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三門峽市主動提出加入大西安經濟圈?

蓋中蓋9527


記得國內足球聯賽還是甲A的時候,我有次坐火車從洛陽回陝西,同乘的就有很多的球迷,他們在車廂裡高聲討論著陝西國力隊,其中有的球迷操著濃重的關中口音說到:我就是愛國力。建業別說是河南的,但我就不愛。說的我很是親切。

三門峽地處陝州以西,在人文上跟關中很是親近密切。三門峽的人就醫購物都愛往西安跑。而且陝西人對於他們的包容接納也是親近的,當本地人對待。

實際上像三門峽,運城,靈寶南陽等等很多的地區的人民都是願意到西安的。

陝西河南本是厚道親和的一家人,偏偏就有不少的地域黑無端挑起兩地人民的敵對,增加相互間的敵意。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願陝西人民能和全國人民和睦共處。


德誠勤為


三門峽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交界處,市區距離西安、鄭州都是同等的距離。這次三門峽選擇依附線城市群,肯定也是看上“西安經濟圈”未來發展潛力。



其實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在國內有不少,例如安徽省馬鞍山市,就是典型的藉助外省會政策發展自身經濟的城市。現在馬鞍山市民治病就醫包括就學基本上都去南京,甚至未來南京地鐵要延伸到馬鞍山市區,這樣的發展優勢在安徽的確是首屈一指。

當然這件事沒有對與錯,要怪也只能怪鄭州中原城市群吸引力不足。其實像三門峽這樣的小城市,既沒有工業基礎又沒有旅遊特色,規模也就比縣稍微大一點,在未來城市發展中很難脫穎而出。這個時候就得機靈點,左右逢源誰發展勢頭好就依靠哪邊。



湖北武漢其實也有同樣的事情發生,例如鄂西地區如十堰基本上不受武漢發展影響,當然湖北省規劃“一主兩副”戰略,以襄陽、宜昌帶動鄂西地區發展間接彌補武漢影響力不足。其實我老家就在鄂東黃岡下屬的小城,與江西九江隔江相望,我們那裡居民日常生活趕集也是去都去九江,畢竟就算在影響力範圍內也有盲區。

最後我認為三門峽加入“關中城市群未”必不是件好事情。現在西安發展勢頭非常強勁,況且關中城市群規劃已經將臨近的山西省運城、臨汾以及陝西渭南納入,三門峽就被夾在中間積極歸入也是順勢而為。



感謝大家閱讀我的回答,喜歡可以點贊、關注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一、三門峽市地處陝州三門峽以西,素有八百里秦川、寶雞到潼關關中城市群中。西安是絲綢之路文化建設引領新時期歷史使命的文化名城。最近出臺《關中平原城市群綱要》中就重點提到關中擁有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漢唐文化重要發源地。


二、人緣相親風俗相近,交流密切區城認同傳承引領歷史文化使命感。西安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是絲綢之路文化傳承的發源地。更是引領關中平原乃至西北地區文化傳承發祥地。同時關中平原更是華夏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戰略地位。

三、三門峽市所處的地理位置獨特,由於三門峽位於河南西部,位於豫東明珠商丘市的西部,侷限於河南的地理位置影響,三門峽市受西安城市群的引領和帶動會比鄭州的輻射作用更強。

四、素有天鵝湖之美譽的三門峽從地理位置看三門峽更能融人關中城市群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位置上來。河南三門峽有獨特地理位置優勢,在國家發展大戰略中將發揮凸顯的優勢地位。從人緣地緣風俗傳統上看,三門峽主動融入大西安經濟圈主要有地理位置原因所在。


智慧敏行


其實邏輯還是比較簡單啦!一個是歷史,一個是現實,兩個原因。

陝西陝西,顧名思義,就是古時候的陝州以西。早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就設置了陝州,此後一直延續至明清。而古時候的陝州,就是現在的三門峽市。三門峽一直都是陝西關中地區進入中原的出口,和陝西長期以來就有很緊密的地理聯繫。

我們從地圖上看,三門峽距離西安的直線距離是212公里,而距離鄭州(古時候的新鄭)是221公里,距離開封(戰國時的大梁)285公里。所以,從地理聯繫來看,三門峽更多時間從屬於陝西,而非河南。只不過到了民國時期,才劃給河南,距今也不到百年,這和歷史上幾千年的聯繫相比,時間還是太短了。

第二個就是更為現實的原因:為了更好的政策。

就在今年1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也就成為繼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中原、哈長這七大國家級城市群之後的第八個城市群,而西安也成了國家中心城市(嚴格意義上說,國家的提法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至於你能不能建成,那就各憑本事了)。

和其他城市群相比,關中平原城市群最大的賣點就是“絲綢之路”。這是一帶一路的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中國經濟政治向中亞、歐洲輻射的起點。國家級城市群的規劃和地位,其重要意義和對地方的帶動作用,不用贅言。

值得注意的是,關中平原城市群不僅不僅包括關中地區陝西的城市,也包括山西省的運城市(除平陸縣、垣曲縣)、臨汾市。而運城臨汾和陝西的渭南都屬於黃河金三角經濟區。而恰恰只有同屬“黃河金三角”城市的三門峽市還沒有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

主動向西安靠攏,三門峽顯然是想獲得更多政策上的紅利。同時,三門峽市一旦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其必將成為關中平原城市群乃至整個西北、中亞與中原、華北地區連接的樞紐,有什麼城市,比樞紐還重要呢?相當於三門峽既佔了河南的好處,還拿著西安給來的紅利,何樂而不為呢?

那為什麼三門峽不是主動融入鄭州呢?畢竟鄭州也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而且鄭州也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那是因為中原城市群主要定位還是工農業,遠不如關中城市群直接對外(絲綢之路)的定位高大上,當然更重要的是,和河南其他城市相比,三門峽市距離鄭州太遠了,在邊緣地帶,想要雨露均霑很難,沒有任何優勢。反倒是將自己作為陝西河南的樞紐,更有發展潛力。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不妥之處歡迎拍磚。


孔方財經


其實只要稍微了家一點政策你就明白啦,既然推給大貓了,大貓就在這兒簡單說一下。

其實三門峽市加入西安經濟圈一點也不奇怪,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地緣經濟現象,很多地方都存在這種現象。

雖然說西安地處西北,前些年發展緩慢,但是近幾年來國家也在大力的扶持西安的發展,所以說西安發展只是時間問題。而三門峽市也是看上了西安的發展前景。三門峽作為河南的地級市已經被納入中原城市群的規劃,但是三門峽主城區距離鄭州和西安的距離差不多,而且三門峽的陝州和靈寶距離西安更近些。一座位於兩座大城市之間的小城市,肯定願意接受兩座大城市的共同輻射,這樣更有優勢,可以讓自己發展的更好。



其實三門峽積極歸入西安關中城市群是明智的發展舉措,非常符合三門峽的實際,這不是恭維而是一種尊重規律、從實際出發的體現。

這是大貓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評論!

大貓聊三農,我是王大貓。喜歡大貓的可以關注一下啦!

大貓聊三農


三門峽從地理人文風俗方面更接近關中,是西周時期虢國封地。三門峽是古函谷關,現代因為三門峽水庫而興。地理上,三門峽是河川,山地,經濟發展以工業為主,主要還是礦業,在河南,豫西比豫東發展的好,同樣的,三門峽比商丘發展的好,三門峽距離鄭州和西安差不多,但是從人文是更接近關中,和山西的運城一樣,三門峽市的北方沒有大城市,南面是秦嶺,東面是洛陽,只有西安是大城市。


太興真人liuyu


陝西的文化底蘊可謂在全國各省屈指可數。如果深入瞭解的話會發陝西省現每個地區市都有起獨到的歷史。河南同樣作為中原大省和人口大省享有極其優越的地理環境。三門峽的地理位置在陝西省東南部,河南省的西北部,是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現國家政策中大西安經濟發展戰略是西北部重要的發展規劃,三門峽有其獨特的地理優越的位置,連接陝西到河南直到長江三角洲必經之地,為其自身發展選擇更快速的發展方向,所有三門峽市肯定會積極的與大西安經濟區靠攏。




採購聯盟


一國之內,是加入鄭州經濟圈還是加入西安經濟圈,都應從實際出發,怎樣對本地的發展有利,都可以予以考慮。總之,要從實際出發,要實想實幹,不要圖形式、務虛名。闢如最近陝州區與西安某科技公司合作而建立的無人機生產基地,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值得讚揚。


並蒂芙蓉8


從歷史來看,陝州在周秦漢唐之際一直屬於京錙重地,召公分陝,秦晉崤函之戰,戾太子奔虢等等,與關中關係密切。從地形來看,陝州以西與渭河谷地自成一體,東邊有崤山隔絕,從文化來看,陝州以西語言習俗歸屬於關中汾河片,與崤山以東截然不同。看看義馬澠池和陝縣靈寶的口音和房屋建築就能感覺出了,從張茅過硤石,到觀音堂風格就不一樣了。我所知道的,我老家湖濱區的,在西安買房人多,在鄭州買房少 就這些


上陽舊人


三門峽由於地處豫西邊陲,河南省鞭長莫及懶得管,陝西省因隸屬性質又不能管,處境實在尷尬!因此經濟上就比較落後。如果將三門峽(古時叫陝州,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渭南、運城三個城市聯合起來成立個陝州經濟特區,經濟肯定會突飛猛進的!再者,許多人也會明白陝西為啥叫陝西了(陝州以西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