到迎光透指纹的程度。连“天”字罐这种罐形的器物都用薄胎,釉面非常莹润、青花淡雅、画面清澹,有诗赞曰:唯恐风吹去,还怕日炙消。

我们知道要烧制胎质极薄的器物,胎骨得细腻。可是这种细薄地瓷胎很难在大件器物上实现,胎越薄,难度自然大大地增加。但成化大件是有的,只是瓷胎更粗厚一些,并且在不断的考古发现中也出现了大件的成化瓷,当然,这个“大”是相对成化小件而言。

古代帝王的审美、品味可以左右或直接影响举国向下的审美倾向,传世的成化瓷中大件器物太少,是因为当年烧得太少,烧得太少是因为不讨皇帝喜欢。


博古纳今


谁说成化无大器?!现发图片让大家开开眼!

这是成化自画琺琅彩大罐!

图之一:


图上二:

图之三:

这是成化御窑厂贡御八仙拱寿大碗,640克,看看尺码大不大!







网络出错,上图属重发。

请看尺码图:


请看重量图:

请友友们看看这两件算不算大器!


謝際勝


成化皇帝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恋母皇帝,斗彩鸡缸杯据说是赏给他的乳母兼妻子的万贵妃的。这个杯子是小巧玲珑,但不见得成化年皇帝臣下、贵族百姓不用大件的祭祀用品或日常用品。

古玩行说成化无大器,应该是说流传下来的成化瓷器少有大器。

但古玩行的俗谚,不是科学定律,很多都是一家之言,然后以讹传讹。

试想皇帝的日常生活用具,祭祀礼器,需要大器的时候太多了。不造大器,生活会多么不便。


水清木华64719228



成化无大器是各位专家的无知,这句话是景德镇市搏物馆长刘新源在他出版的书里的一句话,大家想想明代洪武有大器,永乐也有,成化一个爱艺术的皇帝能不出大的艺术器物吗?只是他们不学无术的伪专家的胡说,本人就收藏成化斗彩穿花龙的佛像86厘米。


弘毅52307687


成化为何没有大器,原因何在?这才是这个问题的最关键部位。那么,成化年到底有没有大器,这个答案谁说了都不算,只能依据历史和实物来见证。不能完全依据个别所谓专家的臆断,我们不能作出完全的否定之否定。过去未发现的不等于今后不发现,我们不要过分小瞧成化陶瓷艺术,不要枉然断定成化皇帝无能至极。我们必须持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未知的历史,去看待难测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