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不和有多麼可怕?南宋滅亡就是個慘痛的教訓

中國南北方的交界素來有很多種說法,但現在人普遍以秦嶺和淮河為界,秦嶺和淮河以南稱為南方而秦嶺和淮河以北統稱為北方,中國的南方山多水多,而中國的北方大部分都是平原普遍都比較缺水,由於不同的地理環境,南北方的主食也不同,南方人食用稻米,而北方人則以小麥製作的各種麵食和饅頭為主食,南北方各種習俗甚至人的性格都有著較大的差異

南北不和有多麼可怕?南宋滅亡就是個慘痛的教訓

歷史上的中國,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基本格調就是大一統的國家,雖然後來分裂過幾次,但最終都還會變成一個統一的國家,雖然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南方人和北方人都屬於同一個國家,但南北方各種習俗的差異,還是會造成一些矛盾的,北方人說南方人小氣看上去很柔弱,而南方人覺得北方人粗魯,現在我們經常還能在網上看到南北方人因為差異而爭的面紅耳赤,你有想過嗎?如果一個國家南北方不和,將會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其結果可能會給這個國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南宋的滅亡就是個慘痛的教訓

南北不和有多麼可怕?南宋滅亡就是個慘痛的教訓

歷史上南宋最終亡於強大的蒙古鐵騎,雖然最終釀成南宋覆滅的實質,還是因為南宋的政府貪汙腐敗碌碌無能,特別是以宰相賈似道為首的文官,而南宋的滅亡裡面還有一個隱藏很深的原因,那就是南宋時,南方人與北方人嚴重的不合

南北不和有多麼可怕?南宋滅亡就是個慘痛的教訓

而南宋南方人與北方人不和起源於兩宋之交,北宋滅亡過渡到南宋的時候是一段兵荒馬亂的歲月,由於北宋滅亡一大批北方人不得不向南遷移,據記載,整個南宋時期,有數百萬北方人遷居到南方,這些人包括躲避戰亂和災荒的流民,還有一大批是北方義軍,其中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就是其中一員,而瞭解辛棄疾的人都知道,辛棄疾從禮金淪陷的北方逃往南宋,一生矢志不移想要北伐,但是隻能看著南方的風景而徒自傷悲,空有報國之情,而無報國之門,但這也與他是北方人有著很大的關係

南北不和有多麼可怕?南宋滅亡就是個慘痛的教訓

早在北宋時經濟上就是南強北弱,南方人普遍瞧不起北方人,而且政壇也基本上掌握在南方人手上,北宋的政壇上南北方南北方官員互黑是常發生的事,其中最出名的就屬司馬光批評王安石變法的理由,司馬光認為王安石是南方人,而南方人狡詐不值得信任,早在北宋南北方官員就已經開始地域黑了,到了南宋時,南北方人的矛盾就更突出了,這時的南方士大夫在詩文隨筆裡,經常有批評北方人粗魯愚蠢的地方,其中典型的就是南宋大儒朱熹,他曾明確的說,古往今來所有的禍端,病根都是由於這些北方佬,但是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武將都以北方人居多,雖然南方人主政,但北方人主軍,南北方不和對於戰事極為不利

南北不和有多麼可怕?南宋滅亡就是個慘痛的教訓

南宋與蒙古交鋒的前期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而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軍隊裡有一大批從北方來的人,這時候南宋政府對由北方人組成的軍隊的軍餉是要比南方軍隊高很多的,但這造成了南方軍隊與北方軍隊之間的矛盾,但比起軍隊之間的矛盾,更嚴重的是將領之間的矛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宋將領劉整叛宋,劉整是北方人,賈似道當了宰相,控制南宋朝政後,以整治軍中貪汙腐敗為幌子,藉機打擊了一大批不順從自己的南宋將領,而這些將領當中,一大批都是北方人,由於害怕被清理,劉整決定叛逃蒙古,劉整的叛逃給南宋的兩淮防禦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使一度居於優勢的南宋連連敗北,歷史專家王成玉曾高度評價劉總是13世紀決策型將領,叛逃後的劉整提出,組建水軍,直取襄陽的大戰略,不久後襄陽失守,處在江南的南宋開始走向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