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體×剽悍江湖|不去改變的人,有10w+個理由焦慮

經常在FM app首頁看到標註著“推薦”字眼、購買率極高的心理課程:

比如“心態調整:如何擺脫工作中的焦慮感”、“給二十來歲年輕人的4個建議”、“職場菜鳥必備十大技能,讓你輕鬆上路”……

先不說這些課程是不是真的有實操作用,但也實實在在反映了現在年輕人正在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迷茫了,是著實的焦慮。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焦慮這個詞開始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導致社交焦慮,買不起車和房導致金錢焦慮,年紀大了家裡催婚導致求偶焦慮,工作不順心會有職場焦慮。本以為“焦慮”是個只用在高考衝刺階段的詞語,卻不知不覺被它充斥了整個生活。

空體×剽悍江湖|不去改變的人,有10w+個理由焦慮

把焦慮寫在臉上的年輕人

在笑著生活

朋友的高中同學,本來彼此家境都差不多,平平緩緩奔小康的那種,畢業後他同學家裡拆遷拿到幾百萬拆遷費,從此人生大有不同,買車買房,別人在加班燒腦的時候,他同學開始環遊世界旅行。

空體×剽悍江湖|不去改變的人,有10w+個理由焦慮

每次朋友看他同學的朋友圈,巴不得自己就是那個坐在機場有閒情自拍的人,可是現實是,微薄的工資連買套名牌西裝都要掙扎半天,更別說丟下工作去旅遊了。應該很多人都一樣吧,每天按部就班上班打卡,怕遲到扣工資而在地鐵站飛奔,為完成工作任務拼出頸椎病,為了省錢很少參加飯局。心裡懷揣著詩與遠方,卻過著苟且的人生。

遇到好的前輩會勸你一句,年輕人啊,別太急了。可是,看著同齡小夥伴一個個升職加薪,自己創業,為什麼我不可以呢?“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沒有人想做被拋棄的那個。

從心理學上看,焦慮並不是現代人才有的情感,它其實是人的天性,是僅有人類才有的一種感受,它體現了人們對未來的感知與計劃的能力,是一種對未來可能的危險的擔心,而動物只會對眼前的危險感到害怕。

焦慮的產生始於慾望,當自我和超我之間無法平衡時,人的欲求得不到滿足,便會感到焦慮。

白天笑哈哈打鬧,發著好玩的朋友圈,卻把焦慮都寫在了臉上。一起玩的朋友都結婚了,身邊的同事都買房了,你也想達到這個目標,但又不知該從何做起,在無數個夜裡輾轉反側到失眠,一邊搜各種緩解焦慮的方法,一邊購買十幾個技能學習教程。越是焦慮,越是做不好事情。有目標,沒有規劃;有想法,沒有行動;徒有一夜暴富的心,卻沒一夜致富的本領。

焦慮不止於脫髮

更讓你喪裡喪氣

焦慮是一種“時代病”,網友調侃自己焦慮到脫髮、失眠、變醜,但有句話說“你看得見的悲傷不是真正的悲傷”,隱藏在焦慮裡的,是極大的生活悲劇。

空體×剽悍江湖|不去改變的人,有10w+個理由焦慮

前騰訊員工跳樓自盡的消息這兩天被傳得沸沸揚揚,據知情者透露,當事人從騰訊離職後自己三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過世前一週他的朋友圈還分享了一篇文章,“創業者的苦逼”道出了他內心的辛酸。

今年一月,35歲創業天才茅侃侃自殺身亡,關於創業者的話題甚囂塵上,媒體評論茅侃侃:拼盡全力,還是活不起。網友們也紛紛感嘆創業不易,創業是在極限挑戰創業者的心理素質。

的確,隨著創業風潮的流行,伴隨而來的十創九亡是當今普遍的創業現象。第一批90後馬上30而立,家庭的壓力、事業的壓力撲面而來,如何給負面情緒一個漂亮的反擊,是一堂必修課。

我們的思維和情緒會有一種“悖論效應”,當我們試圖壓抑自己的負面想法和情緒時,它們可能會暫時消失,但很快便會再次出現,或是轉變為其他負面的想法和情緒。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正能量社群,讓積極的氛圍影響自己。

很多人自稱有拖延症,這個症那個症,無非是在給自己的負面情緒找藉口,把自己隔離在了積極向上的牆外。時間久了,也就麻木了,忘記了改變自己,也忘記了成就感是什麼滋味。

“最短的距離是從手到嘴,最長的距離是從說到做”,“會說”和“會做”沒有必然的聯繫,執行力強的人才能真正改變自己。

剽悍一隻貓在空體踐行者大會上,有很多“懶癌患者”曾經也是這樣的“鹹魚”。學員裡有一名外企檢測工程師,原來和大多數人一樣,是生活中的小透明,自卑又拖延,做事沒有動力。她用半年的時間不斷挑戰自己,尋求改變,在社群活動裡把事做到極致,通過努力,她終於發光,被更多人看見。她說:只要你想改變,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腳踏實地的人根本

沒空焦慮

七堇年說過一句很唯美的話:“誓言之美,不在於它能對抗世事無常,而在於今生今世,有那麼一瞬間,我們曾經願意相信它能。”

放在愛情裡,怎麼都能把這句話奉為經典,但是從感性裡抽離出來,會發現生活的bug。人們年輕的時候喜歡發誓,那時看不到能力的天花板,也無需考慮達到目的的推進表,徒有幻想,就很美好,所以那時的誓言通常是用來破碎的。歸根結底,是想法和現實的不貼合。

空體×剽悍江湖|不去改變的人,有10w+個理由焦慮

中國文化裡的“知行合一”,不是要求把聽到的道理都實現,幾乎沒有人能做到這點,畢竟道理那麼多,大部分也經不起辯證,這時你要做的是發掘自己的潛意識,以此為驅動,達成目標,才能變得更強。

按弗洛伊德的說法,潛意識分為兩種:前意識及潛意識(更狹義的定義)。當你抗拒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給自己找10w+個藉口,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潛意識裡的想法,而一旦你深刻了解自己,也就找到了對策,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學員Queenlin,三個月前是貓叔臺下的觀眾,看著臺上小夥伴們正能量的分享,特別很想和他們一樣,但又找不出自己可以分享的故事。三個月時間,在社群的影響下,她開始極致踐行,從第一個一分鐘自我介紹開始,堅持練習。不久後,她參加了講書人大賽,登上幾百觀眾的演講舞臺。

空體×剽悍江湖|不去改變的人,有10w+個理由焦慮

剽悍江湖裡學員們的進階式學習,在於踏踏實實達成小目標,把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情做到極致,在最短的時間發現自己變得更好了。

信息發展迅速的年代,不管你想不想聽,我們每天“被接受”太多資訊,靜下的心被一次次挑撥,玩不完的遊戲,聊不完的八卦,一天下來發現什麼都沒做好。這個時代真的需要我們“雨露均霑”嗎?

《曉松奇談》有一期採訪的是日本天婦羅大師——早乙女哲哉。在日本,早乙女哲哉幾乎就是天婦羅的代名詞,在製作天婦羅的過程中,早乙女哲哉逐漸悟道,前20年他覺得油是用來給食材加熱的,後來油在他眼中慢慢變成了一種能量。這句話深藏奧妙。節目裡有一句評語:匠心無形,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是匠人淬鍊心性,養成自我的準則。

萬象

盡在空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