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三流式的父母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中國大多數家長,首先是孩子的保姆。

他們含辛茹苦,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膳食營養、健康保健等生活層面的看照料上,滿足於實現孩子在飲食、健康、服飾、玩具、用品、娛樂等方面的需求,這些行為構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內容。

在自己的悉心呵護下,孩子吃得飽穿得暖,長得惹人疼愛、乾淨清爽,當然身體也茁壯結實。

如家中的孩子主要是由老人照看長大,產生這種情況的幾率更大。隔代人似乎更願意在生活照料的層面上貢獻愛心。

這樣,對孩子“養育”的職能漸漸變成了單純的養,“育”的職能就在無盡的關愛中被弱化掉了。

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

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只能維持現狀。

這種保姆式父母,也總是對孩子的成長缺乏長期、系統、全面的規劃。

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如果他自己沒有擺脫的意識,很容易庸庸碌碌一輩子。

不做三流式的父母

在今天,我們已經處在“信息時代”,處在“知識爆炸”時代,客觀上對每個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戰。

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慾望就愈強,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愈強,創造力就愈強。

這種能力,使他能夠與時俱進,備受社會的歡迎。

針對不同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發生的具體問題,提供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自己面對問題,並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