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曾经种龙眼能起大厝,如今的莆田龙眼该如何“突围”

文:闻道 图:木痴

莆田人对龙眼有很深的情结,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在这片土地上,浅岗低阜、村头地角、院里院外,何处见不到龙眼树!曾几何时,莆田人靠龙眼发家起大厝;可时过境迁,如今的莆田龙眼该如何“突围”?面对今年大产的龙眼,果农的收益将会如何?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图:Oaim

园有荔枝,龙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何乔远《闽书》

荔枝方过,龙眼即熟,刚吃完了荔枝,眼瞅着又可以开始吃龙眼了,碧叶衬龙眼,十里流金黄。龙眼是莆田的四大名果之一,龙眼晒干之后就是桂圆,懂行的人都知道,莆田的桂圆是最好的。

‍/莆田龙眼的前世/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旧时,人们簇拥在一起摘龙眼

唐代的时候,莆田人(兴化)就已经有龙眼种植了,宋、明两代尤盛,是进贡给皇帝的。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那时龙眼珍贵,对于小孩来说,是很馋嘴

旧时龙眼很珍贵,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很早,莆田东峰庙就有龙眼栽培和加工技术,居中国领先地位。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当年也有不少莆田人靠卖龙眼赚钱,比如坐落在涵江区梧塘镇九峰村的这座宏伟的红砖厝,他的主人曾经就是靠卖桂圆干发的家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种植龙眼收益高,一到丰收,妇女们满心

25年前的莆田,龙眼的收购价格就高达七元一斤,这在当年,百斤龙眼顶普工两个月的工资!

可以见得,当年在莆田靠龙眼吃饭的人家,有多赚了吧?

/莆田“古法制作”的桂圆/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果农挑着龙眼到市场,龙眼浑圆饱满

莆田人看桂圆,不仅仅因为它有“富贵团圆”的吉祥寓意,每到佳节或是祭祀典礼,逢春节和元宵,外面人声鼎沸锣鼓齐鸣,在祭典的桌子上都有桂圆的身影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加工前,大家挑选

龙眼加工的方法都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要经过采摘,剪粒,清洗。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摇沙工序

造型奇特的工具使摇沙力道更均匀,龙眼果壳更薄脆,方便下一步烘干。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烘干工序

烘干作为最后一道工序,最费心费时。把握好恰当的火候和烘干的技巧,最后才能得到优质的桂圆干。壳薄,又脆,核小,果肉紧实而甘甜。

它的新鲜甜味不仅仅是停留在人们的舌尖,更是深入到莆田的土壤和文化当中。

‍/龙眼产业如何“突围”/‍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图:云豌豆

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莆田龙眼依旧是名声响当当,后来外地的龙眼入侵本地,本地人工成本又高了,多为散户,未形成产业化,致使莆田龙眼树大量荒废,竞争力明显减弱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图:视觉中国

近年,莆田市政府重视发展桂圆干烘焙产业,出台补助政策,对龙眼进行深加工,打开外销市场。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图:视觉中国

也有人说:“最主要的是,莆田龙眼缺乏的是引导、规模的产业化和专属的商标、品牌。加大莆田龙眼、莆田桂圆特色的宣传力度,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效应。

曾经种龙眼起大厝,今年大产,果农收益又是如何

图:黄论谦

今年的龙眼大伙都说是大丰收,快要上市了,不知今年果农的效益又是如何呢?

莆田人爱龙眼树,大概是他们不盲目往高处攀升,他们往深处和横向也一并用力。希望未来,果农的生意越来越好,对于扎根在这片土地的龙眼,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情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